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_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并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使技能达到一定的操作水准,需要有一套合理的、完善的学生管理方案,让老师与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并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技能人才,使他们顺应社会潮流,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国家作出相应的贡献。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关系和谐。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和谐 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的师生关系能阻碍学生健康发展
  中国古代社会中,教师备受重视,师,能与天地、君亲并称,即“天地君亲师”,可见中国古代社会中教师地位之高,备受社会关注,同时也表明尊师重道是那时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被塑造为被动吸收知识的对象。教师一直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主宰一切,是学术的象征和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不情愿地接受知识,见到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无论什么事情都必须无条件地按照老师的想法做,没有发言权。这种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自身创造、创新能力的发挥,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听话、服从、死搬教条、墨守成规、毫无个性,缺乏创造性,片面发展的人[1]。学生就好像是教师的影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严肃程度是通过学生的成绩表现出来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立,教师是矛盾的主体,师生关系是靠权威建立起来的。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學生成绩
  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即向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另一方向发展,被喻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2]。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满自信,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掌握相应知识,一举多得。学生在学习中,还要根据所学知识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操作规范,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样,教师爱教,学生爱学,师生关系融洽,校园一片和谐。
  三、如何有效地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方面
  尊重学生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人人都有自尊,都希望被人尊重。要想被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敏感、冲动、狂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放下架子,真正地走进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教师和学生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关系,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愿意听教师的课,受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从而学得更好。
  2.学校方面
  (1)加强班级班风管理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真正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加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班级集体力量之大,从而更愿意与教师和谐相处理,达到和谐的目的。
  (2)开展思想道德专题活动
  学校可以采用光盘、网络、宣传资料、各种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及时开展学习活动,要特别重视在新生入学时开展思想道德主题教育活动。要用通俗明了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身处和谐环境中,体验和谐的妙处。让学生感到人与人之前的关系是和谐的、美好的,令人神往的,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注意的问题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一个逐步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在建构这一关系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年龄阶段化,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思想不一,如认为,在学校中,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不能有丝毫的越界;这种想法极大地阻碍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所以应加强教师思想方面的学习,使教师的思想与时俱进。二是学生个人,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受到知识的感染、途径也不同,由此产生的想法也不一样。应注意加强引导,使学生的思想更健康,更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
  总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用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突出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受益无穷。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能梅,李红霞.主体性.人的发展与启发式教学观[J].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7.7.
  [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97.
其他文献
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进而培养学生能力。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在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化学素质的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每一名化学教师面临的课题,作者就此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自学能力 学习兴趣 动手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化学综合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确立学生在教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本次课程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载新课程的教材是否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和在课程实施中能否落实新的教育理念。当前教师的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弊端,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教师积极研究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是该模块教材实施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做了相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实施建议。  一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最有效的形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呢?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  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因此知识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会蒙上时间的灰尘,原来认为是正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它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传递信息,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课堂演示实验往往受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地体现其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传统
问题是太霸道郜之电视广告多了?还是少了?这个问题没劲,因为它不得要领。广告人一定说少了,观众一定说多了,就是有几位高人也不过是说:"好的广告不多"或"广告要有节制"之类。其实,老百姓(广大受众)并不排斥广告,中外的新闻史都能证明现代传媒即是由古代"布...
摘 要: 生物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生物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获得生物的感性知识,然后通过积极思维,对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并上升为理性知识,形成正确的概念,这对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实验教学 学生综合素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实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多元化设计,注重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自己领悟,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法,并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化学课堂 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的精神面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渠道。化学新课程打破了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体系,对
摘 要: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关于生物圈的一些概念,常使学生感到困惑。本文对这些疑难概念进行解剖,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启示。  关键词: 生物圈 大气圈 生存条件 寄生关系  初中生物教学中,关于生物圈的一些概念,常使学生感到困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些疑难概念逐一进行解剖。  1.混淆不同非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温度、光照、土壤等。如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
摘 要: 当今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矛盾已不仅仅是技与艺的问题,更多了物质与精神的矛盾问题,个性实现与现实规范的矛盾问题,享乐洒脱与文艺质量的矛盾问题。本文以艺术生生命教育价值观构建为出发点,并在三个方面的矛盾探讨中,构建艺术生健康、活力、富有内涵的生命价值观。  关键词: 艺术院校大学生 生命教育 价值观 体系构建  一、引言  我认为大学教育的功用无外乎有三:其一为以传授实用技能为要旨的工具理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