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学生思维过程,有效建构解题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777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方法、策略、思想是三个数学思维递进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一课中,通过改编例题、建构策略、实践拓展等途径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效地渗透了运用策略的意识。
  [关键词]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数学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9068(2017)08-0041-01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的独有内容,它不仅关注了解决问题中的“策略”,还渗透了“运用策略的意识”。最近,我翻阅了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新旧教材中关于列举的内容,发现修订前的情境是“王大叔用18根1米的栅栏围成了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修订后的情境是“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显然,新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解决问题的策略”由被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选择,彰显了对“策略意识”的重视。
  一、例题改编,关注策略的形成过程
  开放性的题目,有助于学生在脱离问题框架的条件下为寻找可能性的答案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因此,我把原来的例题改成“王叔叔想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面积为18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圃。如果22根木条要全部用完,而且不能折断,你觉得他能完成任务吗?”
  生1:我们小组认为王叔叔能完成这项任务。我们设计的长方形长6米、宽3米,把剩下的4米放在两边。
  生2:我们小组仔细研究题目后,觉得这个花圃有可能是靠墙的,可能长是18米,宽是2米。
  生3:我们小组认为想要围成一个花圃,四周至少要有1根木条来支撑,所以剩下的18根木条就可以围成长18米、宽1米的长方形了。
  生4:我们小组认为这个长方形花圃的长是9米,宽是2米。
  师:看来刚才每个小组都在帮王叔叔想办法,对于这4种方法,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5:我不认同生1、生2和生3的想法。因为生2说要靠墙,生3说四周至少要用1米长的木头来支撑,题目没有这个条件。生1的做法会有4根木条剩下来,但题目说不能有剩余。所以这3位同学的想法我认为都不对。
  师:看来前面3种做法都不被认可,那么第4种做法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呢?
  各种各样的想法在课堂上得以呈现,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就愿意思考,敢于“亮”出自己思考的结果。
  二、策略建构,关注数学的思想方法
  解决数学问题,不仅是得出一个结果,还要总结出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师:现在同学们一致认为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就是长9米、宽2米了吗?你有办法说明其他同学的答案都是不可能的吗?
  生1:我试了很多种情况,发现都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22除以2等于11,然后我把11分成两个加数,发现一共有5种情况。只有长9米、宽2米时,面积是18平方米。
  生3:我把面积18分成两个乘数,一共有3种情况,再去计算它们的周长。只有长9米、宽2米时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师:说得真好!这样的举例说明法在数学上我们叫作列举,不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而且还要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举出来。(板书:有序、一一列举)一一列举也是数学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方法、解题策略、数学思想是数学思维过程中的三个递进的层次,数学方法到达一定的高度就形成解题策略,解题策略经过凝练就成为数学思想。围绕“22根木条”这个条件进行有序的一一列举,充分突出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三、实践拓展,关注知识的隐性价值
  数学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在练习中补充一些易错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辨析。
  师(出示题目:两枚硬币同时抛起,落地后,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觉得一共有3种情况,分别是正正、一正一反、反反。
  生2: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是4种情况,分别是两正、两反、一正一反和一反一正。
  师:看来大家对两正、两反都没意见,问题就在于“一正一反”和“一反一正”到底是一种情况还是两种情况?
  生3:如果我们在这两枚硬币上标上1和2,就会有4种情况了,分别是1正和2正、1反和2反、1正和2反、1反和2正。
  师:看来在列举的时候,用实验也可以帮助我们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这道小小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会在实验操作中得到正确答案。这样的操作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一一列举”策略的应用,还渗透了列举过程中的概率问题,带领学生在“慢过程”中理解知识。
  (责编 童 夏)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形结合即借用简明的图像、符号和标识直观地把理性的算术逻辑关系呈现出来,将过于复杂的图形变化通过系列运算而进行简化,得出一个简约的结论,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见数思形、见形想数、数形结合的意识,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数形结合;直观;概念;渗透;运用;挖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思维。通过“问题为串,练习为线”的教学新模式,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研讨,在研讨中构建知识体系。  [关键词]问题串 练习线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68  【模式简介】  教
[摘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应抓实预习指导活动,以此引发学生调用自身的经验参与学习,还要关注数学阅读、数学实践操作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去探索数学奥秘,从而让学习效率更高。  [关键词]经验;数学;预习;阅读;情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69-02  数学学习是学生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细心捕捉学生出现的各种信息,以灵动的教学机智巧妙地进行处理,使课堂教学绽放灵动的精彩。  [关键词]数学本质 数学思想方法 长方体 正方体 学习经验 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6-027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发展过程,往往会有意外的生成。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灵动的教学机智,将意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几何直观,会使复杂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形象。以“圆的周长”教学为例,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结论,促进学生掌握探究数学知识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核心素养;圆的周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24-02  “
[摘 要]思维是一个人的灵魂,人只有会思维才富有生命活力。以“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为例,在创设情境、操作实验、推理归纳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49-01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思维是一个人的灵魂,
[摘 要]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经验。针对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存在的转化方法单一的现象,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从而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操作;转化;相异构想;圆的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应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所在。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例3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让他们在真实的演练中体味数学学习的喜悦,能够创造性地学习。  [关键词]应用意识;自主探究;数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25-02  应用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摘 要]“鸡兔同笼”问题是中国古代的趣题之一。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 ,可促进学生灵活思考和有效进行数学建模,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鸡兔同笼问题;一题多解;灵活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32-01  【问题缘起】在一次教研活动上,我们数学教研组首先围绕“数学
[摘 要]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三角形单元中的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操作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新知,帮助学生内化新知,拓展新知的应用,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操作 思维 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7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7~78页。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