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英语校本教学实践探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m890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文化意识的培养,阐述了本校英语教研组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文化意识资源、自主研发校本课教材和开展拓展性活动展开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文化意识;校本;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吕丽枝(1973.06-),女,汉族,福建建瓯人,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级,研究方向: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英语校本教学实践探究。
  【基金项目】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9年课题“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英语校本课程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Z2019GH026)。
  文化意识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课程管理包括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也没能很好地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校本课程却可以因为其灵活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国家课程做到很好的补充,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笔者带领本校英语教研组老师开展了旨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英语校本教学实践研究。
  一、 立足于英语课本教材,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课本教材不是普通的材料或者读物,不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是贯彻和实现课程标准最重要的载体。中学英语教材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识的教学资源。例如,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8T3的教材对中西方传统节日如Christmas, Halloween, the Spring Festival等做了介绍,让学生体会到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异同。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的教材文化元素很多:教材中出现了对英国诗人William Wordsworth 、美国总统Abraham Lincoln、和奥斯卡金像奖等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教材中介绍了李白、郑和、钱学森等著名的中国人物,也对长城、中国古代宫殿、四大发明以及茶叶的发明与茶文化等进行了介绍,通过学习,学生们增加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教师在教学中树立语言与文化互相促进、相互渗透的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体验、比较、对比等方式学习中外知识,正确对待中外文化的差异与融通。课本教材中蕴含大量中外文化差异的素材。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7Topic2的阅读材料呈现了西方的餐桌礼仪,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餐桌禮仪的差异。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3Topic2的阅读中提到 “狗”在中文里常常表示贬义,例如“疯狗”“丧家犬”等,可是“狗”在英语里是褒义词。学生对这样的话题非常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动物、植物、餐桌礼仪、颜色和数字等在中英文化的意义和内涵,把探究的知识与同伴进行分享。文中的“You are a lucky dog.”“Every dog has its day.”表达深受学生的喜欢,在教学中教师提供背景资料,设计情境帮助巩固性和交际性操练,引导学生去探究更多的俗语和俚语。学生整理的资料成为本校文化意识培养的校本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以上这样的资源在课本教材中比比皆是。文化习得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作为英语教师要把相应的文化知识贯穿在语言教学中。课题组教师按照学段把教材中的文化意识资源按传统节日、著名人物、文化差异、文学作品专题整理成册,形成校本教材。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他国文化,吸收中外文化精华。
  二、开发英语校本教材,发挥校本课程的补充作用
  本校英语组的教师发挥自身的优势,互相合作,积极探索和完善适合本校生情和学情的基于文化意识培养下的英语校本教学,开发适合本校生情和学情的校本文化意识课程。2019-2020学年与2020-2021学年教研组分别有15和17位英语教师围绕文化意识培养开设了英语校本课程。目前,本校英语校本课程围绕着英文影视欣赏、唱英文歌、英语绘本阅读、英语诗歌鉴赏和课本剧等方面开展。根据课题组对参与英语校本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前三门校本课程分别为“英文影视作品台词赏析”“学唱英文歌曲”和“中国风”绘本阅读。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补充,没有现成的教材与资源,其建构与实施需要教师自己来完成,对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们应围绕着如何设置教学目标、开发资源、监控与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本人开展的英语校本课《英文影视作品台词赏析》为例。
  虽然网络上有海量的影视作品,但是,教师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兴趣出发,选择了这三部作品。影视作品台词赏析课并不是简单地看电影行为,开课前教师把所选作品里经典台词进行摘录,把影视作品里的经典台词与台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俗语和俚语汇编成册,形成校本教材。课堂上教师对这些台词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行体会和赏析,提升了对英文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课后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进了学生对跨文化的认知,学生从优秀的英文影视作品中体会到了真、善、美,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英语校本课是对教材有意的、必要的补充,校本课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满足了水平较高学生的需求。
  三、 组织丰富的拓展活动,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内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本校教师重视通过创设活动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一方面,我们开展了丰富的校园英语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课本教材与校本教材中的知识输入为输出做了大量准备,为活动的开展做了充分知识储备。2019-2021学年本教研组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开展了英语书写比赛、讲述中华美德故事、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比赛。一年一度的English Party是本校学生的英语盛会。学生们通过趣配音、唱英文歌、小品表演和课本剧表演等节目形式展示他们在英语校本课和社团所学。趣配音节目《疯狂动物城》中Judy买票的桥段,《烦人的橙子》系列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课本剧的表演非常受学生的追捧,仁爱英语八年级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九年级下《麦琪的礼物》成为每年必演的节目。学生把经典的影视作品搬上舞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冰雪奇缘》以及《小红帽》等也是每年的经典节目。此外,学生把《草船借箭》《三打白骨精》《荆轲刺秦王》和《三顾茅庐》等中国经典的文学作品用英语展示,让听众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途径,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新知识。这些活动也帮助学生们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近几年我校与美国和新加坡的学校开展了联谊活动。英语社团的学生帮助接待了外宾的到访,他们用英文表演节目,帮助外宾了解国家、家乡和学校,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从2017年开始学校组织学生到美国与新加坡(2020年暑假因为新冠疫情停止)参加游学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亲身感受了外国文化,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的课本知识的了解,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在交流活动期间学生用英文准备了介绍国家和家乡的材料,表演了传统的器乐节目,把中华文化向外传播,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和鉴别力,提升了文化意识。学生从中外交流中直接获得文化知识,也是语言技能得到提升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有效发展,实现了将文化知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这些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他国文化,吸取中外文化精华,积极发展跨文化沟通的策略和能力。参与交流的学生在英语社团活动中进行分享和交流,成为本校文化意识培养校本资源的一部分。
