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water_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教学内容为例,在落实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过程中,将智慧课堂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有机融合。利用智慧教室教学环境下的电子白板、实物展台、IRS即时反馈系统等功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的内动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智慧教室;初中化学;气体制取;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3-005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3.015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生的学习难点。本节复习课,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能力目标上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装置选择和操作原理的一般规律;学会根据实际需求,开展小组讨论,进行交流评价,确定最佳方案。于是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运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体会获取知识的一般途径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立足教学目标,融合智慧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合理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善于合作的意识。
  一、设计思路
  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学生积累知识,而是学會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培养起来。本节课是中考实验复习课,知识点繁杂,容量大。若采用传统的复习模式,学生易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达不到复习效果,更无法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笔者改变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将智慧课堂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复习;课上,先利用智慧教室平台的抢答和即时反馈系统检测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效果。再通过层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问题驱动学生不断创新。促使学生以实验探究为手段,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积极改进和完善实验方案,不断提高探究能力。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智慧课堂教学助手、实物展台等实时反馈到互动电子白板,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切实让学生体验主动思考、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科素养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利用智慧教室,激发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PPT展示:实验室欲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请写出其反应原理,并选择制取装置,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通过智慧教室“抢答器”挑选两位学生,一位同学上台计时完成表格,另一位同学点评。
  【师生活动】归纳、总结。
  【过渡衔接】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如果用来收集有毒气体,能防止污染空气吗?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教室“抢答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计时器”功能,限时完成表格,提高课堂效率。创设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改进实验方案,培养创新意识。
  2.实验探究,利用智慧教室,实现教学互动
  活动一:探究有毒气体收集装置的改进
  【提出问题】收集有毒气体时,如何改进装置,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准备】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事先将可能用到的药品和仪器放置实验篮中,便于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择。
  【实验探究】学生小组内分析、讨论,选择合适仪器进行探究。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对小组探究情况实时点评、指导,对不合理方案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选择几组典型装置,利用智慧教室拍摄功能,传输呈现在电子白板上。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佳方案。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智慧教室“抢答器”挑一位学生上台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汇报】图1a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有毒气体,气体从A端通入,空气从B端排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气体从B端通入,空气从A端排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图1b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从B端通入,水从A端排出。(收集气体时,气体均不能与集气瓶中物质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教室拍摄功能,将学生实验探究过程呈现在黑板上,便于师生直观、形象地分析、讨论,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更极大优化了教学效果。同时,智慧教室的多样答题模式也调动学生积极发言,勇于上台展现自己,锻炼表达能力。小组的合作探究,也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探究意识。
  【过渡衔接】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请同学们从实验篮中选择合适仪器和药品,组装并制备氢气。
  活动二: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取
  【提出问题】请写出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师活动】随机抽取三位同学书写的方程式,利用智慧教室实物展台呈现在电子白板上,师生点评、纠错。
  【跟进追问】请根据反应原理,设计实验,制取和收集氢气。
  【学生探究】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共同合作,组装仪器并制备。
  【教师活动】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操作,及时肯定正确方案和实验操作,纠正错误方案和不规范操作。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组同学的实验操作,通过智慧教室系统进行拍摄或录像,传输呈现到电子白板上(如图2)。师生一起分析、点评。
  【跟进追问】若想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如何操作?
  【学生回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继续追问】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氢气一定干燥吗?
  【学生活动】思考(部分学生恍然大悟)。
  【学生回答】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都是潮湿的,所以固液不加热制取干燥氢气,需要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干燥装置。
  【教师活动】回答正确,那常见的干燥装置有哪些呢?大家一起来看看:
  【提出问题】如何选择干燥剂呢?
