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研究,搜集和观察颌骨囊肿术后的患者植入与未植入Bio-Oss生物活性材料术前及术后随访1、3、6个月的影像学骨组织X线及CT检查的骨质差异性,评价Bio-Oss生物活性材料在修复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研究方法:对2011—2012年本院收治的42例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囊肿刮除术,其中分为两组,包括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2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是在囊肿刮除术后采用植入Bio-Oss小牛骨粉与自体血液的混合物,并覆盖Bio-Gide膜,进行引导骨组织再生。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刮除,术后结合碘仿纱条填塞法来消除术后死腔。术后随访1、3、6个月,分别通过放射学方法(X线全景片及CT平扫检查)观察颌骨缺损的修复效果,以平均骨密度灰度值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骨密度变化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评价。 研究结果:通过CT扫描和X线全景片显示计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3、6个月平均骨密度灰度值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术后6个月颌骨缺损区域的骨组织基本完全修复,与周围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域的骨组织修复的密度明显低于周围正常骨组织。 研究结论:Bio-Oss生物活性材料具有一定的骨组织修复能力,生物活性材料的应用能够提高骨组织的修复能力,缩短颌骨缺损的愈合周期,利于骨组织的早期修复,是修复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