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ser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模式,也是实现国家创新的基本途径。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在国家创新体系、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阐释了安徽省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结合实践对产学研模式下如何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进行探讨。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创新人才;模式;实践
  作者简介:宋之帅(1980-),男,山东滨州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田合雷(1977-),男,安徽淮南人,合肥工业大学团委,讲师。(安徽 合肥 230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社科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A2011054)、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2010Y3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17-02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具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发明新事物和开创新领域能力或潜质的人才。[1]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理论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力量。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包含政府部门、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内的产学研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一、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趋势
  产学研合作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普遍规律,是当代各国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基本途径。各国实现国家创新基本选择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如美国的科技工业园区模式、英国的剑桥模式、德国的Fraunhofer联合体模式、日本国立大学模式等。虽然具体形式不同,而政府导向与市场推动形成产学研合作在运行中的良性机制,已成为各国科技与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2]
  产学研合作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潮流。产学研合作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产学研合作中,学校将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设置专业,选择人才培养规格,优化课程结构,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突出应用性,这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学校与企业的结合充分调动了地方、部门和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学校与企业双方就会把智力投资和人才使用效益统一起来并达到一致,这将更有效地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同时也能促进对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教育途径,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加快人才培养的要求,顺应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3]
  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当然选择。产学研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院校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对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显著的作用。产学研合作办学培养的人才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和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创新思维的方法、创造性的实践能力和求实的科学精神。[1]产学研合作办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科研及成果推广示范的实践基地,同时促进学校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链条带动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共同为社会创造知识价值、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校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产学研合作的主要运行模式——以安徽省为例
  实践表明,开展产学研合作,把高等学校中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引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能有效地培养应用人才,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4]安徽省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有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发展较快,尤其是高校产学研合作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安徽省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作为导向,把培养创新能力、支撑核心企业作为主线,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探索并建立产学研有效的合作机制,着力加快建设产学研合作实体,更加积极地服务于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进而全面增强了安徽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下面以安徽省为例,重点研究产学研合作的主要运行模式。
  1.政府推动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政府推动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由政府搭台、财政出资、引资,经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高风险、高投入且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项目,目的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5]政府定期或不定期主办大学与区域企业科技供需交易会,大学把科技成果向企业发布,企业则将所需科研项目与大学交流,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近年来,安徽省围绕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充分利用展会对接和网络视频,精心打造了引技、引智、引资的产学研合作综合性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共同参与,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2.大学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中,大学既是科学技术成果的创造者,也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产品进而形成产业化的创造者。大学不仅仅是科研的主体,同时也是生产的主体。这种模式实施起来的做法多种多样。例如高校办企业,即所谓的内部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是高校依靠自己的科研成果,综合学校内部技术和人才来创建企业,同时相关的科技人员进入该企业,从而形成产学研合作关系。该企业为高校所有,其在进行生产经营的同时也需要承担学生实习、指导学生科研等培养人才的任务。还有一种大多数地方院校采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此外,大学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模式还包括在校内建立工程类教学实验中心、中试基地、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或科技园(如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3]大量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最为直接、有效。   3.科研院所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科研院所一般是指为解决某些方面的科学及实践问题而开展研究的科学院、研究院、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科研院所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独立法人实体,凭借其具有竞争性的科研能力来实现其科学技术的产品化、商品化以及产业化。事实上,科研院所是科学技术成果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产品并进而形成产业化的创造者。这种模式的特征、功能、结构和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都与大学主导型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不同之处在于,该模式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科研院所,其将以创办经济实体的方式集“科、工、贸”为一体并以此来达到产学研合作一体化。
  4.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是由企业将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有机结合,自主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产业创新和新产品的市场营销等全部过程,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时企业既是生产的主体又是研究的主体。企业通过创造科学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该模式也可以由企业创造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创新成果,这种成果的形成往往需要高校和企业联合攻关才能完成。
  5.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型合作模式
  该模式是为了实现将科技转化为成果。在这种模式中,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各自拥有原来的体制,充分利用各自占据优势的要素,通过分工协作来共同实现一项技术创新。目前这种模式正成为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创新的主流模式。该模式将大学和企业的科研人员一起吸纳到联合型合作一体化组织,共同承担企业科技研发创新的任务。以下是一些较为典型的实例:合肥工业大学与江淮汽车集团、奇瑞汽车公司等建立的联合研发机制,与江淮汽车集团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院。在安徽省,这种模式虽然也在不断推广,但由于知识产权及其收益分配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其发育尚不成熟、不充分,有待进一步发展提高。
  三、产学研模式下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若干实践