  四、结语
  近几年本校英语组的教师积极响应课改精神,为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而努力,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学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校本教材的内容要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以《英文影视作品台词赏析》为例,影视作品的资源很丰富,教师要适时更新授课的内容,所选择的影视作品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注重保护好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2. 校本课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校本课程灵活性的特点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课程的设计要把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探寻更多的校本资源。结合本校的地理环境可以做关于寿山石、鼓山摩崖石刻的英语校本课程,用英语宣传家乡的特色文化,让英语校本课更加接地气。
  参考文献:
  [1]凌旭群.初中英语拓展性课程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41):16-20.
  [2]马明英.核心素养下中考英语试题特点及其教学启示[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7):71-73.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核心素养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思维习惯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处于更高水准。本文作者从深入发掘教材、设计分层教学目标、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开展生活化教学和加强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英语核心素养等方面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可以对当前的中职英语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职英语;有效教学;教学
天山古道是楚河的灵魂,中国历代王朝的使节、商人、僧侣和军队,一批又一批地踏上这条“难以全生的危险道路”,穿越楚河流域到达西域各国。  楚河河畔的碎叶城位于“亚洲十字路口”,大唐帝国曾经在此大兴土木,完全复制出来一座“西域长安城”。  楚河流域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古老风俗,比如吉尔吉斯人订亲时,双方父母需要牙咬弓箭,并喝对方的血以示血脉相连……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翻越天山时,经历了西行以来最大
学校管理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既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中,“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现代学习理念和学习行为,正在被一线教育工作者大力倡导。而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践行和实施自主学习,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自然地引起众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  一、研究的缘起  现代社会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必须
独龙族即将绝迹的“纹面女”是稀世珍宝,众多的旅行者和研究者跋山涉水而来,只为一睹其真颜;  傈僳族春浴节里男女老少会共浴一池,还会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在刀尖上起舞,在火海中穿越;  怒族是会“飞”的民族,那勇敢者的游戏,每天都在“岩羊无路走,猴子也发愁”的怒江大峡谷中上演。  高黎贡山就是一部民族的史诗:傈僳、景颇、怒、独龙、阿昌、佤、白等14个民族在这里世居,古老文化和神秘仪式在这些民族中得以代代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哑巴英语已经成为过去,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从英语基础知识转移到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上面,此时初中英语朗读教学的作用逐渐体现了出来。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初中英语朗读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朗读教学效果;策略  【作者简介】陈雷,江苏省宿豫区侍岭中心学校。  英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交工具。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社会对高素质英语综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初中英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的书写教学很重要。本文,笔者从丰富词汇记忆,打牢语言基础;学生参与修改,丰富评价方式两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词汇记忆;评价方式  【作者简介】张渝(1977.01.26-),女,汉族,江苏洪泽人,淮安市高良涧小学,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学生书写是一个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循序渐进,
【摘要】想要使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就需要对传统的“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依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及能力,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正学课堂的构建,提出初中英语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实现真正学习。  【关键词】初中英语;正学;课堂;构建  【作者简介】徐海平,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中学。  
【摘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都是英语,学生进入大学后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其他要学习的语言。比如,一些学生会选择继续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而有些学生则会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新语言的学习。当前,从英语通用性与非通用性角度出发,进行迁移理论的分析,能够进一步挖掘语言本身的内在联系,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的学习体系模式,帮助学生打下更加扎实的语言知识学习根基,从而为后续的非通用性语言学习奠定
【摘要】如今,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是英语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以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实践整合分析,对教学工作的实施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课程;整合  【作者简介】莫怡琳(1992.08.05-),女,汉族,广东茂名人,珠海市第十三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一、创造环境,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学工作者开始在教学形式以及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其中利用新媒体来实现课堂教学质效的提升已经成为一种方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新媒体可以将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这不仅能增加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本文中,笔者凭借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与观点,希望能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启发与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