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没有想象的思维是干枯黯淡的,没有创新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教会学生想象和创新,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更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丰富更多彩的人生。想象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联想过程,通过对许多有联系的现象的观察、分析、联想,找出本质的或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依据。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 想象力方式
  当前,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重视,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语文应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备条件。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与创新潜能。”想象伴随着人们走到了信息时代,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正是因为人类不断地创新和想象,再加上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尝试,人类才一步步将想象变成现实。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的教育似乎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它渗透在各科知识的学习中,在语文学习与应用中更是处处出现想象与创新的“身影”。尤其写作文更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没有想象力的文章是干涸的、乏味的。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想象力的挖掘与培养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进行的。首先,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的教学思路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改进。认识到这一点是在讲完《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两课之后,我让学生思考了孔乙己与范进同为热衷功名的文人,同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们身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并布置学生写一篇文章《假如孔乙己遇到范进》。让这样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迂腐之人“相遇”,结果发现,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汹涌而至的思潮不可遏止,写出了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并且都在文中体现出两个人物鲜活的性格特点。由此我受到很大启发,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教师要设计好有意义的课堂提问和课后训练,引导学生摆脱束缚,拓宽思路,不断创新。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精心设计的提问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它的外延与内涵都应该是广泛的。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上很多时候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眼睛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脱去陈旧的外衣,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深入的思考,不能仅停留在教参的某些粗浅的解读和大致概括上。只有教师的理念新,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允许学生充分思考、有自己见解的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偏差给予及时的纠正。
  和提问一样,平时的语文训练也应该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使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创新潜能被挖掘出来。比如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舍是着名的语言大师,他在这一课当中的景物描写非常传神。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就想通过阅读课文,先训练学生阅读时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归纳出几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然后迁移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用学会的方法写景物描写短文《春》。我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幻灯片,电脑上出现了美丽的春景图,每一幅上还配有相应的古诗句,当这些诗意的画面出现时,唤起了学生对春的神往,脑子里就再也不会空空如也了。从阅读训练迁移到写作训练,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与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养成求新的思考习惯很重要。习惯的养成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主要通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一个标准答案,相信自己独立思考是有道理的。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师生共同研讨,彼此倾听。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思考和讨论的主人,他才会开拓思维,不断创新。例如,在讲《胡同文化》这一课时,有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提出了质疑,有的认为汪曾祺把北京人说得太冷漠,不符合事实,有的认为作者是将这当做一种京味文化来看的,不是写实……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互相倾听、反思、推翻,渐渐达成了共识。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敢于想象,勇于创新。
  没有飞翔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没有创新的学习也不是成功的学习。没有想象的思维是枯萎的枝丫,没有超越的天空不会广阔,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只要时时记得培养,常常正确引导,学生就会有丰富的想象。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特点,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在探究式阅读教学应从把握三个关系着手来提高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 探究式阅读 方法与途径  自主探究模式的实施,符合学生心理,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学生经历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它打破课堂里学生长久的服从的状态,这种课堂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  一、探究式
【论文摘要】 “少教多学”既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又是一个可操作的实践性很强的课题。教师应充分认识“少教多学” 让学生乐写作文。文章通过勤读书,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强口语,重规范,奠定写作基础;多写作,多练习,优化写作水平;少指责,多鼓励,激发写作兴趣四个方面来论述少教多学,让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  关键词:少教多学 读书 积累 鼓励 兴趣  少教多学,顾名思义就是做到教师的“少教”,学生却主动的
本文以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为视角,通过分析环境保护政策中体现的自然价值思想,结合昆明市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从其政策特点、政策文本、政策执行和反馈等方面做出考察,以论证昆明环
摘要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摸索,通过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自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规律,培养了自学习惯,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学法指导 策略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呢?  一、加强学法指导,育人为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习能力的发展
道路桥梁建设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人们交通出行的必要基础设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保证其结
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道安全网,社会救助对生活陷入困境弱势群体的生存权提供基本的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转型,传统的救助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解决贫富差距等
新课程改革之后,有关高效课堂的话题已越来越深入的展开。所谓的高效,就是用最少的教学时间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那么怎么改变传统课堂,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使课堂得到质的提升,把学生从时间加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脱出来,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思索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每一个个体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有的孩子喜欢用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钟情于用画画来描绘自己的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其次,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加上传统文言教学中,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的说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策略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
摘要:众所周知,语感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语文作为母语,新时期的我们很多都忽视语感的训练,而语文和英语学科一样,学好语文同样需要训练语感。  但在实际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这最要紧的首要任务并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真正重视,更没有认真去落实。在此,我旨在呼吁广大教育者重视语感训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育教学 语感训练 课堂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
[摘 要]:加强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有效地沟通与交往,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位学生成为“蜜蜂”,获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课题化教学 研究性学习  [引 言]: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