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改革开放的大潮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676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讲话。有如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展开新的进军的号角,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战斗意志,一个新的改革开放的大潮已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波澜壮阔地展开。我国文艺工作者自然不能置身于这个大潮之外,而必须迎向大潮,全心身地投入大潮,使文学艺
其他文献
<正> 包天笑的祖辈是在苏州开米行的,到他记事起,家业虽已荡然无存,但家庭生活却还是相当富裕的。他五岁就开始进私垫读书,私垫先生从《千字文》教起,随后是《三字经》、《诗品》、《孝经》,一直到“四书”、“五经”。而喜欢读书的包天笑课外广泛涉猎了《三国演义》、《水浒》、《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从前子弟的出路,所有中上阶级者,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读书,一条是习业。读书便是要考试,习举子业,在科举上爬上去。”(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在旧日的制度中,一个孩子到了十三四岁时
<正> 曾卓的诗歌创作道路启示我们:诗必须是符合诗的艺术规律的。为了表达得符合诗的特质和审美要求,他不仅从生活;而且从传统,从一切可以汲取营养的地方,进行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曾卓同志写诗,十分注意于广采博纳、积学倔宝。除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优良传统而外,还吸收了当时各个艺术流派相互碰撞中沉积的各种有益的艺术经验。为尔后的长足发展打下了的坚实根基。从诗歌一路来看,“五·四”初期的新诗,是以思想和形式的双重解放而与旧体诗词彻底决裂为己任的。以胡适、刘半农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和以郭沫
~~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暨《文学评论》编辑部发起,并和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南京大学、江西大学、海南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4月下旬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的老中青专家学者共30余人出席了会议。文艺界前辈陈荒煤、冯牧、朱寨到会讲了话。这是一次专业性学术会议,也是一次交流当代文学史编写经验的工作会议。到会学者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就如何评估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成绩与问题,怎样继续推进这门学科的深化建设,展开了热烈的、卓有成效的讨论。
<正> 一当我随手写下《解析高建群》这个题目时,我马上意识到自己潜意识中的某种夸饰,这种夸饰常常在我心里感到没底时才出现,或者说是人们常说的“大言欺人”。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小说家;一个善于讲“庄严的谎话”(巴尔扎克语)的人;一个常周旋于历史与现实两大领域且从容自如的舞者;一个黄土高坡上略带忧郁和感伤的行吟诗人……总之,高建群可以成为许多比喻和借喻,却偏偏不是我所熟悉并能从容解析的对象。所以我才感到心里没底。
<正> 一何玉茹是一位我并不相识的女作家。她的小说,我最早看到的仅中篇《倾斜的门楼》,是一位编辑朋友推荐的。此后不久,即收到她新出版的小说集《她们的记忆》,收录她近年来发表的作品十七篇。实际的产量,当远不止此,优秀之作收罗殆尽则是可以想见的。初读何玉茹的小说,我感到困惑,也感到震惊,题材如此琐碎,叙述如此平静,没有粘稠的感情,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却能让你浸淫其中,与人物的心灵息息相通,这
<正> 忆明珠同志在《小天地庐漫笔·代序一》中,有这样一段话描述了他自己散文创作的构思过程: 使深人静,重沏一杯苦茶,重燃一枝香烟,将枕头竖放作靠背,半卧在床上,意马心猿,任它纵横驰骋。这时,平生所历,所见,所闻,种种色,种种相,浮动起来,活跃起米,恍惚迷离,如梦如幻,倏来倏去,时聚时散,本是毫不相干,绝无联系的一些东西,都凑拢了来,互相排斥,互相吸引,不断分离,不断组合,渐渐出现了头绪,看出了端倪,有
<正> 一引言从1957年秋天我开始写《李自成》第一卷,到今年满35年。我有自己的一套关于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原则和长篇小说的美学思想,包括的方面很多,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关系。我现在正在写第五卷中关于多尔衮如何率清兵入关的故事,也就是第五卷的序曲。我拿这一个小说单元为例,说明我如何先认识历史本身,然后进行小说创作。
<正> 当西方一种文艺思潮兴起并传来以后,我们该怎样加以识别,以便借鉴与扬弃,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改革开放的年代躲不掉的问题。文艺是比较复杂的,评价也不易,评价中的某些成败得失,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当问题牵涉到当代的文学现象,特别是西方当代文学现象的时候。为此,回顾一下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与文艺界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个最新的文学流派是如何力求根据中国特色,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则进行研究,以正确对待借鉴与扬弃的;讨论中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不足,这对当前和今后恐怕都是很有
<正> 比较的方法无疑是文化研究的一种科学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是在三十年代,在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情况下,跟随着欧洲文化中心论思想,从欧洲输入到中国来的,这就使得中国人在掌握这种研究方法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受到时代的局限,不可能不走一点弯路。“月亮也是外国圆”,这虽然不是知识分子的发明,但是“言必称希腊”,则是知识界确曾出现过的现象,而且随时起伏,至今并未绝迹。在这种情况下,难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