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需求”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dd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认为: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和认知上的需求。教师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出发,合理整合知识、技能、经验、情感等各方面的需求,创造性地展开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一、关注知识需求,开展课堂探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中指出:“如果我们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特级教师刘德武指出:要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必须努力达到设计教学内容的高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新旧知识及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机整合。如:教学“公顷概念的引入和进率的探究”。
  (1)师: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板书: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问:什么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师指着投影屏幕:很可惜,屏幕不够大,如果足够大,1平方米也应该是一个正方形。
  追问:如果屏幕足够大,你能创造出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在“创造单”上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创造单”,有选择地请三人投影交流。
  (边长10米的正方形,边长100米的正方形,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
  介绍m和h是英语单词hundredmeter的开头字母,h表示百,m表示米。
  师:你能从字母的表示方法上推算出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吗?
  交流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追问:为什么平方米与公顷的进率是10000?以前都说相邻的面积单位进率是100,为什么?
  二、关注思维需求,促进思维发展
  有效的学习活动应该让学生充分体验,充分交流,激发思考热情。公式的推导、定义的归纳、定理的阐述,教师要紧扣学生的思维需求,向他们提供有数学思维含量的活动机会,激活学生思维。如: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对比”。
  (1)探寻“放大与缩小”所对应的比的特点
  思考:通过画图、实践操作,我们认识了放大与缩小。2∶1,1∶2,怎样的比表示把图形放大?怎样的比表示把图形缩小?同桌互说。
  学生交流后得出:前项表示变化后的图形的边长,后项表示原来图形的边长,前项比后项大的比表示把图形放大,前项比后项小的比表示把图形缩小。
  追问:如果前项和后项一样大呢?(图形不变)这时候比值正好是几?(1)
  师指着2∶1,3∶1问:这些比的比值都怎么样?(大于1)表示把图形?(放大)
  师指着1∶2问:它的比值小于1,表示把图形?(缩小)
  (2)辨析练习
  下面的这些比,哪些可以表示把图形放大,哪些可以表示把图形缩小?。
  (3)放大与缩小中不变的因素
  师指着屏幕上的3幅图:不管是放大还是缩小后的图,和原图比,都有一个不变的因素,是什么?(形状不变)。
  追问:为什么形状没有变呢?看看这3幅图,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启发: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用怎样的比描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过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尽管一再强调比的前项、后项表示的实际意义,但在碰到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思维混乱、认识模糊。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路径,引领学生探求知识的本质。我把2∶1和1∶2同时呈现,请学生结合刚才的画图与实践操作,说说怎样的比表示把图形放大?怎样的比表示把图形缩小?启发学生联系具体的变化过程进行对比辨析,帮助学生及时沟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联系与区别。
  三、关注隐性需求,培养数学意识
  数学学习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在探究知识过程中的隐性需求,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精心搭建认知桥梁,通过观察、比较、探究、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良好的数学意识。如: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
  (1)课件出示:打开天花板上的一盏吊灯,灯光照向地面,形成无数的射线,动态抽象出下图。
  师:猜一猜,P点到已知直线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小组合作,提出合作学习要求:
  ①组员合作,量一量六条线段的长度,并找出最短的线段。
  ②用三角尺比一比这条最短线段与已知直线是什么关系?
  ③议一议:P点到已知直线的线段中,还有没有比这条更短的线段?
  学生拿出练习纸,动手操作,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全班交流。
  生1:量出PC这条线段最短是2厘米。
  其余学生补充:1.9厘米,2.1厘米,2.2厘米。
  生2:线段PC与已知直线互相垂直。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出正好有一个直角)
  生3:没有比PC更短的线段了。(接着分别说出六条线段的长度)
  (2)追问:从P点到已知直线可以画出无数条的线段,根据我们刚才的测量就能确定线段PC最短吗?
  学生陷入了沉思,启发:怎样验证刚才的发现呢?
  学生各抒己见,引导: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吧。
  课件演示:用一把直尺和线段PC重合,测量出它的长度,然后向右旋转,发现线段的长度越来越长,再向左旋转,也是同样的发现。
  师:从实验和测量中你发现了什么?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帮助和促进人成长的努力。如何精准把握学生现实,从学生需求出发开展课堂探究,从关注结果走向关注过程,不断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探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寻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与创造力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尤为重要.“激活”发散思维,促进目标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摘 要: 本文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对策,在此和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针对性练习 个性化教学 综合应用能力 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初中生每天有大部分时间处于课堂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因而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备好课
摘 要: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总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虽然掌握了解题的知识点和技巧,但还是常出现心理性错误.本文阐述了心理性错误的原因,分析解决的策略,使学生尽量避免心理性错误.  关键词: 数学解题 心理性错误 视觉性错误 干扰性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错误,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如果教师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在错误上做足文章,就可以找到学生出错的根源,并做
摘 要: 简约课堂是一种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写满诗意、启人思维、荡漾美感的课堂。简约课堂是一种“轻负担、高效益”的课堂。农村学生基础比较差,平时很难一堂课都集中注意力,教师要探索出一套真正属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抛弃繁华与浮躁,不刻意追求精致与热闹,而是要求简单与高效。  关键词: 简约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合作学习  简约,以其简洁、节约的内涵成为当今社会所倡导、推崇的行为理念,这一理
摘 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业财融合的迫切性不断凸显,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进业财融合,这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基于自身的理解,系统地探讨了业财融合具体内涵,围绕目前企业推进这一工作中面临的阻碍,提出了具体的破解策略。希望本文观点能够对于企业业财融合有所启示,减少这一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阻力,继而实现业财顺利融合。  关键词:业财融合;内涵;阻碍;
从小学到初中,知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但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
摘 要: 在素质教育不断实施与普及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能更好地接受新鲜事物和较快的学习与掌握新的知识。而学校在教改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改革,更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新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行,都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的形成,都是在实践基
新课改环境下,“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核心理念之一,笔者这样理解这个理念:“发展”说明应该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素养上获得一定的发展,关键词“不同”说明这个“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版样摆到布上去,问题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现象,关键是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对待问题有着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如果对他们的错误进行简单否定,就把正确的答案或方法传授给他,这种不经过学生大脑思考的答案并不能纳入其自身的知识体系。不妨先听听学生的错理,让学生
QTLs for salt-tolerance(ST)related traits at the seedling and tillering stag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99 BC2F8 introgression lines(IL)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