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来源 :中华瑰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pr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文公重耳之所以能成就霸业,名列春秋五霸之中,与其十九年颠沛流离之经历密切相关,没有这段经历,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晋文公……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叙述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之事,不作首尾,别无结构,逐段写出,在《左传》中别为一格。晋文公在外十九年,在狄国十二年,驰骋四方,七年而已。回国为君,已是暮年。楚成王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此篇传文便是详写其备尝艰难、动心忍性之事。忽而悲凉,忽而闹热。或受人侮慢,或遇人赏识。一路得意失意,相间而来。重耳遍历诸国,则诸国君臣之贤否,政事之得失,形势之险要,兵食之强弱,皆可周知。本文根据《左传》略叙重耳十九年之经历,以见其一生得力,尽在此处。
  处狄过卫
  晋公子重耳遭难出奔的时候,晋国的兵到蒲城去讨伐他。在此之前,鲁僖公四年,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重耳奔蒲。伐蒲之事在僖公五年。蒲城人想要和晋军作战,可见重耳得人心。重耳不同意,说:“依靠着君父的任命而享受禄位以为生计,又因禄而得人。得人之后却与君父对抗,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我还是离开吧。”于是就逃奔到狄国。此时重耳十七岁。重耳之母为狄国人,故重耳奔狄。跟随重耳出奔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这五位都是当时有名望的人。重耳所以能复国兴霸业,在此数人。
  狄人伐廧咎如,俘虏了两个姑娘—叔隗和季隗,送给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儵、叔刘,把叔隗嫁给赵衰,生下赵盾。重耳将要前往齐国。僖公九年晋献公卒,十年秦伯纳晋惠公,重耳此时已无望于秦,齐桓公霸业方隆,因此有适齐之志。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还没有回来,你再嫁人。”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过二十五年快要进棺材了,还嫁什么人,我还是等你吧。”重耳在狄国待了十二年才离开。虽是宽以为期,何至远期如是,分明是表示一去不还之意。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不款待他。从五鹿离开卫国时,向一个乡下人乞讨食物。这个乡下人给了重耳一块土,重耳发怒,想要鞭打他。狐偃说:“这是上天赐予我们土地。”重耳稽首受而载之,接受了土块放在车上。得土,有国之祥,故以为天赐。稽首,叩头至地,古时最重的跪拜礼。乞食载块,极其落寞。狐偃恐重耳壮心消冷,所以以此言来鼓舞他,既解重耳之怒,也免了被野人祸害的危险。狐偃教重耳以忍辱之法,后面怀嬴怒,重耳降服自囚,已得此法,所以能成大功。
  出齐及曹
  到了齐国,齐桓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重耳,送给他二十乘马,重耳在齐国安心住了下来。跟随他的人不同意。齐桓公卒,齐孝公即位。諸侯叛齐,狐偃知道齐国无力帮助重耳回晋国,知道重耳不愿意离开齐国,便和随从者一同谋划。正在桑树上采桑的女奴听见了,回去告诉重耳之妻姜氏。姜氏杀了女奴,对重耳说:“你有大志要往别处去,听见这话的人我已经杀掉灭口了。”重耳说:“没有这事。”姜氏说:“你走吧!留恋妻室,贪恋安逸,是会毁坏前途的。”“宴安酖毒”,管仲以此告诫桓公而齐霸。“怀安败名”,姜氏以此告诫文公而晋兴。从来成大事,未有不忧勤惕厉者,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重耳不同意,姜氏就与狐偃同谋,把重耳灌醉后送出齐国。重耳酒醒之后,用戈追击狐偃,因无去志,故而发怒。重耳流亡屡得奇遇,差点就老死温柔乡了,而最终无妨于霸业,因所遇皆为贤内助。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长得连成一片,想要观看他的裸体。在重耳沐浴的时候,在帘子后面偷看。僖负羁之妻说:“我看晋公子的跟从者,都足以辅佐国家。如果来辅佐重耳,重耳一定能返回晋国。返回晋国,一定会得到诸侯的拥护。得到诸侯拥护后,诛讨对他无礼的国家,曹是第一个。你何不早点联络一下?”不赞公子而赞从者,善于观人。于是送给重耳一盘食物,把一块玉璧藏在里面。人臣无境外之交,所以用盘藏璧于飧中,不想让人看见。重耳收下他的食物,玉璧却退回去了。接受食物,表示领情。归还玉璧,以示不贪。
