新时期某些小说病态初探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td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这篇文章是海外华人作家对我国新时期文学发展中的一些创作失误所写的批评文章。文章较长,措辞也较尖锐。我们对原文作了较多删节,某些语气也改得较为缓和一些。文章并非对新时期文学的成就进行科学总结,主要谈的是发展中的失误:对文学创作中随意破坏语言美,某些低下的性描写,以及“玩文学”等等,提出了批评,意见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其他文献
<正> 一引言从1957年秋天我开始写《李自成》第一卷,到今年满35年。我有自己的一套关于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原则和长篇小说的美学思想,包括的方面很多,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关系。我现在正在写第五卷中关于多尔衮如何率清兵入关的故事,也就是第五卷的序曲。我拿这一个小说单元为例,说明我如何先认识历史本身,然后进行小说创作。
<正> 当西方一种文艺思潮兴起并传来以后,我们该怎样加以识别,以便借鉴与扬弃,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改革开放的年代躲不掉的问题。文艺是比较复杂的,评价也不易,评价中的某些成败得失,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当问题牵涉到当代的文学现象,特别是西方当代文学现象的时候。为此,回顾一下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与文艺界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个最新的文学流派是如何力求根据中国特色,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则进行研究,以正确对待借鉴与扬弃的;讨论中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不足,这对当前和今后恐怕都是很有
<正> 比较的方法无疑是文化研究的一种科学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是在三十年代,在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情况下,跟随着欧洲文化中心论思想,从欧洲输入到中国来的,这就使得中国人在掌握这种研究方法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受到时代的局限,不可能不走一点弯路。“月亮也是外国圆”,这虽然不是知识分子的发明,但是“言必称希腊”,则是知识界确曾出现过的现象,而且随时起伏,至今并未绝迹。在这种情况下,难免出
<正> 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讲话。有如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展开新的进军的号角,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战斗意志,一个新的改革开放的大潮已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波澜壮阔地展开。我国文艺工作者自然不能置身于这个大潮之外,而必须迎向大潮,全心身地投入大潮,使文学艺
<正> 为隆重纪念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五月七日召开学术讨论会,全院专家学者约40余人参加会议。副院长江流到会讲了话。他指出,“《讲话》不仅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为一切追求进步的人们从世界观的根本问题上指明了方向。今天纪念《讲话》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文艺事业的新局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会议由外国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负责同志吴元迈、刘魁立、张炯主持。张炯在开幕词中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光
<正> 为了全面总结、研究作为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杂文和散文作家、鲁迅研究和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著名的现代文学史家唐弢先生的创作道路和学术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邀请在京部分专家学者于今年三月三日至四日在社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唐弢学术讨论会。会议由文学所副所长王善忠主持。常务副所长张炯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刘启林在会上宣读了院长胡绳的致辞。胡绳指出:“唐弢同志是在三十年代的激烈前阶级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文化战
<正> 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学术交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后现代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主办的“后现代:台湾与大陆的文学形势”专题研讨会于1992年5月9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高等院校、科研及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近40人。多数同志指出在台湾与大陆的文学创作中存在某些后现代主义特征,因此深入研究后现代主义及
<正> 在当代文学史上,常常有一些作家的作品,问世时宛如“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没有获得什么殊荣,也没引起什么“轰动效应”,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越来越为评论界所关注,越来越为读者所喜爱,“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石英及其作品,就有这种“幽兰”的品格。前些年,当《河殇》那一类作品“出尽风头”时,石英的作品似乎被笼罩在乌云的阴影之中了;而今,如同在
<正> 一林斤澜是一个向来以“怪”著称的作家,新时期其大部分作品在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共同倾向提示着这个作家正在受到某种传统的影响。因为创作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一个作家的特点,往往不单是一些属于个人的特点所能决定的,而更多的倒是某种文学传统作用的结果。任何作家都需要通过对传统的认同、选择与融合从而确定自己在整体中的座标。林斤澜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怪异美”的兴趣,几乎使人不假思索地想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志怪传统,它们之间的源流关系是如此明显,以至于不需要进行任何煞费苦心的求证。林斤澜在《谈魅力》
<正> 西方诗人与评论家由于弗洛伊特心理学派的影响,认为诗的源泉是潜意识,因为潜意识能把现实生活里的一切感受在遗忘中加以融合,或净化,偶尔跃到意识的水平面上,或如一位诗人说,被诗人钓到水面上,就可以写出好诗来。可我国的刘勰一千五百年前就在《文心雕龙》中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烛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十分强调理性或意识的作用,认为理性、意识的“烛照”才能叫诗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