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化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是集实践性和运用性于一体的学科,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认识,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小学数学生活化的主要途径,以便为提高教师生活化教学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生活化;方法
  G623.5
  小学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学生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从生活实际运用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构建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维模式。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注重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并在知识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的灵活运用,这些都离不开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因此,教师教学的生活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 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思维模式的形成
  学生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从观察中思考与之有关的数学知识,并构建二者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关于数学生活的事物或者场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构建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改善学生在学习态度、价值认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表现。能够增强学生对生活中蕴含数学现象的理解,提高其知识的运用水平。
  (二)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学科,注重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例如,当学生遇到关于超市购物的问题时,就会想到如何运用自己有限的钱来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分析哪些是自己必须的东西,哪些是可以放弃购买的东西,最终得出购买物品的明细,并在购买过程中对于价格总额有个计算的过程,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 加深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而有服务生活的认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体验,教师通过例举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强化学生对数学功能的认识。如,建设城市中的大楼中,对于土地的测量、价格计算、建筑的构图和设计、人工的成本等方面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可见数学知识的运用处处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存在的原型。
  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一) 借助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
  生活中隐藏着各种各样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现象,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思考构建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将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转化为知识的运用,加深对数学知识价值的认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相应的生活现象导入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听课成效。例如,教授《年、月、日》這部分内容时,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与这部分内容发生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每天上学的时间,每学期包含几个月,每年有几个假期等都蕴含着与《年、月、日》相关的内容。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起学生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的探索,并掌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此外包括“周、大小月”等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丰富这部分的内容。同时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式来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以“月”为单位的学习计划表,把每周、每日的学习计划安排都仔细的设计出来,考察学生对日期的掌握,深化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 组织学生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增强学生数学认识体验感
  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模拟现实中的生活场景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感,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扮演生活中的小场景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方式。例如,教师在组织学习《认识人民币》活动中,教师则通过营造学生购物的场景来锻炼学生认识人民币和使用的能力。有的学生扮演水果店的老板,有的学生扮演顾客进行购买的行为,顾客可以有多个,每组以5个学生为最佳,并用真实的人民币分发给每一位顾客进行购买行为,其中涉及到价格的计算等数学知识,还有效的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内容,极大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的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三) 围绕生活中的物品,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数学思想
  尽管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少,但是他们在父母的影响下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也是教学生活化的重要策略。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用于测量的尺子,引发学生对《测量》内容的学习和思考,借此将有关的知识进行回顾,测量的单位、换算、如何进行测量等都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思维模式的形成。又如,我们经常会用钟表来看时间,这就引起了学生对《时、分、秒》知识的学习,通过以生活中的实物“钟表”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使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实际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综合素养。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注重学生实际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数学知识的运用。通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实用价值的认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发现数学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2010,(2):4-5.
  [2]欧阳志.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金教改[J].2015,(6):79-80.
  [3]向炜,吴成碧等.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金教改[J].2015,(9):66.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教学领域中,数学是人类文化宝库里的一块瑰宝,当代教育改革以来,教师越来越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及渗透,小学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学生们对数学的内容和理论在本质上的认识,指在某些具体的数学认知中提炼出来的某些观点。因此,小学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对学生学习数学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研究  G623.5  随着当下改革时代的发展,教师非常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及渗透,所以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在人们生活、娱乐等方面的应用也愈加广泛。中专院校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培训机构,其教学与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如何做好计算机教学是新时代中专院校面临的问题。本文对中专院校计算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供相关教师进行参考。  关键词:中专院校;计算机;教学手段;方法创新  TP3-4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只重灌输,不重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受到压制,成为学习的“机器”。新课标指导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在这种模式中,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在現有的社会背景中,“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正在进一步的落实,这种逐步推进的现状使得相关的教育机构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之前传统教育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对于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小学數学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应该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在这种能力展
近几年来人们加快了雷公藤药用价值方面的开发利用。然而,雷公藤根生长周期长,6年生以上植株的叶片才能采摘利用,因此,野生雷公藤已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满足需求,福建泰
杨树(Populus spp.)在林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转基因生物技术在杨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加速了其优良新品种的选育过程。然而由外源基因可能引起的转基因生态安全问题成
G623.5  现今教育热门话题之一就是有效教学,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有效呢?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如果学生学得很费劲,毫无什么收获,那就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就达不到教学的有效性了。作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也一直在探究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学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随之发生转型。要满足人才培养转型所需,必须要改变高中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数学而言,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失去信心,大多数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创设情境教学实施之后,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探讨创设情境是一门重要课题。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探讨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创设情境;高中数学教学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数学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本文从高中数学的学习特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方面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培养;思维能力;策略  G633.6  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学的知识积累深化,老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应试教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打开思路,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创
G623.5  随着新一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数学已经成为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工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切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出现了偏差,把我们固有的一些传统优势逐步抛弃,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  一、降低计算教学总体要求的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