  到了宋国,宋襄公赠送给重耳二十乘马。宋襄公在泓之战中伤于楚,欲得晋国援助,所以厚礼重耳。
  过郑赴楚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礼遇重耳。叔詹劝说郑文公,上天要为他开一条路,那就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晋公子有三点与众不同之处,上天或许要让他做君主,您要好好接待他!同姓男女结婚,子孙不能繁盛。重耳的母亲是大戎狐姬,与晋国同姓。重耳是姬姓的母亲所生,而能活到现在。礼,取妻不取同姓。晋献公之子九人,当时只有重耳尚在。这是第一点。遭遇流亡国外之难,而上天不安定晋国,似乎是要替他开一条路。这是第二点。有三个人才都足以居上位,而肯跟随他,这是第三点。《国语》说:“狐偃、赵衰、贾佗,三人皆卿才。”晋郑向来是同等的地位,子弟过路,本来应该款待,何况天还为他开路呢?郑文公仍然不听他的话。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说:“公子如果返回晋国,有什么可以回报我的呢?”楚王此问,原非市恩买德,正想借此以观重耳之对如何。重耳回答说:“男女奴隶、玉、帛,您都有。鸟羽、牦牛、象牙、犀革,是楚国所产。你们剩下来的,才流散到我们晋国,叫我拿什么来酬谢您呢?”楚成王说:“虽然如此,你拿什么来报答我呢?”
  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得以返回晋国,晋国和楚国开战,在中原相遇,我军退避九十里。如果楚国不同意退军,那么我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右边背着放箭和弓的口袋,以此来同您周旋。”古者师行三十里而舍,三舍为九十里。《司马法》曰:“进退不过三舍,礼也。”此是绝大情分,报楚已毕,此外再饶不得半步,所谓箭到弦上,不得不发。重耳要想称霸,就必须与楚国争锋,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处危困之时,而侃侃如此,难掩英雄之气。楚令尹子玉请求楚王杀掉重耳,畏其志大。重耳之志虽大,其言未免招来忌恨。假使楚王如曹、卫之君,则子玉之说可以实现,重耳也就回不去了。
  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行为检点,长于辞令而为人有礼。跟从他的人恭敬而待人宽厚,忠实而又有能力。晋惠公失去人心,国内外都厌恶他。我听说姬姓中,唐叔的后代是最后衰落的,这是由于晋公子重耳的缘故吧!上天将要振兴晋国,谁能够阻止?违背天意,必定会有大的罪过。”于是就把重耳送到秦国。楚国距离晋国远,秦晋毗邻。跟随重耳逃亡的诸臣效力最多,略而不叙,只于僖负羁之妻、叔詹、楚成王口中下赞语,而诸臣之才已尽现。   由秦返国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个姑娘,怀嬴在其中。怀嬴,晋怀公之妻嬴氏,为重耳之侄公子圉的媳妇,嫁给晋文公之后为辰嬴。此时公子圉已逃回晋国,所以秦穆公又将怀嬴嫁给重耳。重耳之受怀嬴,亦是不得已。方有求于秦,故不敢辞。怀嬴手持盛水器浇水给重耳洗手,洗完之后,重耳挥手使怀嬴离去,怀嬴以为不敬,发怒说:“秦国和晋国,地位是相等的,你为什么轻视我?”怀嬴骄亢,有女公子气,不愧是秦人。重耳害怕,降低衣服的等级,自拘谢罪,因为害怕怀嬴告诉秦穆公而触怒秦穆公。
  有一天,秦穆公宴请重耳。狐偃对重耳说:“我不如赵衰懂得文辞,请让赵衰跟从您赴宴。”不忌彼我,各出所能以事其主。重耳赋《河水》,即《诗·小雅》中的《沔水》。首句云“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言河水朝宗于海。赋此诗表示对秦国的尊敬。秦穆公赋《诗·小雅·六月》,这是歌颂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北伐获胜的诗,秦穆公借此勉励重耳辅佐周天子建立功业。古者礼会,因古诗以见意,故言赋。《左传》记载赋诗之事开始于此,而终于定公四年。开始于此并非此前无赋诗者,盖不足记也。终于定公四年,则是因为其时赋诗之风渐衰,后竟成绝响。