  【学生答1】不能与气体有效成分发生反应。
  【学生答2】气体不能溶于液体干燥剂。
  【跟进追问】图4中的a、b、c干燥装置分别是:洗气瓶、干燥管、u形管,它们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学生答1】注意气体的通入方向。
  【学生答2】注意长短导管的选择。
  【归纳总结】
  ①干燥剂不能与氢气反应。
  ②图4a中洗气瓶只能装液体干燥剂,气体从左边长导管通入,右边短导管排出;图4b中气体从干燥管左端大口通入,右端小口排出;图4c中气体从u形管左端通入,右端排出。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探究氢气实验室制备过程,体验小组合作探究的实验活动,不仅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而且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节约药品、注意安全的责任意识。利用智慧教室实物展台提取学生课堂作业点评,并在白板上做批注,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效果。利用智慧教室拍摄和录像功能,将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直接呈现在白板上,便于师生直观地分析、讨论,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教学效果。
  3.练习巩固,利用智慧教室,及时反馈总结
  【提出问题】用盐酸和石灰石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图5所示的I装置和Ⅱ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__→__→__→__。(已知:CO2不溶饱和NaHCO3溶液,HCl氣体极易溶于水。)
  【教师活动】开启智慧教室答题系统。
  【学生活动】抢权、作答。
  【师生活动】分析、总结。
  设计意图:设置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巩固并迁移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
  三、设计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探究能力,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促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探究学习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智慧教室辅助教学功能,利用“挑人”、“抢答”平台,实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利用“拍摄”、“计时”、“录像”、“实物展台”等功能,及时将学生练习和实验探究过程呈现在电子白板上,师生共同分析、讨论,调动学生的全员参与意识,提高专注力,增强听课效果。同时,利用IRS即时反馈系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学定教,实现新型的互动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化学智慧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11年来无化学节目。作者发掘节目多个特点,寻求未来化学上《开学第一课》的方法。文章以此反恩高中化学开学第一课,解读教材中布里斯罗对化学的表述,提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多角度看待化学这门“中心学科”,贴近学生,视野开阔,在多学科之间凸显化学的特点。  关键词:开学第一课;设计;中心科学;实用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8-0018-03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真实生活情境,从情境中找到探究实验素材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学生参观自来水厂研学旅行基础上,引领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找到测定水的耗氧量的探究实验课题。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真实情境;水的耗氧量;氧化还原滴定;化学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
摘要:文章以“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这节课为切入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实践、教学小结三个方面,着重比较了新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教学设计理念层面上的差异,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发展的路很长。  关键词:新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2-004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
摘要:本课设计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探究促进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思想、演绎归纳思维等高阶思维的领悟,养成了科学思维习惯,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阶思维;钢铁锈蚀;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 2021)01-0052-05  中图分类号:C632.41  文献标识码:B
摘要:复习课教学有巩固旧知、纠正偏差、知识贯通和激活思维的作用。创设高质量的情境载体,适当重构知识框架,给学生换一个视角看已经学习的知识内容。通过“富氧空气”与我们周围空气的比较、“富氧空气”的模拟混制、“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2个问题串和学生讨论,进行“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深度复习。  关键词:富氧空气;比较;模拟;实证:激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7-0053-03
摘要:紫薯是生活中的常见食材,从紫薯中提取的紫薯色素富含易溶于水的花青素,其颜色随溶液pH变化而变化;酸性Na2SO3水溶液能有效地使紫薯色素褪色,并且通过调节溶液的pH可以使该褪色过程“可逆”地进行;用紫外可见光谱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紫薯色素在不同pH以及Na2SO3褪色前后分子结构的变化特征;据此,设计了有趣且有明显颜色变化的小实验,并将中学阶段涉及到的“酸碱指示剂”、“SO2的漂白作用”、“化学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人类生产生活进入了微时代。在教育领域,微课也应运而生,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所要做的是深入研究微课在具体学科的应用,使微课在化学教学的功能发挥至最大。文章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例,探讨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完成分内容而不分学生的教学。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氧化还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0-005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
摘要:分析了变化观念的内涵及水平划分,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为例,指出元素化合物是培养学生变化观念的良好载体,教学时要多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变化观念的水平。  关键词:变化观念;元素化合物;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10-0014-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
摘要:化学实验的鲜明特点是通过物质的宏观现象来揭示其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反应的本质,并能起到支持理解微观表征的作用。“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中设计了三次实验,在不同教学片段中分别发挥了探究实验事实、引发认知冲突、验证预测的功能,既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本质规律,也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促进学生完成了化学平衡意义的认识建构,形成了化学平衡的“宏—微—符,,三重表征。  关键词:平衡移动;实验探究;核心素养
摘要:以“氢键的形成”为例,从宏观可见的现象入手,结合简单易行的实验,使学生切实感触氢键的存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不断丰富和完善对氢键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认识物质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视角,实现“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氢键;核心素养;宏观辨识;微观探析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10-0058-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