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残雪小说中孤独的意蕴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残雪是“先锋派”代表作家,不断的向人们诉说着关于灵魂的故事,其创作方式深受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影响,其叙述方式极具个人色彩。孤独是一种主观色彩相当浓厚的体验,任何人无法逃避,它是每个人都必须正视的生命的本然状态,而这种体验呈现在残雪的小说中则表现出多样的意蕴。
  【关键词】:残雪小说;孤独意蕴;生命意识
  残雪认为自己创作小说的方式可以称为“自动写作”,这种写作方式近似于巫术,属于新实验文学。残雪的小说与人的灵魂有关,她为读者展现的是广阔的灵魂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主人公常常感到焦虑、抑郁,个体的孤独感无处不在。
  一、自我的灵魂分裂
  残雪小说中的人物经常自说自话,思维混乱,他们的语言没有逻辑,缺乏明显的过渡与连接,类似于梦呓语言。而且表述的事物往往超乎人们常规的认知,相当怪异,让人捉摸不透。如《旷野里》中“她”的语言。“自己怎么会掉下去,夜里风真大。”她说,耸起两个肩胛骨,同时就感到肋骨在受苦地裂开。“鬼鬼祟祟真可恶!”她莫名其妙地冲口而出。很明显,她的语言前后逻辑联系松散,“自己怎么会掉下去”与“夜里风真大”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鬼鬼祟祟真可恶”是她莫名其妙说出来的话,原因模糊,由此,可以发现“她”说话时的逻辑不清楚。在《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从未描述过的梦境》等作品中,读者都会读到类似的荒诞的语言。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常常提防着他人,与鲁迅笔下的狂人有共通之处,总是感觉被人迫害,导致他们的表达带有神经质的色彩。因为恐惧和孤独,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时候,他们已经做不到像常人一样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认知,脑海中经常出现幻觉和幻象,致使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存在偏差,表达出的语言让读者难以琢磨。
  人与人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每个人都格外关注自己,似乎拒绝与他人对话。《公牛》中夫妻两人各说各的话,妻子说:“那些玫瑰的根全被雨水泡烂了,花瓣变得真惨白。夜里,你有没有发现这屋里涨起水来?我的头一定在雨水里泡过一夜了,你看,到现在发根还往外渗水呢。”丈夫说:“我要刷牙去了,昨夜的饼干渣塞在牙缝里真难受。我发誓……[]”一个谈论玫瑰花和自己的头,一个谈论饼干渣塞在牙缝里不舒服。两个人谈的不是相同的话题,因而形不成对话。自我的感受得不到理解和反馈,个人情绪得不到疏导。每个人物的心理都有不平和疑惑,却无处安放,孤立无援的生活状态使之变得神经质。人物对于时间和空间没有明确的认知,记忆模糊,他们的生活没有过去和将来,只有碎片化的对于现在的感受,这种感受是零星的。如《两个身世不明的人》中的“如姝”,谁也说不清她的身世,她似乎是从远古时代起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了。事实上,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将她忽视了。残雪在小说中没有向读者提供任何关于如姝身份的线索,读者通过阅读小说仅仅能够了解她现在的生活状态。
  正是因为残雪小说中的主人公对孤独有极其深刻的体悟,他们才能对人生的种种问题抱有清醒的态度,进行哲理思考,而不是单纯的关注外在的肉体的问题。《归途》中,“只要不去想天亮之类的,就会与这所房子和谐起来。天是不会亮的,你抱定了这个宗旨,心里就踏实了[1]。”
  二、爱和关怀缺席
