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学课程教材考察记

来源 :课程.教材.教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中国中小学教材考察团应日本日中教育交流恳话会的邀请,从1980年11月25日到12月10日,去日本考察了16天。16天中,在大阪5天,在冈山和新神户共1天,在和歌山县2天,在奈良2天,在京都2.5天,在东京3.5天。考察的内容是了解日本中小学课程教材的情况。由于考察时间有限,我们着重了解两点:(1)日本的高中教育如何适应学生升学和就业的不同需要;(2)日本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为什么要修改。
其他文献
<正> 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是中学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加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是提高教材水平、适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培养建设人才的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从60年代以来,化学科学发展很快。国外的大中学化学教材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其中基础理
<正> 教学原则是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原则是从哪里来的?归根到底,是古往今来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但是,三十年来,我国编写的《教育学》提到的教学原则,大部分是从外国引进的,缺乏我国自己的特色。什么是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这些,中外《教育学》的编著者的见解,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是,教学原则有哪些?叫什么名称?它们的顺序孰先孰后?看法就不相同了。从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苏联几本有代表性的教育学提到的教学原则,名称不同,数目也不一样,少则五条,多至九条,而且前后顺
<正> 我曾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巴伐利亚州去过半年,学习他们培训师资的经验。我分工的重点是在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除了拜访巴州的教育行政领导机关(文化部)外,主要是向巴州教育助理培训学院、地灵根教师培训学院和慕尼黑教育科学研究所学习,也和慕尼黑大学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教授们进行过几次座谈,还到一些中小学参观和听课。 现在,从心理学与教育学两个方面,就课程、教材、教法上的所见所闻,介绍一些点滴情况以供同志们参考。
<正> 通用教材小学语文课本在若干课之后编有基础训练。这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基础工具的重要训练。首先,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可借助复习防止遗忘。在基础训练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到的知识不断得到巩固,为掌握语文基本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往往是局部的、点滴的,学生在基础训练中,把学到的点滴知识综合运用,通过各种归类、比较,从中初步懂得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自学能力。第三,基础训练还可以通过各种练习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
<正> 语法教学在中学应不应该有它的地位?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吕叔湘先生在北京语言学会主办的“现代汉语讲座”作的《怎样给中学生讲语法》的报告中讲到这些问题,我同意他的意见。1980年11月在北京开第二次语文教材改革会议时也谈到这个问题。我当时说过,中学应该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认为语文知识学不学都可以,这是不对的。1978年制订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就规定了语文知识(包括语法知识)的教学内容,并提出了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中学语法教学,涉及几个问题。
<正> 在教育部的关怀和支持下,这次17个省市教育部门和新华书店的同志一起开会研究数学挂图的出版、发行问题,作为教师,我感到特别高兴。因为在学校里不管哪个年级、哪一门学科,都迫切需要教学挂图,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有挂图和没有挂图是大不一样的。我是教低年级语文的,对教学挂图特别有感情。我们在教学中常常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挂图。每当我们用挂图上完课以后,学生总是拥到黑板前面,再仔细琢磨挂图画面上的内容,一边看一边笑,有时还要争论,连课间活动也忘记了。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喜欢挂
<正> 1984年2月号的美国《科学教师,杂志刊登了F.A.高丁的一篇关于高中课程设置的文章。该文指出,新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知识缺乏,能力不足。作者认为,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中理科课程的设置顺序也是可以探讨的原因之一。
<正> 一 英国中学课程设置的概况 英国对11至16岁的青少年实行强制性的中等义务教育。各中学前三年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每周上课5天,约40课时,其中英语5—7节、数学5—7节、体育3—4节、历史和地理4—6节、自然科学4—6节、第一外语4—5节、技术教育2—4节、宗教2节。英国大部分中学目前已改为综合中学,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程度较高的文法中学和私立中学。在前三年的课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