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一个重要科目,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优化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关键字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上进行优化
教学目标构成了完整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常不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或者教学目标设置的空洞而宽泛,许多教师在走进课堂的时候根本对本节课要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教学能力毫无构想,教学态度懒散、无责任感,更有甚至,部分教师把课堂教学无目标和尊重学生自主能力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混为一谈,实为可笑。还有很多教师设置的目标陈旧过时、毫无新意,这种“适用性”高的教学目标还不如没有,每当碰到诗词学习,教学目标就是意境分析,碰到散文的学习教学目标就是体会文字的优美,碰到文言文的学习教学目标就是翻译古汉语,很少有教师根据每一篇课文设置具体、有效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一方面让教师在课上没有一个教学的明确标准,教学过程散漫、低效,另一方面根本提不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只会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枯燥、无趣。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首先应该掌握以语文为本的原则,以文载道是语文课文的一个基本特点,但这并不是教师把语文课堂变成思想教育课的借口,语文课堂教学要针对语文这两个字展开,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通过文章我们了解到道义和道德,通过道德和道义的升华我们更深入地学习文章,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良性循环,语文学习的特点使得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都不能离开文章本身,都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师应该分清重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比如说《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让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的深入思考,如果教师一下子设置一个让学生去理解作者表达的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的话,那么学生一时肯定难以理解,这种过分拔高的教学目标设置就影响了教学得以有效性。
为了让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中走出力求高大全的误区,以往教师经常在一节课中设置数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对于课文的讲解或者泛泛而谈,或者超出学生本身学习能力进行课堂教学,这就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精准把握,无论是语文素养还是学生的思想情感都得不到启发,语文教师一定要仔细钻研语文教材,发现教材中的闪光点,给学生设置精细、具体的教学目标,即使学生一节课只能完成一项教学目标,也好过学生难以理解教学目标的好。以鲁迅的文章为例,鲁迅先生的杂文一般都是深刻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的,学生一次阅读之后肯定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设置让学生去体会文章语言的犀利和幽默的教学目标,并逐步让学生去理解鲁迅杂文深刻的社会寓意。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进行优化
首先,要注重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应该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运用新颖的导入语去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好奇心达到最高点,导入语的设置不能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教师可以根据导入语和语文课文本身之间的联系进行悬念的设置,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与此同时,导入语的设置还应该注重和教材内容的完美结合,如果仅仅在形式上新颖有趣,但是和教学内容毫无关联,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又会显得乏味和冷清,在课堂导入中注重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和延伸是教学取得完美效果的一大法宝。
其次,在课文阅读和学习中应该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深入地进行课文的阅读,只有学生充分阅读了文章,才能深刻理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深意,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作者的人生经验,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合二为一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才算是真正的通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理解和阅读,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但是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于学生对文章的独特性理解和解读,教师应该予以尊重,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只要再原则上没有错误,学生的理解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比如说高中语文教材《欧也妮.葛朗台》选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来描写葛朗台的行动和体态: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此时文中葛朗台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一纵一扑这个矫健的动作很明显超越了他这个年纪老人的身体接受范围,但是是什么导致了老人出现这种反常的行为呢,学生细细研究能够体会到这正说明了葛朗台爱金如命的性格特征。
为了更好的实现课堂目标,教师要注重课堂延伸的重要作用。课堂延伸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提高和补充,能够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堂延伸的宗旨在于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摆好课堂延伸的位置,不可本末倒置,让课堂延伸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比如说在进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宋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词的过程中理解豪放派的直抒胸臆的修辞特点和宽广大气的词风,并通过文章中景物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起伏。这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延伸,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在仕途上的坎坷,了解到作者曾经得罪当权、被贬黄州的经历之后,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作者词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可以从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过程两方面进行教学过程的优化,帮助学生实现语文文本学习的回归,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栋华赵菊芳.语文学科性质再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
[2]王荣生.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J].语文学习,2009
[3]陈玉中.例说中考现代文阅读必须遵循的命题原则[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0