  亲人、情人、朋友之间缺少发自肺腑的关怀与爱,不仅做不到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甚至会相互仇视,相互敌对,相互猜忌,彼此关系紧张。《苍老的浮云》中,虚汝华和老况是一对夫妻,但是两人之间似乎没有夫妻情分,读者感受不到他们之间的爱情。当虚汝华喷杀虫剂的时候就听不到老况叫她的声音,其实她不并在意丈夫在说什么、做什么,而老况觉得自己的妻子是从老鼠变过来的,处处提防着她,后来离开了她。他们从对方身上得不到关心,两人的相处方式完全不是正常夫妻相处的方式。“有一天虚汝华回家,看见门关得死死的,甚至放下窗帘,叫了老半天的门也较不开。她从窗帘卷起的一角看见里面满屋子烟腾腾的,婆婆和老况正咬着牙,舞者铁棍干那种驱邪的勾当[]。”亲人之间的冷漠更能凸显人类灵魂猥琐、乖戾、孤独的一面,这种残酷更让人感到怵目惊心。在《饲养毒蛇的小孩》中残雪对亲情血缘关系进行了完全陌生化的处理,父母和子女的血缘关系是客观存在着的,不会轻易割裂的,可即便如此,残雪依旧颠覆了人类充满温情的伦理神话,任何人都可能是他人的地狱。
  恐惧、担忧、狂躁等情绪是残雪小说中许多主人公经常存在的心理状态,所以,他们会有极端个人化的思想,对至亲之人也放不下戒备,灵魂有时会脱离肉体,理性有时不能支配非理性,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真实的人性,集体无意识被一点一点瓦解,留下的是个体碎片。夫妻、父母子女总是处在一种歧途中,尽管生活在一起,现实距离近在咫尺,心理距离却相当遥远。
  他者对自我意识建立的钳制使个体无法摆脱对孤独的不安感。考虑到人与群体的关系能够得知社会是由每个个体构成的,人构成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没有社会,个人是不可能建构起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的。换言之,自我的意识和对象的意识两者是同步形成的,自我不能离开他人建立自己的灵魂世界。不过,这不代表自我建立的过程中完全将外在的标准作为参照,如果外在标准被过分扩大,真正的自我也会沦丧。对此,残雪有深刻的理解。
  三、直視死亡的生存意识
  一个人最孤独的时候是面对死亡的时候,在死亡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个体可以克服独自面对死亡的恐惧,那么他的生命就实现了超越。在《新生活》中,述遗就是一步步明白了死亡,最终拥有了直面死亡的勇气,这种能够正视死亡的生活就是述遗获得的新生活。述遗是一位退休的老太婆,她为了摆脱复杂的人际关系搬到了一栋公寓的最高层三十层,她希望逃离原有环境中的冲突和矛盾,获得安宁的晚年生活。浅层次上,述遗搬家搬到楼层顶层的原因是厌倦了无聊复杂的人际关系;深层次上,述遗渴望桃源般平和宁静的隐居生活,其实隐喻着个人的自我囚禁。述遗更多时候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对死亡想象的恐惧,对生命安全过度的保护和忧虑,因而她时时刻刻都对自己的栖身之所充满着怀疑。搬进新家之后,述遗发现了诸如住户很少、电梯老旧、黑脸汉子行为怪异、修理工傲慢等许多怪异现象,由于她害怕电梯出现故障危及生命,又不得不与周围的人接触,再次卷入了她曾经想要摆脱的人际关系的圈子。但是她周围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引领她重新认识了她居住的公寓和生活。残雪小说的所指和能指并非我们熟悉的能够具体感知到的世俗生活,其指向是人的精神存在,即本真存在。如果说现实主义小说关注的是我们世俗世界中能够言说的部分,那么残雪的小说所要传达的是人们精神世界中经常被忽略的沉默的部分。所以,当述遗忘记了与自身相关的各种琐碎的事物的时候,她不再恐惧死亡,这种生活是与生命本真相关的生活。
  结语:
  残雪的创作会向更加深广的领域发展,它扎根于幻想王国的黑暗处,孤独是惯常的,因为“不写就不能生活”的残雪是一位孤独的思考者,她和她的小说都不属于喧嚣的人群,她坚持书写的是常人不易理解甚至不愿面对的孤独之痛,而这种孤独之痛是一种对人的生存处境的悲剧性反映,也是对人的灵魂世界的审视。
  参考文献:
  [1]高玉. 论残雪小说的“反阅读倾向”[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09:59-69.
