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能够通过歌曲的欣赏、歌曲的学习等环节,提升人们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会,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中,加强对学生声乐作品的欣赏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本篇本章主要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旨在全面提升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声乐作品;欣赏教学;学生
声乐作品欣赏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声乐作品欣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更要提升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对于学生的声乐作品欣赏指导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多数存在语言替代型、单一欣赏型等问题,不利于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深入开展。
(一)语言替代型
语言替代型指的是在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过程中,以语言代替音乐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音乐视听感受。音乐是一门欣赏性的艺术,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在音乐的世界中遨游,提升对声乐作品的个人真实情感体验。但是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对声乐作品的音乐情景、演唱风格、曲式结构等内容进行语言性的描述,解释声乐作品的特点,而这种枯燥性的描述无法有效开展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层次化结构和声乐作品欣赏能力,使声乐作品欣赏教学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作用。
(二)单一欣赏型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的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都存在单一欣赏型这一问题,就是在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对某一声乐作品进行单一性的分析和指导,而忽视了对学生声乐作品的整体性和特殊性指导,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和狭隘的声乐作品欣赏思想中,对声乐作品欣赏没有一个完整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体会,无法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策略
在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欣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素养。
(一)注重对比分析,丰富欣赏课堂教学内容
在普通高校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通过指导学生对一个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教师要注重结合多个具有共通点的声乐作品,对这些作品的个性和共性进行分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声乐知识体系和欣赏能力,加深对这些声乐作品的细致研究。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进行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学生所熟悉的《贵妃醉酒》与《千古绝唱》等具有一定戏曲演唱风格和技巧的民族声乐作品,指导学生对这两首歌曲中的戏曲声腔元素及民族声乐唱腔等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感受这两首声乐作品的共同之处。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声乐作品欣赏水平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和声乐演变过程中,提升民族自豪感,真正展现声乐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二)注重情感分析,提升学生声乐欣赏质量
每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中,都有着丰富的感情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优秀的声乐歌唱者,能够在歌唱的过程中,充分展开人们的想象空间,使人们感受到歌者的情感和音乐的创作背景。在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声乐作品音色、唱腔等声乐歌唱技巧进行分析和指导,更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声乐作品的细心聆听和分析,感受歌者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魅力和深刻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情境——音乐欣赏——交流分析等方式,增进学生对歌曲的深刻体会。例如在指导学生对《We are the world》这首歌曲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解在1985年,非洲大规模饥荒时期,为了声援和鼓励灾区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迈克尔·杰克逊( Michael Jackson)和莱昂·里奇( Lionel Richie)合作唱出了这首对世界影响极大的歌曲,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情景之下,为学生播放《We are the world》这首歌曲,使学生细致聆听和感受歌曲中的温暖情感,感受到世界的爱。在声乐欣赏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声乐作品的自由交流,将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看法进行抒发,促进学生声乐水平和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推动了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辅助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声乐作品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颖.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目标设置、方法选择与教学设计探索[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胡远慧.多元文化视野下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方法探微——以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为例[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3):76-79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声乐作品;欣赏教学;学生
声乐作品欣赏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声乐作品欣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更要提升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对于学生的声乐作品欣赏指导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多数存在语言替代型、单一欣赏型等问题,不利于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深入开展。
(一)语言替代型
语言替代型指的是在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过程中,以语言代替音乐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音乐视听感受。音乐是一门欣赏性的艺术,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在音乐的世界中遨游,提升对声乐作品的个人真实情感体验。但是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对声乐作品的音乐情景、演唱风格、曲式结构等内容进行语言性的描述,解释声乐作品的特点,而这种枯燥性的描述无法有效开展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层次化结构和声乐作品欣赏能力,使声乐作品欣赏教学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作用。
(二)单一欣赏型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的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都存在单一欣赏型这一问题,就是在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对某一声乐作品进行单一性的分析和指导,而忽视了对学生声乐作品的整体性和特殊性指导,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和狭隘的声乐作品欣赏思想中,对声乐作品欣赏没有一个完整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体会,无法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策略
在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欣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素养。
(一)注重对比分析,丰富欣赏课堂教学内容
在普通高校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通过指导学生对一个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教师要注重结合多个具有共通点的声乐作品,对这些作品的个性和共性进行分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声乐知识体系和欣赏能力,加深对这些声乐作品的细致研究。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进行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学生所熟悉的《贵妃醉酒》与《千古绝唱》等具有一定戏曲演唱风格和技巧的民族声乐作品,指导学生对这两首歌曲中的戏曲声腔元素及民族声乐唱腔等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感受这两首声乐作品的共同之处。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声乐作品欣赏水平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和声乐演变过程中,提升民族自豪感,真正展现声乐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二)注重情感分析,提升学生声乐欣赏质量
每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中,都有着丰富的感情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优秀的声乐歌唱者,能够在歌唱的过程中,充分展开人们的想象空间,使人们感受到歌者的情感和音乐的创作背景。在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声乐作品音色、唱腔等声乐歌唱技巧进行分析和指导,更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声乐作品的细心聆听和分析,感受歌者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魅力和深刻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情境——音乐欣赏——交流分析等方式,增进学生对歌曲的深刻体会。例如在指导学生对《We are the world》这首歌曲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解在1985年,非洲大规模饥荒时期,为了声援和鼓励灾区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迈克尔·杰克逊( Michael Jackson)和莱昂·里奇( Lionel Richie)合作唱出了这首对世界影响极大的歌曲,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情景之下,为学生播放《We are the world》这首歌曲,使学生细致聆听和感受歌曲中的温暖情感,感受到世界的爱。在声乐欣赏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声乐作品的自由交流,将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看法进行抒发,促进学生声乐水平和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推动了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辅助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声乐作品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颖.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目标设置、方法选择与教学设计探索[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胡远慧.多元文化视野下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方法探微——以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为例[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3):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