  笔者所在的合肥工业大学始终坚持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深化研究生培养合作机制,拓展研究生培养基地,积极推进学校科研工作更加贴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线,为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改革传统工程教育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中国工程院在2007年启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报告指出: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工程性与创新性缺位,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在教育观念上,创新教育的思想尚未贯穿培养的过程;在课程设置上,重专业、轻实践,与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相差甚远;在实践训练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双师型教师匮乏,难以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针对传统工程教育模式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瓶颈”,合肥工业大学在大力推进产学研的过程中先后与安徽省16个市及省国土资源厅等行业主管部门、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大型企业建立了三个层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凭借合作优势构筑工业化或准工业化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研究生参与工程实践营造最为直接和真实的训练环境。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适应学科与社会发展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合肥工业大学依托重点科研机构,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对研究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尝试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培养模式,构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将研究生课题研究与学位论文挂钩。按照研究生能力强弱,分别进入科研课题组,结合科研或工程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研究生的指导亦推行双导师制。由于指导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好,学生受到了科研人员良好的科学素质的熏陶,创新意识进一步被发掘,创新与实践能力明显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升华,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6]
  3.依托工科专业优势,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合肥工业大学以国家、地方、企业的需求为导向,集中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可持续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任务、工程项目的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建设了汽车工程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产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对行业和企业有带动作用的创新成果。学校与合肥锻压、蚌埠丰原、江淮集团、奇瑞汽车等企业联合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专项”、“支撑计划”、“973”、“863”在内的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真正成为了安徽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囊团”、“思想库”,为服务安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产学研合作教育,拓宽创新人才培养渠道
  合肥工业大学注重在既有科研实力又有先进生产能力的企业中培养研究生,先后与在江淮集团、中国第一拖拉机厂等企业签订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协议。学校还利用产学研用合作优势,模拟企业生产实际,建立校内准工业化的生产线和创新实验室(中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啤酒生产线等一批校内准工业化的生产线和实验室(中心),为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为加强工业人才的创新教育,合肥工业大学还根据行业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订单式”培养,与江淮汽车集团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首批选拔了23名二年级的硕士生提前进入江淮汽车集团工作。此外,为了使研究生在学期间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并在实践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积极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加强和各地市间的交流和合作,先后在合肥、宁波、扬州等地协议建立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探索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新模式,努力使研究生社会实践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大胜,等.产学研合作办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07,
  (5):60-62.
  [2]丁厚德.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国策[J].清华大学学报,1998,13(3):50-54.
  [3]郭斌.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黑龙江教育,2008,(4):29-31.
  [4]王伟.安徽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析[J].安徽科技,2009,(6):37-38.
  [5]霍妍,等.基于成果转化的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224-226.
  [6]曾丽娟,等.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3):107-108.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以泰克西纳的知识领域划分对南昌工程学院2011~2012学年下学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进行研究。通过对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知识领域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通识选修课程内容知识面的覆盖情况,以检查当前学校所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是否充分和合理,为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和通识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知识领域  作者简介:黄宝强(1969-),男,江西临川人,南昌工程学院鄱阳湖
期刊
摘要: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是多元的。通过“两园”(即大学校园与大学科技园)对接、“三堂”(即校内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校外企业课堂)互动的模式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之路。  关键词:校园;科技园;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企业课堂  作者简介:潘卫国(1967-),男
期刊
摘要:量子力学的发现引发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很多大学生对量子物理非常感兴趣,但对怎么学好这门课程却很迷茫。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量子发展史有利于学生学好大学物理,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启发式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关键词:大学生;量子物理;物理学史  作
期刊
摘要:高校机关分工会教代会是高校二级教代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机关分工会召开教代会,要从机关的工作实际出发,结合高校机关部门多的特点,开展符合机关特色的教代会。从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的主要特点、高校机关分工会召开教代会面临的主要难点、新时期高校机关分工会召开教代会的工作思路及高校机关分工会教代会议程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对高校机关分工会召开教代会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分工会;教代会  作者简
期刊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结构类课程教学的现状,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少课时;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潘钦锋(1975-),男,福建南安人,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图分类号:G642.0???
期刊
摘要:有序高效的教学管理是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事无巨细,服务对象多种多样,其复杂性决定了教学管理角色的多样性。教学管理者应当根据社会的期望和高校的职能,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适应社会需求和办学目标。针对高校环境下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未能正确认识和重视所扮演的角色,提高素质和能力,所出现的角色偏失,拟从教学管理人员所应承担的控制、组织角色,服务、协调角色和教育
期刊
摘要: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产生于高等学校校园里的大学文化与其他文化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担负着培育人才的主要功能。从校址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文化特性、学校性质和办学特点、大学历史和大学精神四个方面来分析其怎样影响校园文化内涵,指出只有在熟悉办学地点的自然地质特征和区域文化的特性,掌握学校性质和办学特点,参透大学历史,充分理解大学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准确表达出学校的文化内涵。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学院制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内部管理体制。加强学院办公室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树立全局观念及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是保证二级学院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学院制;学院办公室;建设与管理  作者简介:陈新(1977-),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江苏 常熟 215500)  中图分类号:G647???
期刊
摘要:乐活教育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作为社会上新出现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其时尚而新颖的特点为高校大学生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加强大学生乐活教育实践应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乐活教育;大学生;“三自”教育  作者简介:唐新华(1971-),女,江苏吴江人,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2011年校
期刊
摘要:近年来,“穿越”文化在青年学生中流行开来并逐渐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深入研究这一现象,对于把握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和规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从“穿越”文化对大学价值观影响这一问题入手,通过调研,深入分析“穿越”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现状,以期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应对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穿越”文化;价值观  作者简介:高鸿(19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