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应该如何面对生活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sh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源于生活的需求,这就注定,作为维系社会和谐与人的发展所必需的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世界而孤立地存在。分析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澄清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寻道德教育究竟应该如何面对生活,对于促进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良性互动意义非凡。
  
  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错误理解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融合阶段;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分离阶段;道德教育与生活的结合阶段。道德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变迁史表明,道德教育应该面对生活,但是,在怎样面对生活、面对怎样的生活问题上,我们却误入了歧途,主要表现:一是将道德教育必须关注生活理解为“还原”生活,即认为“道德教育即生活”;二是将道德教育必须关注生活理解为道德教育仅仅是维持现实生活的工具。若追究其深层思想来源,不难发现这其实是教育适应论、工具论在作怪。尽管主张“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人也批判工具理性,但其主张本身其实恰恰是仅仅把道德教育当成学生适应生活的工具的表现。我们曾一味地认为道德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制约,道德教育要适应并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当道德教育在知识领域走得过远,偏离其初衷时,我们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回归生活世界,让道德教育适应现代生活,适应学生的生活,为学生适应生活服务,但却因此而淡忘了它本身的独立超越品性。这样会削弱道德教育引导的本体功能,从而难以承载在理论、思想和道德上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责任,使道德教育在社会生活面前越来越失去高贵超然的道德品质和独兀冷峻的价值判断,意味着道德教育精神的沦落和道德教育使命的缺失。
  2.道德教育误入歧途
  一是在道德教育的目标上,无视个人的道德需要,道德要求剥离了个人的需要和利益,成为一种空洞的、抽象的口号,丧失了它应有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二是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理性道德知识一直占主流。过于注重道德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抛弃现实道德的生活基础和规范性,道德知识的针对性不强,过分强调思想道德知识的历史继承性,缺乏创新,易使大学生产生听觉倦怠。三是在语言表达上,传统文化色彩过浓而显得有点老生常谈,缺乏具有浓郁、鲜活时代特征的流行语言,与当前青少年基于现实生活所形成的已有“道德知识图式”格格不入。道德教育因此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被异化为一种传递理性道德知识的“空壳”说教。四是把道德教育知识化、学科化,无视其与生活的联系,实践性道德知识匮乏。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思想道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一直处于受歧视的尴尬地位,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既无时间又无经费,因而安排的实践教学往往是空头支票,本应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思想道德教学却没有实践教学,其教学效果会如何就可想而知了。五是将“教育视野”中的道德教育,演绎为“政治视野”中一种严厉的道德控制。强制地灌输道德规范,忽视人的情感体验和主体的道德参与,压制人的道德发展;无视个体生活的权利、人性的尊严与个人对道德的自主选择和判断。这种道德教育不能真正地培养道德,只能使个体在道德的重负下,遵从道德,伪饰道德,表现为言行不一,口是心非,而不是个体对德性的内在追求,从而无法体验自主的道德行为的责任感,也就不可能自觉地完成道德义务。
  造成以上问题的深层原因是:没有真正摆正思想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道德教育中的“双主体”都来自日常生活,继续着日常生活,又都归于日常生活,生活世界对于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所以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必然是密切的。
  
  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1.如何理解生活
  澄清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对这里所说的生活世界应作怎样的解释?纵观中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看法,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生活世界是指我们每天生活于其中并能够经历到的现实的世界,即日常现实生活世界。它包括人们的一切实际生活,是其他世界得以生成的起点和源头。第二种观点认为,生活世界不是指“生活环境”,也不是指“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而是指对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生的过程、生活着的心物统一的世界,即理念世界或称教学世界。第三种观点认为,生活世界是指未来世界。
  2.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道德教育与生活存在着内在的区别。生活世界是一个自在的领域。在生活领域世界,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着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为特征的交往活动,形成丰富的交往关系。生活世界良莠不齐。而道德教育则处在一种自为的状态,它是根据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从生活世界中分离出来的特殊领域。道德教育与生活的根本区别在于:道德交往中交往的双方是教师与学生,而生活中交往的对象是普通人;道德教育是一个以促使人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观念、言谈举止符合道德规范、灵魂得以净化、精神境界得以提升为己任的目的性领域,而生活是一个感性的自在领域;道德教育是一个人为改造和加工并以理性认识为主的世界,而生活世界是一个日常的、经验的、以感性认识为主的世界。同时,道德教育与生活有密切联系。道德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道德教育基于生活的实际需要。从奠基性的立场来看,道德理念、道德规范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它源于生活,无可选择地要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内容。道德教育以服务于人和人类社会、实现人的某种价值目标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为旨趣。作为具有巨大能动性的道德教育,又能够相对独立于影响其存在的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以自己独有的功能充分利用一定生活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条件来实现人的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改造并改造着影响其存在的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最终也以生活为依归。
  
