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科学课堂“简约”的回音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573346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让科学课堂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科学课中讨论声此起彼伏,“表演”更是一波胜似一波,好像科学课里没有讨论和表演,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但这种浮光掠影的科学课堂到底有多大的实效,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因此本文提倡要让我们的科学课堂“简约”化。让我们的课堂少一份轰轰烈烈的讨论,多一些静静的思考,多一些思维的交锋。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简约;学案;思考;动手
  
  时下,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发现科学课堂中出现了很多的“表演性”、“活动性”的课,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更是隆重,一些老师为了寻找亮点,将原本简单的教材变得复杂化,将简单明了的结论性知识,硬是注入“讨论”的“元素”,好像这样才能显得时尚。但静静的反思,这样的课堂真的是高效的课堂吗?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真的发展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真正有效的课堂,这种课堂需要有这样的一种境界:以最简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好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说到底,就是要简约,就是要“摒弃一切不需要的奢华、一切的做秀,简简单单教科学。” 这样的教学,才不会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来阐述如何构建简约有效的科学课堂:
  一、给学生一根行走的拐杖
  学生学习科学如同在黑暗的胡同里行走,需要教师给予直接的帮助、给予方法的指点。一味的让学生自我感悟,缺乏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就像在黑暗中乱闯乱撞,徘徊不前,学习科学的效率自然降低。所以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应该给学生一根行走的“拐杖”。那就是学案。它以“先学后教,自主建构”为指导思想,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案的指引下,让学生的学更加有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就要求我们要在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出一个“导”字。主要是通过一些有效的问题来引领学生进入探究的境界。这就要求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从而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
  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酝酿
  学生的感悟就像老酒一样,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酝酿。一节好的科学课,不在于问题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富有理智挑战的问题,在于学生有效思维时间的长度。有效思维的时间越长,学生的学习就越深入,学习所获得的理解就越深刻。个性化的见解就越鲜明、越具有深度,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才能产生新的思想,生成新的精彩。正所谓“静能生慧,静能致远”,静静的思考更是一种激烈的思维过程。
  三、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地重视实验,我们可以用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而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在积极的思考。这是其他学习方式难以抗衡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智慧处在手指尖上。”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过程的精彩。
  比如在学习《水的压强》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小组利用一个装有水的塑料袋来实验,让学生真正去感悟水压的存在。再让学生通过一个牛奶盒来做与水的压强和深度有关的实验。通过动手做实验,学生的兴趣很高,当然在实验中也了解了科学家是如何做科学研究的。
  四、让学生在精彩生成处驻足
  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按照预设的方案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生成的发展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常常有意外的惊喜和美丽的图景,常常有意料不到的新思维、新情境、新方法,即动态生成。叶澜教授也说道:“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我们应该关注课堂中的精彩的生成,让学生驻足下来好好的欣赏。
  比如在讲《鱼的呼吸》时,我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鱼生活在水里,利用鳃从水中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将玻璃缸中的金鱼放到了学生眼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水中的金鱼,并据此说出自己寻找到的问题,比比谁找到的问题多,结果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为什么金鱼的眼睛总是睁着?为什么金鱼的颜色很鲜艳?为什么金鱼喜欢停留在水的上层?为什么在河流中找不到金鱼?…… 这些生成的精彩的问题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面对这些精彩的生成,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驻足来欣赏,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的快乐。
  总之,在科学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的是要让学生学的充分、透彻,而非蜻蜓点水;要让学生学习的深入、扎实,而非浮光掠影。所以,我们呼唤简约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赵成艺初中科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科技创新导报》2009第17期
  [2]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7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中学)
其他文献
一、情景创设及其注意点    情景创设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景。真实的情景最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最易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力和经验。通过情景培养新世纪的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反思与批判能力,具有创新精神。  选择好的情最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一)要“
目的优选失眠贴中黄连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连总碱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连中总碱含量(以盐酸小檗碱计),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选。结果优选提
所谓“开放式”阅读教学,它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指阅读教学在大语文教育观、大课程观的指导下,打破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置于一种动态、自由、多元、广阔的阅读环境中,使学科间融合、课内外结合、阅读与体验活动相结合,学生在开放的阅读背景下,自主阅读,自主发展。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
非谓语动词是高考英语语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也是历年类高中生认为的最难掌握的考点之一。非谓语动词可分为三种: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高考英语中不定式的功能及常见考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由此可见,在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课程教学的目标任务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文本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等良好学习行
本文从促进技术溢出和扩散增强技术创新的动力、促进技术创新人才的集聚以及有效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几个方面,分析了推动技术创新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并从有利于形成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教师的引导性,大多数问题点到为止,要留给学生深入思考、辩证思考和逆向思考的余地。  【关键词】开放型;大胆取舍;点到为止;加大信息密度;变换师生角色    新课程理念要求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框架——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这里的“开放”不能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社会,去感受大自然,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一、对教材内容大
从高考命题来看,书面表达在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为了让学生尽可能高的拿到书面表达分数,我们必须认真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可以说是英语学科的四字方针,其中的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思想的手段,是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过程,说和写则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手段,是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过程,这四字之间互为基础,相互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切不可忽视了听、写、
中和观作为儒家哲学的重要理念和独特智慧,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精义就在于通过"执两"、"用中",以达"和谐"之目的。以管理哲学的视阈来理解儒家的中和观,"中"是手段,"和"是目的,也是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