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大学物理量子部分的教学嵌入物理学史的重要性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316456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量子力学的发现引发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很多大学生对量子物理非常感兴趣,但对怎么学好这门课程却很迷茫。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量子发展史有利于学生学好大学物理,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启发式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关键词:大学生;量子物理;物理学史
  作者简介:丁艳丽(1979-),女,回族,辽宁辽阳人,沈阳化工大学数理系,讲师;母继荣(1964-),女,河北乐亭人,沈阳化工大学数理系,副教授。(辽宁 沈阳 11014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67-02
  量子力学是反映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运动规律的理论。[1]它是20世纪初在大量实验事实和旧量子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微观世界的基础。量子物理和相对论的成就使得物理学从经典物理学发展到现代物理学,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主要基础。量子力学的发现引发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量子物理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科学思维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另外,量子物理是处于发展中的理论,怎样将量子论和广义相对论(引力作用)统一起来仍是困扰人们的问题。“弦理论”的提出使人们看到了希望,通过这部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横、纵向思维和不断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因此,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应适当增加量子物理的教学内容。由于量子物理里好多概念、思想和宏观世界里的完全不同,叫人无法理解,以致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玻尔(Niels Bohr)都要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2]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好量子物理呢?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物理学史有利于学生掌握其核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实现启发式教学,而非纯粹的概念和公式的教学。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阐述物理学史在大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非物理专业大学生学习量子物理的需要
  即使是物理专业的学生,多数人在学习量子物理时一直如在云里雾里,虽然知道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也知道不确定原理,了解原子的轨道理论,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这一方面是由于量子物理里好多概念、思想和宏观世界里的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掌握量子物理的核心,没有从整体上把握量子物理的基石。一些教材对这部分的介绍也较少。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入量子物理的发展史,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理解量子物理的概念和思想,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场史诗般壮丽的革命,深刻体会量子论的伟大,有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形成。而非物理专业的学生与物理专业的学生相比,在学习量子物理时难度更大。这是由于物理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许多物理专业课,如原子分子物理、物理学史等课程,为量子物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非物理专业的学生没有前期的知识铺垫,对知识的掌握难度增大。如果能适当加入量子发展史的介绍,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这就更突显出物理学史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从整体上介绍量子物理的发展史可以使学生掌握量子物理的核心,从整体上把握量子物理的基石,即波恩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和玻尔的互补原理。[2]这三大核心原理中,前两者摧毁了经典世界的因果性理论,互补原理和不确定原理又合力捣毁了世界的客观性和客观实在性理论。一些实验和理论斗争的介绍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好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大厦已经基本建成,后辈的工作只是做些细枝末节的修补和完善。但当时物理学天空漂浮着两朵小乌云,一朵是“以太的绝对参考系”,另一朵是“黑体辐射的紫外线灾难”。前者导致了相对论的建立,后者导致了量子物理的建立。
  对量子物理三大基石的掌握,即波恩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和玻尔的“互补原理”是量子物理的三大支柱。大学所学的量子物理学是基于这三个支柱的。这就像数学中的公理一样,对于大学生而言不能去讨论为什么,只能是是什么。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大学物理的量子部分教学不同于物理专业学生的量子物理教学。大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观等素质教育,重在方法而非纯理论教学。因此,大学物理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科研探索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量子物理发展史的介绍和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培养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物理学史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如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持续了300年,光的波动理论和微粒理论艰苦卓绝地斗争了300年。量子论就是在这种斗争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菲涅尔的圆盘衍射等实验形象的描述可使学生体会到光的波动性;而光电效应实验、康普顿的X射线散射实验等实验的介绍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光的粒子性;德布罗意电子波及实物粒子波理论的介绍及戴维逊和革末关于电子的实验,电子通过镍块时展现了X射线衍射图案,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由此人们认识到了光及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这部分的教学可使学生领悟到看似毫不相干的量实际上存在着深刻的联系,波动性和粒子性原来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就像漫画中教皇善与恶的两面,虽然在每个确定的时刻只有一面能够体现出来,但它们确实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从中学生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人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这部分历史的简单介绍还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长期的斗争过程。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实验的描述或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演示实验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对康普顿实验的讲解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康普顿的分析过程,而非纯理论上的推导分析。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被自由电子散射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散射出来的X射线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和原来的入射射线波长相同,而另一部分却比原来的射线波长要长,具体的大小和散射角存在着函数关系。如果运用通常的波动理论,散射应该不会改变入射光的波长才对。但是怎么解释多出来的那一部分波长变长的射线呢?康普顿苦苦思索,试图从经典理论中寻找答案,却撞得头破血流。终于有一天,他作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引入光量子的假设,把X射线看作能量为hν的光子束的集合。这个假定马上让他看到了曙光,眼前豁然开朗:那一部分波长变长的射线是因为光子和电子碰撞所引起的。光子像普通的小球那样,不仅带有能量,还具有动量。当它和电子相撞,便将自己的能量交换一部分给电子。这样一来,光子的能量下降,根据公式E=hν,E下降导致ν下降,频率变小,便是波长变大。这样,X射线被自由电子散射的问题得到完美的解决。然后再进行理论推导,根据动量和能量守恒解决该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印象深刻,还锻炼了物理思维能力。
  3.求实精神的培养
  通过大学物理量子史部分的教学,介绍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4.科学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融入量子发展史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思维能力。如玻尔的互补原理的提出过程。当海森堡完成“不确定原理”后向玻尔请教,两人就“不确定原理”是从粒子性而来还是波动性而来展开了论战,从而提出了互补原理:波和粒子在同一时刻是互斥的,但它们却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统一在一起,作为电子的两面性被纳入一个整体概念中。这就是玻尔的“互补原理”。它连同波恩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共同构成了量子论“哥本哈根解释”的核心,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人们对于整个宇宙的终极认识。讲解过程中应形象生动地描述海森堡和玻尔的讨论过程及他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培养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思维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科学分析能力。如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的提出过程就借助了思维实验及1935年爱因斯坦提出EPR思维实验等。[3]
