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身历》《名容安亭》看苏轼的思想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ep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坡志林》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的杂说史论,内容丰富驳杂,皆属信笔而作,多方面反应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是苏轼内在性情的自然流露。《修身历》、《名容安亭》虽是《东坡志林》中较为短小的两篇笔记文,但却是苏轼人生主导思想的集中体现,即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集中表达。《修身历》主要体现了苏轼的儒、道思想,《名容安亭》主要体现了苏轼的佛禅思想,二者共构成了苏轼“出入儒道,濡染佛禅”的处世原则。
  【关键词】:苏轼,《修身历》,《名容安亭》
  《修身历》、《名容安亭》出自《东坡志林》,《东坡志林》大致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到元符四年遇赦内徙期间,大多是苏轼信笔而书的笔记文,内容包罗万千、几乎无所不谈。通行五卷本的《东坡志林》,共计202条,包括记游、怀古、送别、异事上、异事下、贼盗、夷狄、亭堂、人物、论古等二十九大类。《修身历》属“异事下”、《名容安亭》属“亭堂”,二者共同体现了苏轼在思想方面“出入儒道,濡染佛禅”的特点。其实,这也是苏轼人生的主导思想,是他的处世哲学。如他在《祭龙井辩才文》中认为:“孔老异门,儒释分宫。”“江河虽殊,其至则同”。即苏轼认为儒、释、道三家思想恰如江与河,虽有分歧,但却殊途同归,拥有共同的目的,体现共同的人生哲学。
  一、《修身历》中的儒、道思想
  《修身历》主要体现了苏轼思想中的儒、道思想。儒家思想主要表现在苏轼对人格自我完善与修养的重视;道家思想主要表现在苏轼对庄子“心斋”、“坐忘”之修身方法的推崇。
  首先,是体现儒家思想。孔子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当中,当以修身为本,即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完善自我人格之后,才能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当中有所建树。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当中的“修身”二字更多地指向人的思想道德、行为操守这一方面,这从儒家“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中便可看出。《修身历》就明显的体现了苏轼对自我人格修养、完善的重视。从《修身历》中可以看出,苏轼在冥官与死而复生之人的对话当中,非常赞同“书日之所为,莫夜必记之,但不记者,是不可言不可作也”的“免罪”方式。首先,“免罪”本就含有改错、悔过之意,属人格完善的一部分,因为,人只有拥有改错之意、悔过之心,才能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其次,苏轼认为,人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能完全达到“免罪”这一目的,还应在此基础上通过书写、记录等方式将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完善自我之人格,而此处记录、书写的方式,便类似于儒家所提倡的“吾日三省吾身”,他们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反思自己行为的不合理之处,以期达到人格的自我修养与完善。此外,苏轼对人格中的“诚”和“正”这两方面尤为推崇,如他在《修身历》中引晃无咎之言:“司马温公有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未尝”、“不可”二词,双重否定加强了肯定的语气,即司马温公生平的所作所为,是没有不可对人言说的,此处重在表达问心无愧之意。苏轼评价此言为“至言”,“至”即极、最之意,体现了苏轼本人对司马温公正直、真诚这一性格特点的高度赞赏,与儒家思想中的“义”与“信”尤为接近。
