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美起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美育人,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学生受到了美的感染,就会对自然、社会、人类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美的现象和事物产生强烈而美好的感情,激发起学习、生活的热情,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怀。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呢?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咬文嚼字,感受语言美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一些精彩语段及词语做赏析、揣摩,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如教授学朱自清《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在赏析“月下荷塘”这一极富诗情画意的语段时,可引导学生揣摩“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羞涩”、“袅娜”等词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趣;赏析“荷塘月色”这一精彩语段时,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月光的一系列动词“泻”、“浮”、“洗”、“笼”,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词在描摹景物上有何特点?指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功力,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对“塘上月色”这一段落,为加深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微和妙处,教师可以找出其他同义合近义的动词让学生作比较,如把“泻”换成“淌”或“照”,把“浮”换成“升”,把“笼”换成“包”,表达效果又有何不同?指导学生比较分析,在思索中让学生领悟语言的丰富内涵,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感知月下荷塘的宁静美。又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写景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读后无不感受到晚秋暮色之美。
  二、吟咏诵读,感知韵律美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最适宜诵读。声情并茂地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通过诵读能把诉诸视觉的无声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学描述,通过再造想象的活动,在头脑中再现课文的情境,从而进入作品中的意境,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例如杜甫《望春》是一首五言律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平仄和节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上下两句平仄、节奏相对,每句有三个节奏点,平仄相间,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学生在反复诵读吟咏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心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能对诗歌的韵律美有一定的了解。又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们可以寻找反复照应的词句,有侧重点地朗诵诗歌,体会其首尾回环的结构特点,理解诗歌是如何在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中,强化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为读者营造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氛围。
  三、直观具体,领略形象美
  美育的以情动人,是以审美形象为手段来实现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就应研究能为学生思维提供再创造形象的媒体呈现形式。在授课一开始就展示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挂图、幻灯、录像,让学生入课就感受到那份美的意境,从而更深层次地领悟到文章所蕴含的各种形式的美。画面的真实感、色彩感会使学生有强烈的记忆和感受。悦耳动听的音乐,能给欣赏者以具体可感的情状形态。我播放电视散文视频朗诵《最忆是江南》让学生欣赏。朗读感情激越,音乐优美动听,画面精美绝伦,再现江南优美自然景物,还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迎面而来,宁静而秀美、扑朔而迷离的江南,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诗歌感情深沉而内蕴,用多媒体感悟意境,这使得诗歌教学让学生的身心都进入诗的特定氛围情趣之中,才能体味到诗的深层含义。如教学《唐之韵》,课前先播放一段相关视频片断,必将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自然进入诗的特定氛围情趣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用与诗感情相协调的音乐能映衬出诗的意境与内涵,使内涵之情外露成可以感受的音乐,诗的教学在诗配乐的潜移默化之中逢难化易。例如,唐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配上古曲《春江花月夜》,学生自然陶醉其中。
  四、设身处地,体会意境美
  美感美感,情感是关键。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别出心裁地把美育叫做“情育”,足见感情对于美育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以美感人,以情感人,心灵日臻“净化”,摈弃假、恶、丑,趋于真、善、美。“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一幅画,“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一幅画,“日出江花红似火”是一幅画,“接天莲叶无穷碧”是一幅画,等等,不能说这些画面不美,这是意境美的感性再现。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无言美,曹操东临碣石的博大美,北方地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劲美,杜甫登高的凄怆美,陈子昂登台的孤独美,这又是意境美的理性再现。通过意境再现,学生对美的欣赏会达到“悟”的最高境界。
  五、熏陶净化,挖掘情操美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审美鉴赏。如《苏州园林》的优美,《长江三峡》的壮美,《松树的风格》的崇高,《威尼斯商人》的滑稽,《杨修之死》的悲剧,《竞选州长》的喜剧,等等。在语文课文中,还可以使学生鉴赏多样的美学风格,如白居易《忆江南》的柔和,《荷塘月色》的淡雅,《小桔灯》的朴实,《花城》的华丽,柳永和李清照词中的婉约,苏轼和辛弃疾词的豪放,等等。语文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另一方面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有效提高审美鉴赏力。
