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之外,我们教些什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对高中语文必修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在缩小必修内容的同时,选修课的内容进一步增大。语文校本选修课开设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从学科、学生、教师三个角度,对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教学内容的确定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校本选修 教学内容
  浙江省新一轮课改对高中语文学科的调整幅度可谓大矣,按照“调结构、减总量”的总体思路,高中语文课程的必选内容大量缩水,原为高考内容的选修IA《〈论语〉选读》和《外国小说欣赏》真正地由必选之选修变为可选之选修,高一语文课也由原先的一周4节变成了3节。在必选课“瘦身”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选修课程的增设。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适应新课改需要,合理开设结合本校实际的语文选修课?在语文校本选修课程中,我们教些什么?对此,笔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必修之内,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
  课程论专家钟启泉教授认为,课程设计有三大基础——学科、学生、社会,历来先进国家的课程设计大体是三种因素的融合,即知识因素、社会因素和学习者因素。①语文教师开设校本选修课要“以生为本”,满足学生需求、兴趣的同时,也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功能,除了人本属性,还要充分考虑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
  就课程的知识体系而言,如果说必修课强调基础性和共同性,规定了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与语文技能,选修课则侧重专业性和多样性,是高中生语文知识与语文技能的升级和强化。语文教师在考虑必修之外我们教给学生什么前,首先要认真思考必修之内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
  浙江省现用必修教材是苏教版的必修1~5,其主要特点是:
  1.话题组元,人文性突出
  不同于其他版本教材,苏教版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侧重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成长。如必修一主要由四个专题组成——“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笔者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抓住高一新生入学这一契机,将第二专题提前,在学习《劝学》《师说》《获得教养的途径》三篇文章的同时,也恰到好处地作了一个新生始学教育。这一安排无疑是得益于苏教版必修教材以话题组元的编排方式。但教学过程中,笔者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语文基础差异之大,接受能力之不同,特别是学习《劝学》《师说》这两篇文言文时,部分学生初中时根本没有接触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不知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为何物,碰到文言特殊句式时,不重分析,只会死记。对此,教师如能在语文校本选修课程中开设相应的语法基础知识专题讲座,必将能满足部分学生的现实需求。
  2.文白混编,体例不明显
  现用必修教材以话题组元的方式带来的另一个特点是,文白混编,体例不明显。如必修二“历史的回声”这一专题,《六国论》是宋代史论文,《阿房宫赋》是唐代文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朱启平的《落日》是通讯,《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是一则消息,其写作指导则是新闻的“准确、及时与便捷”。一个专题,6篇文章,5种文体,可谓庞杂至极。在文体知识日益模糊的今日,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在选修之中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和文体知识,如粤教版专门开设了《常用文体写作》选修课程,这对学生增强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有莫大帮助。
  二、必修之外,学生需要什么
  搞清了必修之外,我们教些什么后,必须要思考的是,必修之外学生需要什么。不同于以往,本次新课改通过课程自选、走班学习等方式,真正地将选修课选课自主权下放到学生手里。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是语文选修课无法回避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现行教育体系下,学生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一学期一次的轰轰烈烈的学生选修课报名工作日前已告一段落,笔者调查发现,我校高一年段最为热门的课程是《历史基础的巩固与提高》和《地理基础的巩固与提高》。原因很简单,因为高一学生在本学期末面临历史、地理两门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地理组推出的这两门课程将专门针对考试进行辅导,所以成为了众多学生的首选课程。而截至报名时间,高一语文组推出的《必修Ⅲ、Ⅳ读本选读》有一个班因人数不足而被取消。由此引发我们思考,新课程背景下,校本选修课中主导学生选课的首要因素是什么?我想,对大部分同学,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来说,答案是两个字——实用。此处的“实用”,其实直指考试。
  新课改旨在满足经济社会对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求,要求改变“千校一面”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但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中,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学生高中三年的追求不是走向社会而是走进高校,学生看重的不是“个性”依旧还是“分数”。此刻,引发我们思考的是,且不说学校需求,社会需求与学生的当下需求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学生需求是否完全由学生决定?语文选修课究竟是迎合学生喜好确定教学内容,还是确定教学内容后让学生自由选择?