  其次是体现道家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从原文可以看出,《修身历》是一则描写人“死而复生”的寓言故事,总体上给人一种奇幻怪诞、涉笔成趣的感觉。这主要是受庄子“怪诞”文风的影响。众所周知,《庄子》一书想象丰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其中有大量怪诞的寓言故事,所以,苏轼此处这种“怪诞”的创作风格当是受到了道家著作《庄子》的影响,这从苏辙给苏轼写的《墓志铭》也可体现出来,苏辙指出,苏轼在读完《庄子》之后叹息道:“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可见《庄子》对苏轼影响之大,他们在此处的共同之处便是,都以“寓言”的形式,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自己的处世哲学。第二,《修身历》主张通过“静坐”的方式“免罪”,“静坐”不单指身体坐在某处静止不动,它更侧重于人内心平静、安适的精神状态,就是说它更注重的是对人心灵的净化与提升。《修身历》中“静坐”二字,与庄子的“心斋”、“坐忘”思想类似,所谓心齋,“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即人的精神,“斋”即斋戒,“心斋”即指在修养的过程中,不要被外物的表象所蒙蔽,要听从与自己的内心,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斋戒”,最终使心志从一。所谓“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即通过“离形”、“去智”的方式,消除由生理因素所激起的内心欲望,做到无欲无求。综合言之,庄子的“心斋”、“坐忘”,当指排除一切杂念和欲求,使自己的内心澄澈空明,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同样,《修身历》中的“静坐”也属对人内心欲望的涤除与净化,它与庄子的“心斋”、“坐忘”一样,都强调通过对人心灵的涤荡与升华从而达到破除自我、无欲无求的境界,它们同属“心理治疗”的处世方式。
  二、《名容安亭》中的佛禅思想
  《名容安亭》主要体现了苏轼思想中的佛禅思想。《名容安亭》原文为:
  陶靖节云:“倚南窗以寄傲,省容膝之易安。”故常欲作小轩,以容安名之。
  “靖节”是东晋时期伟大诗人陶渊明的“谥号”,“倚南窗以寄傲,省容膝之易安。”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从苏轼引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省容膝之易安”可以看出,苏轼是比较推崇陶渊明这种通过隐居来远离世俗的方式的,所以,苏轼也向往自己可以向陶渊明一样过着这种“倚南窗以寄傲,省容膝之易安”——物我相忘、身心皆怡的闲适生活。这与佛家思想中达到“去彼岸”的方法类似,如《摩诃大明咒经》对如何“去彼岸”提出的根本方法是:“离一切颠倒梦想 ”。“离”即“远离”之意,佛教认为远离分为“身远离”与“心远离”两种,《佛教大词典》将“身远离”解释为:“对外界断绝恶友之交游者”;将“心远离”解释为:“于自己之内界,令思惟远离不善之迷惑者”。而陶渊明本人受佛教思想影响很大,目前学界也有很多学者在研究陶渊明作品中所体现的佛禅思想,如丁永忠《<归去来兮辞>与佛曲<归去来>》、李小荣的《<归去来兮辞>的佛教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所以,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远离”同样包含着佛教思想中“身远离”和“心远离”两个方面,“身远离”体现在陶渊明最终决定隐居田园,远离世俗勾心斗角的生活。“心遠离”体现在,陶渊明认为“世与我而相违”,所以,他不愿世俗同流合污、“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苏轼此处所引“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正体现了陶渊明对这种闲适隐居生活的享受与喜爱。所以说,苏轼此处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征引也体现了佛家这种远离世俗、邪恶的思想。
  综合言之,《修身历》、《名容安亭》共同体现了苏轼在思想方面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当多次遭贬时,他并不悲观、消极;当陷入困境时,他并不绝望、失落,这与他这样的思想特点有很大的关系。的确如此,也只有在这样的人生态度与处世哲学下,才能使苏轼在困境中安然自适、不为世俗邪恶所动,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闲适淡雅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阮延俊.论苏轼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蕴[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翟晴.儒、释、道三家思想对苏轼创作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邹志勇. 略论儒释道思想对苏轼创作的影响[J].晋中师专学报,1992(2).
