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呼吸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influence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Maxingshigan Tang on 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100 cases of 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Maxingshigan decoction for treatment, th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EV1%, FEV1 / FVC% Respiratory function paramete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serum TNF-α, IL -6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Ma Xing Shi Gan Tang on 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ha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respiratory function, reduce the level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Key words Maxingshigan tang; 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unction
  【中圖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17-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部分COPD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病情持续性恶化,期间气促症状加重,痰量有所上升且多为浓痰,会转变为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AECOPD)[1]。若AECOPD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发肺心病或呼吸衰竭等症。以往,临床治疗AECOPD主要以支气管扩张剂为主,但其效果有限。本文由此出发,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麻杏石甘汤治疗与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差异,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均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入选的研究对象共76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38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52.8±4.7)岁,发病时长(7.3±2.1)小时;对照组患者38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52.7±4.9)岁,发病时长(7.1±1.9)小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主要包括常规氧疗、消炎、解痉、利尿、平喘、祛痰以及抗感染等治疗,根据患者的胸部X片、血气和症状等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控制性氧疗,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联合治疗,进行机械通气,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麻杏石甘汤药方:桔梗15g、杏仁15g、麻黄15g、炙甘草10g、大黄50g、石膏30g,用水煎服250ml,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治疗两周后比较治疗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呼吸功能指标和血清TNF-α、IL-6含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t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FEV1%水平为(52.3±4.9),FEV1/FVC%水平为(54.1±5.3),对照组患者FEV1%水平为(52.2±5.1),FEV1/FVC%水平为(54.8±5.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水平为(67.7±6.4),FEV1/FVC%水平为(68.3±6.7),对照组患者FEV1%水平为(62.8±5.9),FEV1/FVC%水平为(62.3±6.2),两组患者的这两个指标均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呼吸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TNF-α水平为(11.82±2.31)ng/L,IL-6水平为(12.14±2.51)ng/L,对照组患者TNF-α水平为(11.92±2.23)ng/L,IL-6水平为(11.94±2.26)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水平为(6.57±2.14)ng/L,IL-6水平为(7.02±2.13)ng/L,對照组患者TNF-α水平为(8.12±2.17)ng/L,IL-6水平为(8.59±2.43)ng/L。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这两个指标均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6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在中医范畴属于“肺胀”“喘证”病,发病以本虚为主,急性加重时以热、痰、淤、毒等病理改变为主,因此治疗应该以解毒祛瘀、清热化痰为主。麻杏石甘汤中的石膏具有解肌透热、泻热生津的作用,麻黄就有清肺平喘、辛温解表的功效,两者联合使用,理肺除邪,温、寒相制,保留了石膏的清热功效和麻黄的平喘功效,而石膏的量比麻黄多,因此清肺辛凉的作用更加显著[2];大黄和杏仁为臣药,宣降相因以通达肺气,清肃肺热以泻壅逐邪。与常规治疗联用,可以增强麻杏石甘汤清热化瘀的功效,从而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呼吸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许庆等[3]结果基本吻合,说明麻杏石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改善患者的症状。
  综上,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具有解毒化瘀、清热的功效,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参考文献:
  [1]胡洁,史素丽,杨家丽,等.麻杏石甘汤加减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性细胞TLRs表达变化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15,33(3):58-60.
  [2]孙雪松,许国磊.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临床观察[J]. 世界中医药, 2015,10(2):199-201.
  [3]许庆,绳白龙.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24(22):2476-2478.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提出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长,会对患儿产生不良影响,建议适当缩短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禁饮时间,在术前禁食4-6h,术前2h饮清液体可改善患儿自身感受,减輕患儿不适,满足其机体需要,缓解口渴干,同时降低患儿发生脱水的风险,且不会增加呕吐及误吸的发生率。  【关键词】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饮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肝脏作为结直肠癌主要转移的器官,受到癌症细胞的严重损害。目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切除治疗能够彻底治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指征范围愈加广泛,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方案,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文主要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变窄、堵塞而引发的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导致的心脏病[1],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除了高血压、肥胖、吸烟等高危因素外,血脂水平的异常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2]。调脂治疗对于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九十年代以来,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也是颇有进展,对于降低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延缓冠脉综合征的发展,降低心肌缺血事件频率,都有长足进展。最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牙齿修复中应用全瓷冠和金属烤瓷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诊治的240例实施牙齿修复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20例患者实施金属烤瓷冠修复,观察组的120例患者实施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的一般情况。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实施牙齿修复后的临床有效率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控制性降压诱导的缺血缺氧脑损伤Caspase-3表达及凋亡程度。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正常组(Ⅰ组),控制性降压组(Ⅱ组,平均动脉压降至基础值的45%组),乌司他丁降压前给药组(Ⅲ组,控制性降压前30min静注乌司他丁10*104IU/kg),乌司他丁降压后给药组(Ⅳ组,控制性降压开始后30min静注乌司他丁10*104IU/kg),乌司他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心电监
期刊
【摘要】肝胆与心在经络、情志、气血等生理方面关系密切,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因肝胆情志失调所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本文从和法、清法、消法、温法、补法总结了从肝胆论治冠心病的一些治法方药,同时强调胆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希望为冠心病的临证治疗提供一些理论及临床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肝胆;综述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
期刊
【摘要】目的 调查低龄产妇妊娠结局现状,对其现有的妊娠期间的管理方式做简要的探讨。方法 收集105例在我院妊娠的低龄产妇的分娩情况,调查其对现有的妊娠期管理的满意度和妊娠末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低龄产妇正常分娩率为65.7%,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率为34.4%,前三种分别为早产、低体重出生和自然流产。低龄产妇在妊娠期间对管理的照护环境、知识培训和支持期望三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55.1%、73.2%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行PICC 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 年2 月~2015年10 月乳腺癌患者28 例,治疗方法均为术后化疗行PICC。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14 例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患者14 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化疗;PICC;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固定与否对术后引流总量、带管天数、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6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131例术后第二天起用绷带将患肢上臂捆绑于躯干,131例术后不予固定上肢,仅口头叮嘱患者限制上肢活动。结果:捆绑组和对照组引流总量、带管时间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捆绑患肢上臂能有效减少引流总量、缩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