  赵衰说:“重耳拜谢恩赐!”重耳下阶走到堂下,再拜,叩首至地。秦穆公降阶一等,辞其降拜。宴享时,若宾卑主尊,宾必降拜,主必降辞。赵衰说:“您把所以辅助天子的事命令重耳,重耳岂敢不拜?”僖公二十四年春,秦穆公把重耳送回晋国。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
  余论
  左氏叙事,其藏针不露处,要统观前后传文才能明白其用意所在。重耳游历遍天下,而其返国最终依靠秦国。当其处狄十二年而行之时,为何不直接前往秦国以求回国,而过卫适齐?到了郑国,又何不入秦而迂道前去楚国?当时之所以这样做,实是因为事势所迫,万不得已。重耳有贤名而且多得士,夷吾以弟越次而代立为君,其君臣想除掉重耳之心非一日。重耳此时藏形匿影,侧足无所,幸好有齐狄秦楚诸大国,足与晋国相抗衡,得以庇护重耳。其余如郑卫诸小国,则晋令朝下而夕且系重耳献给晋国了。
  重耳去齐国,正是秦归晋惠公的第二年,秦晋两国关系和谐。当时齐桓公正礼贤下士,所以重耳去齐国以求庇护。等到桓公去世而孝公内乱,兄弟相争,诸侯之兵数至齐国,重耳不得不去往他国。其历曹历宋历郑,只是过客而已。宋国新敗于楚,而曹与郑皆小国。由郑入秦,路必由周而道晋。殽函之境,晋国派人以百骑邀击有余,所以不能走此路,可见赵衰、狐偃辈考虑周密。
  是时楚成王方强,恢廓大度,力足以容重耳,开口即说:“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穀?”可见送重耳入国之事,楚王已经有打算了。子玉有言,再加上秦穆公来迎公子,所以其把重耳送到秦国。秦楚别有间道,楚又设兵防卫以备不测,重耳返国虽借助秦国的力量,也离不开楚国的帮助。故日后晋文公还说“楚君之惠,未之敢忘”,岂是为了当日的一顿饭与不杀之恩。左氏平平叙次八国,好像重耳无缘无故遍游天下,而不知当日之事势实际如此,左氏只是没有明言其原因罢了。
其他文献
“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那个动乱时代已经远去,文天祥也活成了誓言的模样和时代的精神脊梁。文天祥的乡土诗歌,展现出一个一生挚爱故土家园而不断奋力前行的伟大形象,那是凝聚中国人千百年来家国情怀的不灭魂灵。  南宋末年,积贫积弱的赵宋大厦将倾之际,丞相文天祥被时代的大潮裹挟,走向了挽救南宋于危亡的前台,最终以身赴死。是什么因素成就了节义昭昭、风骨凛然的文天祥?笔者以为,对故土江山的深沉爱恋是其中一大
期刊
书院萌芽于唐代,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书院以其独具特色的讲学、祭祀、藏书、刻书活动,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自唐代开设丽正书院至北宋前期,书院一直深受官学影响,并没有形成特色。南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兴起,在理学家的集体努力下,书院逐渐建立了讲学、祭祀、藏书、刻书、研究和学田六大事业,涉及文化的积累、研究、创造、传播等各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社会产
期刊
对于大部分国土处温带且以农耕为业的古中国而言,时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晚周至战国时期,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兴起,时令思想发展成为比较精细的《月令》,它上包天文,下统地理,最终落实于人事,对以天子为主的君臣政治活动都做了逐月的安排。在统一的郡县制帝国形成的早期,它以兼具实用性与理想性的姿态促进了社会融合,并成为一笔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传诸后世。  战国时期《月令》文献集成  人生天地间有二者不可逃:一曰空
期刊
他的画精致典雅,笔法隽秀,意境幽远,在画院中有『绝品』之名;他以『有我』之笔,达『无我』之境,创造出虚实相通的丹青境界。作为『南宋四家』之一,刘松年不仅奠定了南宋绘画的新格局,也对元代绘画风格的走向有所启示,进而对明清画坛产生影响。  南宋时期,中国画风格相较于北宋有很大转变,绘画的写实性更为突出。随着宫廷画院的恢复与繁荣,在山水、界画、花鸟、人物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院体画家。刘松年便是这些画