  且不论答案如何,一线语文教师在确定选修课教学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本校学生的特点,从需求出发,以实用为本,让学生学有所得。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
  1.语文选修课不是必修课的简单重复
  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延伸和提高,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重在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其教学内容和考查方式将不同于必修教学。如蒲松龄的《促织》一文作为人教版高二语文的必选篇目,教师在课堂中必是“文”“言”并重,在讲解文章的同时,也要注重文言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落实。而作为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的选修篇目,教师可从小说欣赏的角度出发,将教学内容侧重于小说的创作特点和作者蒲松龄的精神世界等。
  2.语文选修课不是语文课外活动课
  选修课不简单地等同于看一看视频,搞一搞活动,谈一谈感慨。它和必修课一样,是一门课程,需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严谨的课程计划和合理的课程评价。时下,有些学生把语文选修课当作是休息课和作业课,这是我们的选修课教学内容空泛、浮夸所导致的。   3.高中语文选修课也不是高校中文专业课
  如果教师仅凭个人喜好而不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好高骛远,片面追求新奇深奥,随意拓展,这样的选修课只会让人望而却步。因此,选修课最好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现有水平上“适度”拓展,从而促进学生最大发展。
  三、必修之外,我们还会教些什么
  语文选修课在拓展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旨在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如果说必修课是“家常菜”,选修课则是道“特色菜”,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首先须建立在教师本人的兴趣特长上,即教师能否烧出各自的“拿手好菜”。新课改中,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新课改在赋予教师更多权利、自由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修之外,我们还会教些什么。
  1.教师要善于发现自己
  一直以来,语文教师用同一本教材,教同一篇文章,我们很少进行理性的思考——除去必修课本,我还会教什么?我善于教什么?其实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往往带有更多的个性特色和个人气质,闻道有先后,学业有专攻,有些教师善长于作文,有些教师善长于文言,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教师本人要明白自身的特长所在,并加以挖掘。
  笔者曾作为本校语文组“彼岸阅读”课程组成员,编写《蒲松龄之鬼怪世界》部分。《彼岸阅读》这部约20万字的教材,由语文组7位语文教师合作完成,用时约半个月。课程组成员根据自己平时的阅读视野,将某一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元素”的形式加以提炼,呈现给学生。教师通过编写教材,在带给学生知识和乐趣的同时,也让自身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2.教师要善于发展自己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和教学研究所胡惠敏教授在“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讨论中说过,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是课程的诠释者,教师是课程的制定者,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②选修课多样化的落实,呼吁研究能力强的专家型教师的崛起。所以,一线语文教师在发现自身原有特长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发展自己,努力成为学有专长的专家型教师。当然,学校也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如聘请专家、搭建平台等,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地超越和创新。
  【注释】
  ① 赵伟艳. 高中语文新闻选修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② 王文姣. 新课改背景下的多样化选修课程和教师角色定位[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2月.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语言、课本、黑板、粉笔来完成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远程教育系统进入学校,给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作为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观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重难点,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
【内容摘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素质为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初步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初步形成专业实践能力,成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会计 教学方法 实践能力  会计专业课程因专业性强,系统性强,入门较难。很多学生对会计课缺乏兴趣,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对学习会计的信心不足。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一只粉笔一本书,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这种教
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让学生发挥潜能的最基本方法,兴趣会产生动力与毅力,发掘学生的长处与潜能。一个人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激发惊人的热情,就能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学习,才会产生乐学、勤学的行为效应,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呢?  一、明确重要,激发兴趣  教
【内容摘要】文章对目前农村初中生作文写作现状作了简要分析,从利用乡土资源,有效提高农村初中生写作水平方面,详细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和一些有效做法。  【关键词】乡土资源 作文素材 兴趣 品位  作为长期扎根在边远地区的乡村语文教师,我们一直在为农村初中生作文水平在较低水平徘徊的状态焦虑担忧。农村初中生作文写作现状表现为:写作内容的虚假、鄙俗与苍白。诸如“假”:塑假人,编假事,说假话;“俗”:千人一面,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数学教师必需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热情,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并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 学生 师生关系 合作学习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呢?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要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
【内容摘要】该文以苏州工业园区薄弱初中的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例,就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作了调查,分析了园区薄弱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低效的原因,并从“坚持一个基本原则、注意两个基本点”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薄弱初中 多媒体教学 现状调查 应对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优越性越来越凸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内容摘要】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的主要载体,它陪伴了每一个学生几乎整个的学生生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约定俗成的模式。可是作为教师却很少去思考是不是作业只可以有书面一种形式,是不是所有的作业都是有效的,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完成同样的作业?在学校推进课堂改革的大形式下,作业的改革也成了必定要完成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课堂改革 作业改革 作业  在以往传统的初中
一、当前我校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状况  1.基础相当薄弱  来我校就读的高中学生绝大多数是考不上高中的“借读生”,大多数学生初中阶段的英语基础相当薄弱。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高一年级刚开始,我做了一个调查,五十多人的班级,竟然有近十人英语26个字母写不全,更遑论什么基础。这样的基础,对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进入高中之后,很多学生不会自己主动学习,老师教什
【内容摘要】纵观我国农村的中小学校占全国中小学校的85%,因此要全面的发展我国的学校体育切实从农村抓起。本文应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对马鞍山周边部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马鞍山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学校领导对于体育重视度不够、学生对体育的了解较少且不够深入、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学方法单调老化、场地器材缺乏等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笔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本,结合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从内容和写作结构角度来探讨阅读文本的解读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英语 阅读文本 内容 写作结构 解读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正日益受到关注。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依然停留在字、词、句以及课文表层意义的理解与基本阅读技能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