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01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其次,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加上传统文言教学中,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的说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策略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目标,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上了几年的初中语文,发觉大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1.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2.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3.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记个不停,课后教师再加一句,回去把这些内容背出,明天检查!不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但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影响的。如,《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文言作品做出适当的鉴赏、评析。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精彩阅读,体味文言文的美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阅读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却每每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简单乏味的所谓讲解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空间被极大地限制在课内有限的选文中。因此,文言文教学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让学生尝试发掘文言文的美点,加强朗读指导,促进学生从文字浅层到内涵的理解认识转化。
  三、切合实际,教会方法。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采用“满堂灌”,是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对号入座,学生则一字不漏的记下,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的意思,模糊的地方则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调序;最后按照语言规范要求,作出增补。至于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四、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此种方法较之“满堂灌法”确有明显的好处。因为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的口才。以上介绍的这种方法,好似文言文教学大海沙滩上的贝壳,难免有它的不足之处,“路漫漫其修远兮”,笔者愿与诸位同仁继续“上下求索”。
  五、温故知新,保证学习质量
  不管怎么说,教学还是要保证质量的。要想使知识在头脑中长期保存,必须经过学习和复习,重复学习的次数越多,记得越牢。因此,要严格做好文言文的复习。教师可以采取背诵——默写——翻译——提问——自测五个步骤进行,比如复习《爱莲说》,首先不定期抽查背诵,尔后让学生默写含有难解字的句子或关键性的段落,如“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然后抽取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翻译,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可以提问学生文中能表现出作者高标傲世、独步于尘俗之外的美好情操之意的句子有哪些?如果学生能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就说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最后,让学生自己出一份试题进行自测。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反复学习又不至于机械重复,既牢固了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语文,走进语文,而学习文言文更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与之对话,与之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我们只有解除束缚,大胆创新,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新、教得好、教出灵性,让文言文“活”出价值,“活”出精彩。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学文言文教学感悟[J];学周刊;2013年09期
  [2]赵占忠;中学文言文教学六“指导”[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年07期
  [3]周红梅;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11年09期
其他文献
国税部门是重要的政府执法部门,负责国家税收的征缴工作。纳税服务工作是税收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优质的纳税服务工作可以让纳税人更好的知晓、理解税收法律、税收制度、纳税程
兴趣和热情是推动学生作文的内部动力,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内部条件。就初中生写作文而言,老师更应该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写作文是愉快的、轻松的,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好
宣威汉语方言在总体上属于北方话系统,它和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一脉相承,同源异流。据《明史》、《太祖洪武录》、《滇粹》等史书载:明初,大规模的内地人举家迁往云南永屯.每次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使得内地大量文化人散居云南各地。几次大迁徙,终于形成了今天宣威境内142万人口中,彝族(本地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占总人口的4.3%、其他少数民族占1.7%、汉族占94%的人口格局。现在的宣威汉族大多自述祖籍(江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特点,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在探究式阅读教学应从把握三个关系着手来提高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 探究式阅读 方法与途径  自主探究模式的实施,符合学生心理,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学生经历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它打破课堂里学生长久的服从的状态,这种课堂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  一、探究式
【论文摘要】 “少教多学”既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又是一个可操作的实践性很强的课题。教师应充分认识“少教多学” 让学生乐写作文。文章通过勤读书,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强口语,重规范,奠定写作基础;多写作,多练习,优化写作水平;少指责,多鼓励,激发写作兴趣四个方面来论述少教多学,让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  关键词:少教多学 读书 积累 鼓励 兴趣  少教多学,顾名思义就是做到教师的“少教”,学生却主动的
本文以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为视角,通过分析环境保护政策中体现的自然价值思想,结合昆明市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从其政策特点、政策文本、政策执行和反馈等方面做出考察,以论证昆明环
摘要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摸索,通过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自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规律,培养了自学习惯,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学法指导 策略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呢?  一、加强学法指导,育人为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习能力的发展
道路桥梁建设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人们交通出行的必要基础设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保证其结
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道安全网,社会救助对生活陷入困境弱势群体的生存权提供基本的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转型,传统的救助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解决贫富差距等
新课程改革之后,有关高效课堂的话题已越来越深入的展开。所谓的高效,就是用最少的教学时间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那么怎么改变传统课堂,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使课堂得到质的提升,把学生从时间加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脱出来,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思索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每一个个体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有的孩子喜欢用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钟情于用画画来描绘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