期刊
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篆刻与印章之名、之用,今人多有熟悉。其是在牙、角、玉、石、木、金等材料上,用刀镌刻出文字或图形,然后以钤压痕,起到昭信的作用。  自商代而起,印章的历史延续三千年之久。其最初作为信用凭证而出现。秦汉以来,随着集权制度的发展,官印作为统治阶级的权力象征,被帝王诸侯、庙堂官府广泛使用,并对印章的名称、形式、文字和使用场合作出严格的规定。  唐宋以后,文人開始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之中,
期刊
明式家具不仅是一种风格,更代表一种典雅的生活方式。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许建平,用设计巧思赋予作品气质与内涵,为人们展现了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明式浪漫与历史想象。  许建平,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原苏州红木雕刻厂总设计师。1970年进入苏州红木雕刻厂工作,从事中国古典家具设计50年,在明式家具设计方面颇有建树。曾参与中南
期刊
学规是书院的精神纲领,也是书院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唐宋时期兴起的书院,作为古代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也有着自己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即学规,又称条约、揭示、学约、规约、训规、讲规、会约、院规等。最早有资料可证的书院学规出现在北宋初年。到了南宋,理学与书院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书院开始制定学规,以指导院生的学习和学术活动的开展。理学大师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既得到了官
期刊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传诵千古,其情真挚感人。该诗可以看作诗人和琵琶声、琵琶女、客的多重共鸣,这三种『共鸣』 ,你听出来了吗?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传诵千古,其情真挚感人。该诗可以看作诗人和琵琶声、琵琶女、客的多重共鸣,这三种“共鸣”,你听出来了吗?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作《吊白居易》诗以示悼念: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期刊
他们是科举场上的冠军,也是书法场上的王者;他们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文采令人敬仰;他们的书法作品精彩纷呈,饱含家国情怀,书品和人品为后人称道与尊崇。  每个人都有一个状元梦,但在古代这个梦不好圆。读书人要想金榜题名、高中状元,除了自身具有过硬的学识修养,还要写得一手好字。书法与状元有啥关系?字好不好有多重要?看看这几位古代状元的书法作品和人生经历就知道了。  书贵瘦硬方通神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778
期刊
红学的进步,需要克服惯性思维,跳出想当然的小圈子,借助信息技术,以实证视角重新理解原材料。 考据理念是一种新尝试,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数百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猜想层出不穷,以至于相关研究成为一门学科—红学。然而,今天的红学似乎走入了瓶颈。市面上很多有关《红楼梦》研究的书籍,各出奇谈,充满各种主观臆断,而缺少实打实的论证。这些解读文字,实际上是作者个人意识流对文学的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