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本,整体感知,层级设计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byc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就统编教材习作单元“五位一体”的教学形式而言,教师有必要针对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写作知识,组织学生通过对文本进行整体性阅读来感受知识,并通过层次化的活动设计促进学生的表达,从而实现从掌握写作知识到实践运用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写作教学;理解文本;整体阅读;层级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1-0017-02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发现写作知识,理解其产生的效果;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写作知识,掌握写作知识的价值所在;要组织学生展开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应用写作知识进行表达。通过这样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理解文本,梳理写作知识
  在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展现出课堂教学的读写结合特征,即“阅读介入写作,指向写作目标”这一特征。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入的解读,找寻写作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教师可以从“解读文本,领悟动作描写”“阅读文本,体会神态外貌描写”以及“理解文本,掌握多种描写方法”等途径展开教学。
  1.解读文本,领悟动作描写
  例如,统编教材“人物描写组”中《摔跤》这篇课文,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中嘎子和胖墩摔跤比赛的场景,作者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嘎子和胖墩的动作之上,充分体现了胖墩沉着稳定的性格特点,又生动地将嘎子争强好胜的性格展现了出来。这种富有感染力的动作描写非常值得学生学习。
  2.阅读文本,体会神态外貌描写
  统编教材课文《他像一颗挺脱的树》当中,作者采用简洁的语言,将主人公的神态和外貌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主要集中在这一段:“他的身量和筋骨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地总结出主人公的外貌特点:高大健壮,天真但带有成熟感,饱经生活的苦。该段落的后半部分更是采用十分典型的外貌描写将主人公的外貌特征展现了出来,即健壮、富有力量的青年。通过以上的分析,学生对主人公的外貌和神态的把握更加深入,主人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更加生动而富有活力。
  3.理解文本,掌握多种描写方法
  课文《两茎灯草》中,作者对于严监生的病情的描写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也通过对严监生的动作“两个手指”进行了猜测性的细节描写,将这么一个吝啬鬼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刷子李》这篇课文中,更是采用了对人物的生动描写,将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术凸显了出来。课文开篇就通过对刷子李房屋的描述,即“升天之美”,首次将其高超的粉刷技术展现在读者眼前;之后,通过语言“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间接反映出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术;课文后半部分也通过对刷子李的穿着、刷墙动作和姿态展开了直接描写。
  对于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剖析,有助于学生发掘课文当中作者在人物描写中蕴藏的写作知识,即结合典型的实例,通过细节表现事物;同时也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当然,也可以通过间接描写,即其他人的心理变化、语言等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二、整体感知,体会文本表达
  对文本的整体性阅读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和文本思想的体会是否深入,而整体阅读的关键在于对课文展开精读。就统编教材所收录的课文而言,大多都是名家作品,文学价值极高。但是在习作单元的教学中,相比较于其他单元课文的精读则更加偏向于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阅读方法,使学生通过揣摩课文的词句来感受文本的思想和情感。习作单元课文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写作知识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挖掘课文当中的写作知识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整体性阅读。
  1.整体阅读,理清事例
  习作单元中每一篇课文都刻画出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去了解作者是通过哪些典型事例的描述来凸显人物形象的,且这些典型事例凸显了人物的哪些特点。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布置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更加深入的交流分享,帮助学生实现对人物特点的深刻把握。通过整体性导读,学生掌握了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知识,为今后的写作打好了基础。
  2.聚焦表达,掌握知识
  课文《刷子李》的教学重点为:分析课文当中的三个片段分别采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结合语言表达来体会表达效果,并根据刷子李的性格特點来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刷子李的性格的。课文的这一教学重点其实也是言语表达的聚焦点。在学生对于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事例,着重分析具体的描述性语句,并进行反复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实现对写作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表达的效果。
  3.交流分析,总结知识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阅读、分析和思考,对于人物描写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生大体上也有了一定的感悟,此时,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展开更加深层次的交流分析,对写作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这个环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其一,选择典型事例,实现事例描写的具体化;其二,通过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深入描写,对人物展开直接性的细致描写;其三,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人物的描写,实现对人物的间接描写。
