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40例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zhu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根据实际病情,接受对症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仅有1例死亡病例,其余患者均预后良好,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白细胞及甘油三酯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同时血气指标、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对症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诊疗效果,减少病死率,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气指标;肝功能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36-01
  【引 言】
  急性胰腺炎(AP)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比较常见,往往合并肝功能损伤,从而增加患者的诊治难度,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探讨急性胰腺炎临床诊疗情况,选取所在医院2012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详细说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胰腺炎疾病相关诊断及治疗标准[1]。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2.63±2.37)。病程24-5d,平均病程(2.54±0.89)d。胆源性胰腺炎18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4例,其他8例。
  1.2排除标准[2]
  (1)用药治疗前合并严重感染者;(2)合并内科恶性肿瘤者;(3)严重代谢紊乱及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4)无法耐受相关诊疗方法者;(5)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损伤或存在各类肝脏系统疾病者;(6)精神疾病及无法定监护人者。
  1.3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实际病情,开展对症治疗,如抑制胰腺外分泌、胃肠减压处理等,同时为患者行解痉、抗感染及营养支持。
  1.4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1)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器官功能正常,白细胞计数等指标恢复正常化;(2)有效:症状、体征好转,器官功能障碍情况缓解;(3)无效或死亡:症状、体征无改变,且相关指标、器官功能无变化,甚至加重或死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白细胞、甘油三酯水平,并观察血气指标、肝功能指标改变情况。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0例患者中,仅有1例死亡病例,其余患者均预后良好,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白细胞及甘油三酯水平逐渐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40例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2。
  治疗后,患者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3。
  3.讨论
  急性胰腺炎(AP)不仅病情发展快,同时能够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以肝功能受损最为常见,从表2中患者治疗前肝功能相关指标即可看出,AP发生后,可导致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迅速升高。
  在对AP患者开展临床诊疗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多种治疗方法,为患者选择最适宜的诊治方式。临床实践经验表明,急性胰腺炎发病初期,要尽量采用非手术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本组患者严格按照疾病诊疗要点,并在病情稳定后,为其开展积极的药物治疗。多种诊疗方法结合,可及时稳定患者体内环境,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平均动脉压,并对体内炎性反应进行有效控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40例患者中,仅有1例死亡病例,其余患者均预后良好,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白细胞及甘油三酯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同时血气指标、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权威文獻研究结果基本相同[3],说明根据AP患者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对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对症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诊疗效果,有效减少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饶友义,王宇,杨敏.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的系统评价[J].世界临床药物,2015,05(12):838-841.
  [2]芦波,钱家鸣.重症急性胰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23(07):590-592.
  [3]杨尹默,陈国卫,张太平.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治疗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19(09):880-882.
其他文献
【摘要】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变窄、堵塞而引发的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导致的心脏病[1],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除了高血压、肥胖、吸烟等高危因素外,血脂水平的异常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2]。调脂治疗对于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九十年代以来,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也是颇有进展,对于降低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延缓冠脉综合征的发展,降低心肌缺血事件频率,都有长足进展。最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牙齿修复中应用全瓷冠和金属烤瓷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诊治的240例实施牙齿修复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20例患者实施金属烤瓷冠修复,观察组的120例患者实施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的一般情况。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实施牙齿修复后的临床有效率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控制性降压诱导的缺血缺氧脑损伤Caspase-3表达及凋亡程度。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正常组(Ⅰ组),控制性降压组(Ⅱ组,平均动脉压降至基础值的45%组),乌司他丁降压前给药组(Ⅲ组,控制性降压前30min静注乌司他丁10*104IU/kg),乌司他丁降压后给药组(Ⅳ组,控制性降压开始后30min静注乌司他丁10*104IU/kg),乌司他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心电监
期刊
【摘要】肝胆与心在经络、情志、气血等生理方面关系密切,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因肝胆情志失调所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本文从和法、清法、消法、温法、补法总结了从肝胆论治冠心病的一些治法方药,同时强调胆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希望为冠心病的临证治疗提供一些理论及临床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肝胆;综述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
期刊
【摘要】目的 调查低龄产妇妊娠结局现状,对其现有的妊娠期间的管理方式做简要的探讨。方法 收集105例在我院妊娠的低龄产妇的分娩情况,调查其对现有的妊娠期管理的满意度和妊娠末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低龄产妇正常分娩率为65.7%,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率为34.4%,前三种分别为早产、低体重出生和自然流产。低龄产妇在妊娠期间对管理的照护环境、知识培训和支持期望三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55.1%、73.2%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行PICC 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 年2 月~2015年10 月乳腺癌患者28 例,治疗方法均为术后化疗行PICC。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14 例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患者14 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化疗;PICC;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固定与否对术后引流总量、带管天数、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6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131例术后第二天起用绷带将患肢上臂捆绑于躯干,131例术后不予固定上肢,仅口头叮嘱患者限制上肢活动。结果:捆绑组和对照组引流总量、带管时间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捆绑患肢上臂能有效减少引流总量、缩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呼吸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TNF-α、
期刊
【摘要】目的 对63例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进行诊治,分析诊疗效果及体会。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63例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对其采取对症治疗方法,观察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63例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均成功取出节育器,其中18例患者在取环过程在中出现取环困难现象,通过相应处理后均成功取出。导致18例患者出现取环困难的主要原因节育器部分或完全嵌顿、宫颈粘连、断环残留及无法找到;宫内节育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