  道德教育到底应该如何面对生活
  
  1.正确认识两个世界的道德教育
  根据领域的不同,道德教育可以划分为“两个世界的道德教育”,即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与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由于道德教育现象领域与人的生长领域具有同构性,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是人的两个生长家园,因此,人的道德教育也相应地可以划分为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与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两大领域。其中,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自然的、直观的和奠基性的教育,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是一种体系化、技术化和课题化的教育;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是从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中分化出来的,是对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的提炼和抽象,道德教育的意义基础存在于生活世界之中。正因如此,道德教育才有其存在的必要。
  2.正确理解道德教育应回归生活之“回归”
  道德教育应回归生活世界的应有之意是:道德教育必须联系生活世界。若将“联系”简单理解为“还原”,有生活就够了,道德教育则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和理由,即成为多余的而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意义及其价值。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做法会降低道德教育的理想追求,这无疑是一种倒退,而且注定不会有结果。道德教育只能提升自己的品性,以促进人实现生活、心灵的转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否则,就是对道德教育独特作用的贬抑和抹杀。生活世界理论强调的不是站在生活之外去“看”道德教育和形成有关道德教育的“完整”知识,而是要把生活作为道德教育认识及其活动的根源和终极意义。否则,道德教育就不是对人生意义的挖掘,而是以外在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及其运动作为自己的活动领域。
  从根本上说,人类的一切活动 (包括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生活的一种形式,道德教育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形式。道德教育不能不基于生活,但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生活。要想真正实现道德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就必须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高度(而不是某个个体简单的、当前的生活的角度),自觉地去扩展教育对象的生活空间,从而使被教育者能够体会到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作为生活的更为广阔的理性意义,将其自身的生活放置在广阔的社会历史实践的背景下去理解、领会和提升。
  3.避免误区,走出窘境
  传统道德教育的误区是:迷失于道德教育的观念世界之中,成为一种纯粹知识的追求,而失去了道德教育的生活世界。将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相剥离,消泯了生活世界生动的主观性,抛弃了生活世界积极的文化内容。因此,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成为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发展性研究课题。信息化时代为道德教育重返生活世界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但这次回归与原始道德教育具有本质区别:本次回归是对生活世界的主体参入式回归,是道德教育对社会生活的主动适应与超越。回归了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必然要求以“交互主体观”统摄整个过程,将道德教育过程由传统的主体与客体间的权威服从关系转化为新型的主体与主体间的民主交往关系。
  相当一段时期里,道德教育的窘境是:作为一项既定的社会活动的道德教育总是从某种先定的观念或理念出发来讨论如何培养出理想的个体,即先设定一个道德教育的框架,然后用它来对道德教育进行规范,坚持某种外在的目的论来理解道德教育,未能看到道德教育的生活存在。而离开生活的存在性来认识道德教育,就必然或多或少地使道德教育带有功利性,对人的发展带来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强调道德教育要关注生活,其核心就是要摆脱外在力量的束缚和功利性。
  4. 把握好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关系的航标
  从道德教育存在的意义和真正价值上说,道德教育不应该仅仅成为维持现实生活的工具,而是更应该引领人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成为引领人们超越现实生活,走向富裕、文明、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即作为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为目标的道德教育,在发挥规范人们日常行为,维持良好的现实社会秩序的同时,更应当起到引导人们生活向前发展和提升及引导人们向往、追求和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作用。所以,就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而言,正确的观点和做法是:无论对于现实生活还是未来生活,道德教育都不是回归,而是超越和引领。
其他文献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较之地面工厂机电设备的使用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一是工作环境恶劣,二是移动分散。随着设备移动的动力电缆的管理不善,常常成为井下人身触电事故和瓦斯、煤
八十年代初,冶金矿山系统科技人员与工人在研制工业炸药方面传来了捷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日用化学研究所、龙烟铁矿、长沙矿山研究院、大冶铁矿、八街铁矿等单位,以
在控制网络中使用数据网络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何处理网络诱导时延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影响已经成为了网络控制系统的主要挑战。介绍了网络控制系统的概念,分析了网络控制系
当今社会,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的互动平台和交流方式越来越多,这些互动平台和交流方式以各自个性化的设计,满足着大学生对思想、情感交流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发展也就和网络紧密联系起来。面对信息量空前的网络内容,传统的面对面式说教、书信往来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操作模式已远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而博客等新兴网络文化则正以惊人的速度和覆盖面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
根据国内外充填法矿山大量开采实践经验分析看来,我国冶金、燃化和国防系统水砂充填法矿山,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今后在水砂输送作业中,若充填管路及其系统设计欠合理,难免要
当代的大学生,他们是年轻一代的代表,他们追求新事物,追求新时尚,容易受各种思潮影响。因此,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快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已是摆在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而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传统的比较严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显得“艺术类学生难管”,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式,面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
英国成人教育家雷蒙德·威廉斯的教育传播思想源于两大理论,一是传播活动的社会建构性,二是关注民主政治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教育思想。雷蒙德·威廉斯的教育传播思想在批判性教学
面对如何提高当前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的总体素质问题,学界研究成果颇多,其中构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模式已得到广泛共识,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应与高职教育方向、院校的教学条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组织学习方面的著作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一研究前沿进行了评述,以便于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管理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学习的内涵、学习效应测
电视新闻直播(这里讨论的是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不是每天的常规新闻节目的直播),既是适应信息时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尽快满足观众对信息时效需求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是最能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