  5.创新意识的培养
  通过学习大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量子物理的发展史以及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以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如普朗克能量子假设的提出体现了敢于向旧观念、权威学家挑战的精神。而创新意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的。
  6.科学美感的培养
  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例,描述麦氏方程所表现出的深刻、对称、优美,使得每一个科学家都陶醉在其中,玻尔兹曼情不自禁地引用歌德的诗句“难道是上帝写的这些吗?”描述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美。[2]一直到今天,麦氏方程组仍然被公认为科学美的典范。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为它的魅力折服,并受它深深的影响,有着对于科学美的坚定信仰,甚至认为:对于一个科学理论来说,简洁优美要比实验数据的准确来得更为重要。依此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所具有的明快简洁、均衡对称、奇异相对、和谐统一等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观,使学生学会用美学的观点欣赏和发掘科学的内在规律,逐步增强认识和掌握自然科学规律的能力。
  7.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物理学在追求着大统一。许多科学家献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比如弦理论的提出。讲述其发展过程可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科学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到今天,是建立在前人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的。牛顿都说:“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以史为鉴,才能少走弯路。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分歧,但也很可能是最难以调和和统一的分歧,即量子物理和引力理论。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前辈所创造的财富,才能找到解决物理大统一的有效道路,才能实现物理学的梦想。这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有可能实现。很多人正在为之不断努力,这也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科学理想。
  大学生量子物理的学习需要适当引入物理学史,这既有利于学生学好大学物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分析问题和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求实精神、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探索精神,又有助于启发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曹天元.上帝掷骰子么:量子物理史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6.
  [3]曾谨言.量子力学卷Ⅱ[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3-49.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以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对高校第二课堂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虚拟公司制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提升了学生的职场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保证了梯队建设;结合产业需求,设计基于CDIO理念的企业项目实训,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项目实施能力。实践表明,此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践创新;双导师制;CDIO  作者简介:蒋学斌(1983-),男,江苏张家港人,
期刊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武汉电院)的前身是武汉电力学校,创办于1953年,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与湖北省电力公司技术培训中心、中共湖北省电力公司党校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经过近6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就业率高、文化氛围浓郁、校园环境幽雅、社会声誉良好的现代化高职院校,素有“湖北电力黄埔”之美誉。
期刊
摘要:随着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的影响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了飞思卡尔大学计划中。因此飞思卡尔嵌入式系统已经纳入多所高校的嵌入式教学系统。结合上海电力学院飞思卡尔嵌入式教学,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开发出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实验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关键词:飞思卡尔;嵌入式;综合实验  作者简介:杨芳(1978-),女,山东烟台人
期刊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是整合而成并面向高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思想轻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陈旧、课堂管理松散、师资队伍欠缺等问题。依主体间性理论的要求,按照平等沟通、理解共赢、双向互动的原则,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改变,即转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手段、转换教学模式、改革课堂管理、建设专业师资,以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的功能,以公益劳动为例,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主要涉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目的与意义、评价主体、评价原则、评价内容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试改革  作者简介:韩俊香(1979-),女,河北沧州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河北 保定 071051)  基金项目:
期刊
摘要:经实际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检验,问题式学习应用于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有效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高会贤(1982-),女,山东新泰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
期刊
摘要: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在高校德育工作过程中,探析和谐理念的合理内涵,辩证的加以运用,对于挖掘并发挥和谐理念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理念;高校德育;运用  作者简介:静丽贤(1985-),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以升创新教育基地,助教;韩继伟(1987-),男,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
期刊
摘要:配网规划工作一方面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难点,另一方面“大规划”体系建设将其工作标准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针对以上两个突出问题,相应提出了几点工作改进方法,以求将配网规划水平提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管理;电源  作者简介:王宏(1974-),男,内蒙古杭锦后旗人,廊坊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吕鑫(1982-),男,河北大城人,廊坊供电公司,工程师。(河北 廊
期刊
摘要:以泰克西纳的知识领域划分对南昌工程学院2011~2012学年下学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进行研究。通过对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知识领域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通识选修课程内容知识面的覆盖情况,以检查当前学校所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是否充分和合理,为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和通识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知识领域  作者简介:黄宝强(1969-),男,江西临川人,南昌工程学院鄱阳湖
期刊
摘要: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是多元的。通过“两园”(即大学校园与大学科技园)对接、“三堂”(即校内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校外企业课堂)互动的模式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之路。  关键词:校园;科技园;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企业课堂  作者简介:潘卫国(1967-),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