  同审美感受一样,审美鉴赏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是情感体验。中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情感丰富,往往为情感所左右。所以,在语文美育中要注意分析课文所表达出的情感,把大量的真、善、美,借助语文优美的语言发掘出来,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理解课文的同时,情绪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华。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里的父子情,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里的师生情,这是教这些课文的审美鉴赏的关键,要让学生产生真切而又深刻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出审美鉴赏的情感效应。
  六、联想想象,培养创造美
  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对情境和形象的感知、感受,就是发挥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成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必须依靠联想和想象。作品原有的画面、情境、意象要衍生、迭出新的内容,也需要联想和想象。对学生来说,联想和想象的工作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
  如在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为了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我先让学生熟读诗歌,乃至成诵,再把诗歌内容“秋风破屋、群童盗茅、破屋漏雨、期盼广厦”等四个场景在头脑中想象成一幅幅图画,然后把头脑中的画面画在纸上,并让学生进行互评,然后我做简单的讲评。我并不评价学生图的美丑,而是评价学生图上的情境是否符合诗歌内容,想象得是否合理。在让学生把诗歌内容转换成写实的画面后,我再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把这篇叙事诗改编成一篇叙事文,叙述一个故事,要求既要有丰富的想象,又要合情合理。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连平时怕写作文的学生也很快写好了。学生们想象故事发生在一个深秋的傍晚,先是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而后是大雨倾盆;诗人年老体衰,走路都要拄着拐杖;他们家经济境况很差,住在河边的茅草屋,而且吃不饱、穿不暖;狂风吹走了屋上的茅草,村上的顽童不但不帮忙,反而抢走了茅草;屋顶漏下的雨浸湿了床上的棉被;小孩哇哇大哭,妻子唉声叹气,面对此情此景,杜甫想到了和他一样贫穷的读书人,想到了因战乱而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穷苦百姓,不由得发出了悲叹: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天下穷苦的读书人、天下的百姓什么时候才能住进大房子,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呢?……从学生们动情的故事叙述中,我知道他们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也体会了作者那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总之,在语文课上实施审美教育,它不但能提高智能的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健康发展;作品中的真情实感、体现出来的高尚情操,可以激发学生的生命激情,增强学生对世界、对人生、对情感的感受力,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把握提问的时机,启发学生思维。成功教学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教师在重视课堂设疑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设疑的时机,这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要想把握好这个关键,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新课的问题设疑  对于新课的引入,教师的关键任务是激发学生对这节知识的探索欲望。而要想完成这个任务,教师的手段之一是恰到好处地设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生成一些动态的课程资源。教师教学艺术的高超,不仅仅表现在精彩的预设上,更表现在灵动的生成上,教学的精妙就在于动态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巧妙利用。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元”,及时发现并抓住课堂教学稍纵即逝的契机,将其发掘和利用,从而确定新的任务,制定新的方案,形成新的教学流程。  1.捕捉错误资源  课堂是一个生长智慧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不断出错的场所。
新课程标准倡导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转变教学观念。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意义就在于它努力倡导新课程,体现新理念,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沟
<正> 在异军突起的热线直播节目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人生热线》可谓独树一帜。它通过主持人和作为特邀嘉宾的专家学者等以及听众的理性思辨的热线讨论——从科学到伦理,从心理学到教育学,从文学到气功,从新现象到价值观,把人生的各个层面不断的推到听众面前,引发听众的交流和思索。《美国之音》曾提到这个节目,把它作为标志中国谈话节目发展的代表。不断
摘 要: 情境创设不仅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而且是教师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解答了三个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情境创设 三个问题    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
本文通过分析作为一阶梯度算子的理论基础,得出可应用到实践图像分割中的一阶微分算子、并通过VC++6.0加以实现。分析图像分割结果,并对Robert算子,Sobel算子和Prewitt边缘检测算子进行了利弊分析。
摘 要: 脱离了生活的数学,必将是空洞、抽象、乏味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害无利。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生活化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而细菌对大环内酯耐药现象日益严重。甲基化酶erm基因是导致大环内酯高水平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文献
摘 要: 一份初中数学试卷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准。怎样提高试卷评讲质量,使数学复习效能更优化,数学老师对试卷进行讲评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做好测试后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纠正错误、弥补缺陷,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完善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升数学课的教学效能。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试卷讲评课 策略    我的数学试
摘 要: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重要补充。本文通过对传统作业设计的反思,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从英语语言的积累、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作业及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合作意识。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英语作业 作业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