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1+2’主题阅读”课题研究已经走过了五个春秋。“1+2”,即在一套教材的基础上,围绕单元主题拓展《主题式·经典诵读》和《主题式·美文阅读》两套读本的内容。然而,每学期语文课的课时数并没有增加,如何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传统教法的三倍及以上,研究之初,这确实是我们的一大困惑。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应是教语文,更重要的应该是指导学生去学好语文。
  一、提供学习指导,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条件
  第十二册美文阅读《感悟人生》中有四篇美文,一节课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四篇文章呢?教者以一段抒情的话导入:“人生如茶,飘散淡淡幽香;人生如酒,弥漫熊熊烈火。品尝人生的味道,感悟人生的真谛,才能把生命紧紧拥抱。今天美文阅读的主题是——感悟人生!文章有《挑山工》《老王》《泥泞留痕》《错过》。这几篇文章分别讲了谁的人生?又给你怎样的感悟呢?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批注。”(师板书:谁? 从 感悟 )这样的问题创设准确抓住了写人文章的学习要点组织教学:写了谁?表现了这个人的什么精神或品质?如何表现的?让学生有机会把在语文书或其他途径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美文阅读课上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学生下次再遇到这种题材的文本,就会找到阅读的目标和方向。
  不同题材的美文,问题的创设自然是不同的。第八册美文阅读课《江山如画》中有《海上日出》《三峡之秋》等多篇散文。教者根据散文教学的特点,以“《海上日出》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日出景象的?你能画出体现写作顺序的词吗?《三峡之秋》中作者从哪几个时间段写了三峡的秋景?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边读边画出文中的关键词语”等问题为抓手,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给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自主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将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位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多余的讲授和不着边际的指导,从时间上确保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学习情境,调动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送别组诗》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与亲朋好友分别时,都是怎样送别的。接着一边播放送别的音乐,一边播放图片导入新课:“同学们说的是我们现代人的送别方式,可你知道古人是怎么送别的吗?他们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话相送,有的以酒相送……多么丰富而浪漫的送别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送别诗”,它们是《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我们来看看诗中分别写了谁送谁,以什么相送的?”
  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音乐、图片、语言等手段创设送别的情境,唤醒孩子生活中的送别体验来导入新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和探究的兴趣,学生产生学习送别诗的积极性和探究送别方式的热情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三、尊重个性思考,促进自主探究学习的创新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二年级美文阅读课《小故事,大道理》时,先出示了要学习的两个故事的题目——《猫和老鼠的故事》《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山羊》。接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猫是老鼠的天敌,那么,猫和老鼠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狐狸曾经骗了乌鸦嘴里的肉,这一次,它难道又要来骗山羊了吗?”然后出示了适合个体学习需要的问题:“这两个故事中有四个角色,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如果让你来表演它,你会怎么演?”
  这样的问题设计,从学生内心的喜好出发,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个性思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你会如何来表演”,能够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去探究表演的方法,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探究能力。
  四、营造美读氛围,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
  美读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
  在学习李白的诗《赠汪伦》时,教者引导学生进入古诗中的氛围,通过多种方式来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品味诗句中流淌的深深情意。
  一读: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就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
  二读: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了,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谁来把这份惊喜和深情厚谊融进你的朗读中?(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
  三读:想象一下,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诗)
  四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诗)
  五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的作品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全诗)
  六读: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那一杯杯浓浓的茶,让人喝了回味无穷,精神百倍;朋友就是那一坛坛的陈年老酒,让人饮了唇齿留香;朋友就是那春天里绵绵的细雨,“润物细无声”,沁入了我们的心脾。(配乐朗读)
  以上是教学《赠汪伦》的片段,教者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逼真的情境,营造了一种美读的氛围,让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仿佛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将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让学生看到、听到、闻到、感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在多种形式的美读中,学生真切地体验了作者的情感,也体验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
  五、搭建对话平台,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
  新课程非常强调学生阅读的独特的个性体验,强调学生个体与文本的对话,使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构成心灵的碰撞,产生思维的艺术之花。此时引导学生以“_______,我想对你说”的句式,让学生抒发内心的话、心中的情,就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自我对话的过程,无疑使他们的心灵与久远的事情所蕴含的精神品质产生有意义的联结、共鸣,也使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主题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会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深化,产生质的飞跃,使自主探究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和精神品质,从而最终成为一种创新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师要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通过课堂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索更博大的未知世界。
  五年来,主题阅读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让我进一步认识到“自主探究学习”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自主学习”的“自主”把握好度。如果不把握好学习中“自主”的度,一味追求“自主”,课堂也许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目标导向,反而会出现“放之失度”的现象。教师上课不讲或只用很少的时间去精讲、点拨,意味着他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无论如何,教师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引导”作用。这里所说的“引导”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而是要使学生的潜质得到向善、求真与至美的释放,从而让其获得真正自由、自主的发展,真正体现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语文教师,广陵区学科带头人。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作为传播文化的媒介,应该使学生“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进而使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构建自我包容的文化胸襟。这是语文教材的时代使命和文化责任。本文试图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凸显的传统文化、文化视野
面对古诗,审题、释字、译句、赏析是老师们教学的老套路。但是,如果所有的古诗教学都套用这样的模式,意蕴悠远的古典诗词将变得淡而无味,势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那么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维成长阶段,培养学生创造力能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正确认识创造力,并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教学,营造创造力培养氛围  情境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深入推行下产生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学习气氛。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动力。所以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要求中把兴趣的培养排在了头版头条:“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因此,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心理需求,精心设计一个个有趣的场景,充分调动学生说话写话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阐述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低段写话只有从“趣”入手,以“趣”为径,才能获得写话的动力,打通写话的通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对于学生的习作而言更是如此。要想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让学生描绘出真实感人的场景,就需要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触摸,用充满好奇的双眼去审视一草一木一花,探下身子主动和草儿、花儿、蚂蚁对话,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这样,他们定会有不能不说的“千言万语”。  一、捕捉细节,丰富素材  朱自清先生最不能忘记自己的父亲在浦口车站给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并以此为素材写出了感
初中语文教学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所以阅读能力直接影响语文成绩。但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坚持以教授教材内容为主,教师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材展开,过度注重分析文章,而阅读教学却长期被忽视、边缘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针对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1.教学过程僵化。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坚持传统教学方式,过度
期刊
中职学校学生固有的不足,语文学习行为习惯散漫,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信心;课堂回答问题不主动,不积极,作业只是应付;更有甚者经常逃课或故意请假,躲避上语文课……上语文课对于他们就是一种折磨。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相对单一,课改得不到推广,“灌输”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组织、实施,这种恶性循环模式进而导致了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效率低下而逐渐被边缘化。  陶行知先生
期刊
数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坚持数学教学生活化,带领学生亲近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有关数学的联系
上海作协网消息,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调查,美国人的新闻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皮尤研究中心每两年开展一次新闻阅读调查,跟踪读者阅读新闻的模式变化已经近20年。最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采用以“问”促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有效阅读,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阅读课上也存在着教师过多、无效的“问”和学生过浅、无效的“答”,本来师与生与文本之间心灵的“对话”,却变成了师生低效的问答课,一篇篇优美的课文被“问”得支离破碎,违背了阅读欣赏的初衷。为此,笔者呼吁应重视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并找准“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  一、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设计主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