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性渗透的必要性和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eiriri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语文知识的教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成绩的提升上面,在教学中还要渗透人文性,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主义情怀,只有这样才能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人文性渗透的必要性和途径两方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希望对广大老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性渗透;必要性和途径
  一、 人文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必要性
  人文内涵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的尊严维护、价值追求、命运关切等,是珍视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精神文化现象,肯定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一) 语文教学缺乏价值观引导
  部分老師往往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太过于追求成绩,以“成绩”为中心,“中考”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让学生刻板地死记一些必考的语文知识点,他们认为学生取得的成绩就是衡量语文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形成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不予理会了。这种僵化的教学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但是却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语文教学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人文教育的渗透,把学生内心里面的真、善、美引导出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 教师只是浅层次教授知识,没有深层次挖掘人文精神
  选进中学课本的每篇课文,都是有一定原因的,专家们选编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中考”,为了“成绩”,而是这篇文章的确可以与学生内心发生碰撞,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但是部分教师往往只是注重讲课文,只是讲知识点,并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怪圈”,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人文精神的挖掘,将学生的思想、人文素养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 教师不能摆脱课本的束缚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坚持以课本为中心,不能走出课本,认为只有教好课本,才能够让学生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其实生活、实践都是很好的教材。教师可以放开胆子,大胆创新,走出课本,走进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只有学生拥有足够的经历,有足够的阅历,学生才会有更加宽广的视野,才能够对语文课文、对文学世界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也才能够感受作品里面渗透的人文精神。
  二、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
  (一) 转变观念,在教材中深挖人文精神
  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走出以“成绩”为中心的怪圈,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单教授课本知识,而是把学生内心里面的“真、善、美”引导出来,让学生成“人”。为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挖掘人文精神,把人文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使语文教材与人文教育深度融合,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有价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塑造作用,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领,让学生内心里面充满阳光,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体会到“人间的温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初中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而定的,每篇文章都有一定价值取向,为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挖掘文章中的价值。不同文章其侧重点也各不相同,这时候,老师就变得更加重要,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学生价值观的引路人。在教师对文章的深度解读下,学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对与错,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过硬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挖掘文章蕴含的意义和价值,人文素养才能在课堂教学之中有较好的渗入。
  (二) 走出以“课本”为中心的模式,引入更多优秀文学作品
  初中语文老师的目光不能仅仅停留在语文课本上面,课本之外的大量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高尔基说过:文学归根结底是人学。文学作品创作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的智慧,丰富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首先是人学”。由此看来,课外文学作品就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二者不论是起点、还是结果都在强调对人的关注。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眼中有人”,其次,教师要大胆引入课本之外的一些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品读,通过探究阅读,学生或多或少会在脑子里面荡起一丝涟漪,甚至通过文本对话会碰撞出“火花”。
  (三) 引导学生用笔书写自己的感情世界
  教师不能只在课堂上去分析、挖掘人文精神,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把自己的情感世界用笔写出来,而鲜活的素材需要睁大眼睛,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生活中,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当然,教师要在学生写作过程当中给予指导,让学生多表达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具有浓郁的人性光辉的人和事,杜绝学生表达一些消极、非人性的东西。写作实践,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与道德修养的提高,长此以往,会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关爱,更加热爱生活。
  总之,教育者眼里一定要有“人”,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跳出传统以“成绩”为中心的怪圈,通过课内引导和课外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把学生内心里面的“真、善、美”真正引导出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张果.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探究[J].时代教育,2018(6).
  [2]葛圣东.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渗透[J].学周刊,2014(5).
  [2]魏伟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J].读与写杂志,2017(7).
  作者简介:魏秀珍,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莲麓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的实施中需要规避一些误区,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群文之“群”的界限、受者(学生)的接受能力、阅读规律和认知规律、群文阅读中的核心能力、各种阅读方式的灵活应用和结合等,都要审慎考虑。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单元教学;认知规律;导学  群文阅读,首先促使教师对教材的定位做出改变,教材将被视为一个入口,指向特定主题的更深入、更广泛的阅读空间,不仅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更在于引发
摘 要:兴趣爱好是孩子们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小学作文的启蒙,老师必须巧妙地设置一些精彩环节,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和灵活的方法,激发孩子们写作欲望,从而让孩子们养成:细心观察游戏情境;亲身体验情境乐趣;准确表达乐趣情感。  关键词:巧设情境;寓教于乐;作文教学  一、 拓宽观察情景,打开想象思路  小学作文教學中怎样通过拓宽观察情境来打开孩子的思路呢?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从丰富情境
颗粒成群地在有限空间内运动构成干涉沉降。颗粒的干涉沉降除受自由沉降因素的影响外,颗粒与颗粒之间以及颗粒与管壁之间都直接或间接地有着附加作用。该文对锥形垂直管中均匀
高浓度粒料水力输送主要有批量水力输送和连续水力输送两种输送制度。该文分析了水力输送的流态及其形成条件,介绍了管道冲洗与主泵启动、搅拌贮浆槽容积的确定方法及主泵的调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中最基础性的一门学科,关系着学生以后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影响深远。而语文作文一直是小学生的烦恼,“无词可写”和“无例可举”是大多数小学生在写作方面的通病。本文旨在对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对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一、 目前小学生在语文作文方面的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其中包含着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各个民族、各个朝代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为了实现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传承,就需要将传统文化和中国的现代教育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學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有效途径  一、 引言  传统文化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