  作者简介:王紫玉,女,汉族 现就读于青岛大学文学院2016级中国現当代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应用人机工程学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是设计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应用人机工程学在设计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继续研究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结合我院独居特色的办学特点,将医艺工与课程理论相结合,对本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做出探索。  【关键词】:人机;医用;无障碍;通用  应用人机工程学是艺术专业的必须课,是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课,人机工程
期刊
【摘要】: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的平行进口是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与国际知识产权产品贸易交叉领域的特殊问题,由于国际知识产权贸易行为的存在,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的平行进口不仅涉及一般平行进口都会涉及到的知识产权所有人、平行进口商、消费者三类主体的利益,还涉及进口国知识产权权利人。我们经常忽视国际知识产权贸易这层关系,事实上,对这层关系的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处理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平行进口导致的各方利益冲突问题
期刊
【摘要】:《长恨歌》是著名作家王安忆的巅峰之作,通过描写平凡生活的琐事,反映了一个女人悲欢沉浮的一生。本文从对物质世界的强烈追求、对崇高爱情的无限渴望以及宿命的悲剧三个方面来解读王琦瑶的悲剧性。  【关键词】:《长恨歌》;王琦瑶;悲剧  在小说《长恨歌》中,王安忆用淡雅的笔触,散文化的叙事方式向读者娓娓道出王琦瑶这样一个带着怀旧感伤的旧上海女人。而王琦瑶最后悲剧的命运也为整个旧上海时代划上了句号。
期刊
【摘要】:《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台儿沟为背景,通过香雪等一系列人物身上所发生的变化,揭示火车、铅笔盒等现代文明对人们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缺失与冲击、真与假、质疑与反抗三方面来分析对现代文明的思考。  【关键词】:现代文明、影响、香雪  提到现代文明,往往伴随的词语是现代化、工业化或者科学化,我们不否认这些词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性词汇,可它们并不能代表现代文明的全部。现代文明在历史的进程中,除
期刊
【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二战题材电影出现了新的创作倾向,在有叙事方式、艺术风格有所突破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评价苏联时期的困境,其实质体现了当代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关键词】:二战;电影;倾向;困境;  2013年的电影《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导演费多尔·邦达尔丘克的最新作品。作为大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的儿子,费多尔同样最为偏爱历史题材。例如其作品《第九军》反映阿富汗战争,《白卫军
期刊
【摘要】: 《美丽的南方》是反映广西人民土改历程的优秀长篇小说,由于它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的规范指导下完成的,小说并没有脱离“阶级斗争”的叙事模式,但小说表层叙事中还隐藏着另一条复线叙事,融入了美丽的南国风光,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本文试从南国风情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温情书写这三个方面来阐释《美丽的南方》的独特魅力。  【關键词】: 复线叙事;南国风情;人物形象;温情书写  《美丽的南方》
期刊
【摘要】:20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冰川相应地出现消融退缩,尤其是在我国西北部这种现象持续加重。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近几十年来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面积持续减少,该冰川的退缩对河源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为减缓1号冰川退缩保证河源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关键词 :气候变化;冰川退缩;河源区;生态环境  一、乌鲁木齐河源1
期刊
一、左翼文学传统  左翼文学是五四文学和当代文学的精神续接,因此,左翼文学传统在现代文学研究中仍然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但是一直以来左翼文学概念的模糊化,成为讨论左翼文学传统的障碍。那么,什么是左翼文学?王富仁对左翼文学有过具体分析,他认为左翼文学主要包含四个层面:  第一,鲁迅是作为个体的人所存在的。他不带有政治性,作为一个左翼知识分子坚持对社会思想进行改造。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他坚持着对社
期刊
【摘要】:一个批评家应该是一个科学的分析者,公正的分析者,要独具只眼,在承认一切人性存在的同时,也要学会接受一切灵性活动的可能,作者在评《边城》时认为,《边城》艺术是谐和,光与影的适度配置,每一个厚道简单的灵魂,都是真淳生活的体现。  【关键词】:边城;自然;和谐  文学评论家李健吾先生在评沈从文的《边城》时写到:“批评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文学评论,才是一个批评家的使命。大多数文学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对孟姜女故事的民间文学解读,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秦皇岛地域特点,通过对典型孟姜女哭长城儿童读本解析,探讨适合儿童的孟姜女故事的翻译传播策略。  【关键词】:孟姜女故事;儿童;翻译策略  一、孟姜女为代表的民间故事现状  民间文学是中国劳动人民口头创造,人民群众中广外流传的一种文学作品。民间文学反应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人民的审美观念,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但是,《人民日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