[4]王晓敏.关于语文课堂导入的探究[J].语文月刊
关键字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上进行优化
教学目标构成了完整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常不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或者教学目标设置的空洞而宽泛,许多教师在走进课堂的时候根本对本节课要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教学能力毫无构想,教学态度懒散、无责任感,更有甚至,部分教师把课堂教学无目标和尊重学生自主能力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混为一谈,实为可笑。还有很多教师设置的目标陈旧过时、毫无新意,这种“适用性”高的教学目标还不如没有,每当碰到诗词学习,教学目标就是意境分析,碰到散文的学习教学目标就是体会文字的优美,碰到文言文的学习教学目标就是翻译古汉语,很少有教师根据每一篇课文设置具体、有效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一方面让教师在课上没有一个教学的明确标准,教学过程散漫、低效,另一方面根本提不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只会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枯燥、无趣。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首先应该掌握以语文为本的原则,以文载道是语文课文的一个基本特点,但这并不是教师把语文课堂变成思想教育课的借口,语文课堂教学要针对语文这两个字展开,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通过文章我们了解到道义和道德,通过道德和道义的升华我们更深入地学习文章,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良性循环,语文学习的特点使得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都不能离开文章本身,都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师应该分清重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比如说《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让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的深入思考,如果教师一下子设置一个让学生去理解作者表达的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的话,那么学生一时肯定难以理解,这种过分拔高的教学目标设置就影响了教学得以有效性。
为了让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中走出力求高大全的误区,以往教师经常在一节课中设置数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对于课文的讲解或者泛泛而谈,或者超出学生本身学习能力进行课堂教学,这就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精准把握,无论是语文素养还是学生的思想情感都得不到启发,语文教师一定要仔细钻研语文教材,发现教材中的闪光点,给学生设置精细、具体的教学目标,即使学生一节课只能完成一项教学目标,也好过学生难以理解教学目标的好。以鲁迅的文章为例,鲁迅先生的杂文一般都是深刻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的,学生一次阅读之后肯定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设置让学生去体会文章语言的犀利和幽默的教学目标,并逐步让学生去理解鲁迅杂文深刻的社会寓意。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进行优化
首先,要注重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应该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运用新颖的导入语去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好奇心达到最高点,导入语的设置不能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教师可以根据导入语和语文课文本身之间的联系进行悬念的设置,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与此同时,导入语的设置还应该注重和教材内容的完美结合,如果仅仅在形式上新颖有趣,但是和教学内容毫无关联,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又会显得乏味和冷清,在课堂导入中注重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和延伸是教学取得完美效果的一大法宝。
其次,在课文阅读和学习中应该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深入地进行课文的阅读,只有学生充分阅读了文章,才能深刻理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深意,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作者的人生经验,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合二为一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才算是真正的通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理解和阅读,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但是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于学生对文章的独特性理解和解读,教师应该予以尊重,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只要再原则上没有错误,学生的理解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比如说高中语文教材《欧也妮.葛朗台》选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来描写葛朗台的行动和体态: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此时文中葛朗台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一纵一扑这个矫健的动作很明显超越了他这个年纪老人的身体接受范围,但是是什么导致了老人出现这种反常的行为呢,学生细细研究能够体会到这正说明了葛朗台爱金如命的性格特征。
为了更好的实现课堂目标,教师要注重课堂延伸的重要作用。课堂延伸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提高和补充,能够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堂延伸的宗旨在于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摆好课堂延伸的位置,不可本末倒置,让课堂延伸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比如说在进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宋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词的过程中理解豪放派的直抒胸臆的修辞特点和宽广大气的词风,并通过文章中景物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起伏。这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延伸,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在仕途上的坎坷,了解到作者曾经得罪当权、被贬黄州的经历之后,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作者词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可以从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过程两方面进行教学过程的优化,帮助学生实现语文文本学习的回归,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栋华赵菊芳.语文学科性质再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
[2]王荣生.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J].语文学习,2009
[3]陈玉中.例说中考现代文阅读必须遵循的命题原则[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0
[4]王晓敏.关于语文课堂导入的探究[J].语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