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15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主要基于课堂教学和校内活动的环境,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懂得自定目标、自选方法、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从而逐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整套教学结构体系。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潘菽指出:“自主学习法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发、促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自学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全面探求能力、应变能力、并促进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自学能力可谓“授人以渔”,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走向成功之路。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求知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即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开始,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比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测量旗杆的高度。问题这样设计:怎样测量旗杆的高度?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到了许多老师不曾想到的问题:如旗杆高度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天气好可利用影子长与旗杆高度的关系计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挡住怎么办?没太阳光旗杆顶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达咋办……。教师在这设疑,可以引发学生有自主探索问题的兴趣。
  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探究性实践,在“考察”、“做”、“思考”中体验、经历、感受,形成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水平,克服了众多的实际困难,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方案,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向学生提出自主学习目标
  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确定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但传统教学的学习目标多数不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而是教师提出来的,所以往往不被学生认同。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探究知识点,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分组合作学习
  每组均有一名组长组织组员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该节的学习内容,并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去探索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出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涉及的问题。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加入学生的讨论、交流之中。作为指导者,要对学生的讨论、交流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使问题不断地引向深入。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数学思维”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
  2、汇报交流成果,揭示规律
  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他组汇报他们探究的成果,并让学生总结,提示规律。比如:七年级的有理数乘法法则,有些组的同学只探究到同号两数相乘的法则,有的组只探究到异号两数相乘的法则,也有的组提出:若有一个因数是0,积也为0,还有同学会提出,同号相乘和异号相乘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两个数相乘,这也为下节课的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的法则作了铺垫。各组汇报成果之后,他们就会发现自己探究的乘法法则不全面,漏掉了些情况,也是初中里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不全面。但全班探究的成果合在一起,那就全面了,也让他们懂得了合作学习。
  3、知识、规律的运用
  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这一环节教师根据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3个难易适中的题,引导学生运用他们总结出来的知识点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尽可能独立地(也可以讨论、交流)思考、分析、探索问题,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然后,通过反馈信息,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题发挥,进行示范性讲解,教师的讲解分析,要重联系、重转化、重本质,概括提炼规律,由例及类,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变式训练,深化提高
  教师通过对概念、图形背景、题目的条件或结论、题目的形式及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变化、引申、编制形式多样(最好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解答,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改变只是教师编题的传统,让学生自己模仿或创造性编拟变式题,供全班学生解答和研究,在编题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题的结构,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评价学习结果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几个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展示,让同学们评价,并每组推荐一名在全班交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是否能运用本节的知识点解决问题。也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6、反思小结,让学生明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收获了什么
  通过前五个环节的努力,学生已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和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整理,对规律进行总结,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形成观点。这一环节要尽量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对“评价”进行再评价,让学生做的、说的尽可能多些,让学生只见相互补充、完善、提高,教师主要起启发、引导作用。
  总之,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得转变观念。每一个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学生学不会,学不深,解决这个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充分备课,精心编制“自主学习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逐渐踏上主动学习的正确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也能够让我们对信息技术充满了幻想。如今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核心转移到“以学生为核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也进入了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动创新营造了有利的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教学兴趣  在这个新旧教育理念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也在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努力塑造自身的新角色,以符合教学实践的要求。那么,信息技术课教
在新课程标准下,英语学科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它的综合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跨越狭隘的学科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科整合包括学科资源整合、学习方式整合、教学媒体整合等,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价值。学科之间的整合不是学科与学科的简单相加或合并,而是将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成一个整体。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对于英语与学科课程整合来说,被整合的个体包括教育思想、教学理念、
目的:研究不同丙种球蛋白使用方案治疗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7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36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以不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实行新的课程改革成为了行进中的”重要动力”。广大音乐教师积极的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想把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新的实施方法用于自己的课堂中去。音乐课程计划中音乐的感受欣赏作为重要模块逐渐受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视,音乐课已经不是简单的“唱歌课”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经赋予它新的要求,音乐审美成为了核心,
[摘 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加强知识建构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也是小数教学活动有效组织的主要策略。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有效教学 活动组织    一、小数教学活动组织的有效
目的建立慢性缺氧新西兰白兔模型,观察慢性缺氧和高脂饮食对血浆中oxLDL和Lp-PLA2表达影响及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慢性缺
所谓激励教育法,就是教育者从积极鼓励的角度出发,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各种闪光点,不断扬其善,救其失,激发被教育者成功动力,使其发挥内在潜力,追求更高奋斗目标。“激励教育”重在“激励”,重在能引起学生大脑的振荡、能引起学生的心灵的共鸣。为此,我认为有必要谈一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教育法,若有不足,望同仁们斧正。   一、激励教育法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
所谓“有效教学”,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不可以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有效的备课应
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到古希腊的哲人们,在音乐对于人的发展的影响上都有过论述。孔子认为:乐教使人心胸宽畅、品性善良。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不仅是进行美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而且担负着智育的一部分职能,更是实施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笔者从实践出发,就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音乐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听觉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而听觉能力是人一生中最早发展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在幼儿期己经有
当今教育要求教师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创造思维指主动、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这是创造能力的核心。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没有学习兴趣就谈不上培养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