  4.阅读例文,感受多样化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选用了两篇习作例文,分别是《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这两篇例文都是基于儿童阅读视角而展开的构思和习作,但是对于人物特点的描写在风格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相关语句加以批注,从而将之前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还原到具体的语句当中,体会写作知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价值和效果。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以下提示:《我的朋友容容》中,容容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作者是通过哪种方式展现出容容的这一特点的?《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中,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都具有哪些特点?你是如何感受到的?学生在阅读之后带着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再联合实际生活就能感受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三、层级设计,促进思维表达
  写作的基础在于想象,随后才是选择合适的语言、合适的框架将想象的内容创作出来,实现对自身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这个过程是从语言编码到语义结构转化的过程。因而,在学生的习作训练过程中也可以進行分层次的活动设计,在一层一层的活动设计中,使学生学会语言的表达和语言结构的建立。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部分主要设计了“初试身手”“习作”两个层级活动,教师可从“场景重现,展开练习”“结合生活,回顾典型”以及“设计活动,尝试习作”三个方面组织学生学习。
  1.场景重现,展开练习
  在“初试身手”这一活动当中,教师布置了以下任务: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某一个同学,使用已学习的写作知识来描述这个同学。教师可以采用课件呈现活动场景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语言表达范围,使练习场景更加具体化。学生则通过观察课件当中的场景,捕捉其中的精彩瞬间,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历,展开片段性的联想。这种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写作的方式,既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过程更加顺畅,又能促进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2.结合生活,回顾典型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还处于无法提炼生活当中的典型案例的时期。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捕捉到典型案例,教师可以给出相关提示。例如,在关于捕捉父母特点的事例当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兴趣爱好?喜欢看书、逛街、钓鱼,还是运动?教师首先激发学生回忆实际生活,回想有哪些典型事例可以凸显爸爸妈妈的这些特点。紧接着,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总结写作知识并运用写作方法。这样就完成了“初试身手”这一板块中的语言表达训练目标。
  3.设计活动,尝试写作
  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回忆生活当中出现的典型人物和案例,在教师的提示下展开构思与选材。在学生写作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边写作边反思。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个活动。活动一:再现情境,捕捉典型事例。教师先展示情景图片,并配上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当中人物的特点,哪些特点是可以从表面看出来的,哪些是蕴含在表面背后的;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物,有哪些典型事例。活动二:交流分享,进行构思。在学生完成了初步写作材料的收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分享,进一步确定写作的重点,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开构思,再进行创作。活动三:互动修改,实现二次创作。学生展开交流,对他人的作品提出建议,帮助同学完善、修改自己的作品。
  阅读和练习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更应该注重读写结合,通过在阅读过程中的读写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发现相关的写作知识,并对阅读文本展开解析,感悟其中的写作知识,教师再设计富有层次的写作活动,逐渐使学生从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走向写作能力的发展。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小学阶段学生写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读者意识,没有写作思路,无法写出优秀的作品,教师的教学也同样面临着困境。为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者意识的培养,可以从教材文体、任务设计以及开发资源三个方面展开教学,让写作回归其交际功能。  [关键词]写作教学;读者意识;交际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教学设计要立足语文课堂实践,体现顶层设计思维,让课堂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相融合,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体,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效。以单元课文为一组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单元意识和目标意识,把单元要求和课文特点结合起来,把文本阅读感悟和知识能力训练结合起来,注重策略的灵活多样,注重课堂的预设生成,这样就能使教学设计实用灵动,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线上教学成为一大趋势,社会对线上课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音乐线上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做了梳理,为未来线上课程的制作与开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一、 教师着装问题及改进策略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递者。因此,音乐教师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应该着装得体。能够参与线上音乐课教学的教师,都是各个地市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但是由于他们面对镜头的机会并不多,
[摘 要]数学知识可谓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从生产生活中总结抽象出的,最终用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让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和体验式探究中感悟数学知识的起源和生成过程,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理论结合实际,手脑并用,实践与理论循环印证,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知识本质,融会贯通,形成扎实过硬的学习技能。  [关键词]动手操作;植树问题;间隔数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