其他文献
【摘要】:《长恨歌》是著名作家王安忆的巅峰之作,通过描写平凡生活的琐事,反映了一个女人悲欢沉浮的一生。本文从对物质世界的强烈追求、对崇高爱情的无限渴望以及宿命的悲剧三个方面来解读王琦瑶的悲剧性。  【关键词】:《长恨歌》;王琦瑶;悲剧  在小说《长恨歌》中,王安忆用淡雅的笔触,散文化的叙事方式向读者娓娓道出王琦瑶这样一个带着怀旧感伤的旧上海女人。而王琦瑶最后悲剧的命运也为整个旧上海时代划上了句号。
期刊
【摘要】:《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台儿沟为背景,通过香雪等一系列人物身上所发生的变化,揭示火车、铅笔盒等现代文明对人们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缺失与冲击、真与假、质疑与反抗三方面来分析对现代文明的思考。  【关键词】:现代文明、影响、香雪  提到现代文明,往往伴随的词语是现代化、工业化或者科学化,我们不否认这些词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性词汇,可它们并不能代表现代文明的全部。现代文明在历史的进程中,除
期刊
【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二战题材电影出现了新的创作倾向,在有叙事方式、艺术风格有所突破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评价苏联时期的困境,其实质体现了当代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关键词】:二战;电影;倾向;困境;  2013年的电影《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导演费多尔·邦达尔丘克的最新作品。作为大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的儿子,费多尔同样最为偏爱历史题材。例如其作品《第九军》反映阿富汗战争,《白卫军
期刊
【摘要】: 《美丽的南方》是反映广西人民土改历程的优秀长篇小说,由于它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的规范指导下完成的,小说并没有脱离“阶级斗争”的叙事模式,但小说表层叙事中还隐藏着另一条复线叙事,融入了美丽的南国风光,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本文试从南国风情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温情书写这三个方面来阐释《美丽的南方》的独特魅力。  【關键词】: 复线叙事;南国风情;人物形象;温情书写  《美丽的南方》
期刊
【摘要】:20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冰川相应地出现消融退缩,尤其是在我国西北部这种现象持续加重。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近几十年来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面积持续减少,该冰川的退缩对河源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为减缓1号冰川退缩保证河源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关键词 :气候变化;冰川退缩;河源区;生态环境  一、乌鲁木齐河源1
期刊
一、左翼文学传统  左翼文学是五四文学和当代文学的精神续接,因此,左翼文学传统在现代文学研究中仍然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但是一直以来左翼文学概念的模糊化,成为讨论左翼文学传统的障碍。那么,什么是左翼文学?王富仁对左翼文学有过具体分析,他认为左翼文学主要包含四个层面:  第一,鲁迅是作为个体的人所存在的。他不带有政治性,作为一个左翼知识分子坚持对社会思想进行改造。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他坚持着对社
期刊
【摘要】:一个批评家应该是一个科学的分析者,公正的分析者,要独具只眼,在承认一切人性存在的同时,也要学会接受一切灵性活动的可能,作者在评《边城》时认为,《边城》艺术是谐和,光与影的适度配置,每一个厚道简单的灵魂,都是真淳生活的体现。  【关键词】:边城;自然;和谐  文学评论家李健吾先生在评沈从文的《边城》时写到:“批评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文学评论,才是一个批评家的使命。大多数文学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对孟姜女故事的民间文学解读,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秦皇岛地域特点,通过对典型孟姜女哭长城儿童读本解析,探讨适合儿童的孟姜女故事的翻译传播策略。  【关键词】:孟姜女故事;儿童;翻译策略  一、孟姜女为代表的民间故事现状  民间文学是中国劳动人民口头创造,人民群众中广外流传的一种文学作品。民间文学反应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人民的审美观念,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但是,《人民日报
期刊
【摘要】:残雪是“先锋派”代表作家,不断的向人们诉说着关于灵魂的故事,其创作方式深受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影响,其叙述方式极具个人色彩。孤独是一种主观色彩相当浓厚的体验,任何人无法逃避,它是每个人都必须正视的生命的本然状态,而这种体验呈现在残雪的小说中则表现出多样的意蕴。  【关键词】:残雪小说;孤独意蕴;生命意识  残雪认为自己创作小说的方式可以称为“自动写作”,这种写作方式近似于巫术,属于新实验文学
期刊
【摘要】:《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的经典着作,墨家学派作为当时社会上的显学,提出的许多思想对当时的主流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墨家思想体系中的“节用”和“节葬”思想中就包含了很多生态理念,对后来有很深的影响,我们应正确看待。  【关键词】:墨子;节葬;生态思想  《说文解字》曰:“节,竹约也。”有节省、节制的意思。《礼记·檀弓》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