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例脑出血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v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63例脑出血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住院部收治的63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3)和对照组(3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并辅以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χ2=5.91,GCS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肿量比较t=2.47、28.22、5.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受损神经功能以及昏迷情况,促进疾病转归,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脑出血;尼莫地平;醒脑静;临床效果
  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部发生出血,其发病主要与大脑内部血管自身严重病变以及动脉发生硬化相关,大部分患者发病时血压处于急性上升状态,造成脑血管破裂继而发生出血,是临床危急重症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特别是重症患者,其致死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1]。脑出血患者的治疗目的在于对颅内的血肿进行清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如何促进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消退是临床医学的关键,为此笔者对33例脑出血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治疗并与单一用药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对比,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住院部收治的63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进行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2],男性37例,女性26例;其中42例有高血压病史;年龄在53~77岁,平均(66.1±4.5)岁;行颅脑CT检查结果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出血,其中25例基底节出血、17例丘脑出血、13例脑叶出血、8例小脑出血;出血量在20~138ml,平均(78.3±41.6)ml。根据临床治疗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3)和对照组(30),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分组意义。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脑肿瘤患者、严重痴呆及精神病患者、中重度昏迷或是脑疝患者[2]。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式
  所有病患均接受常规治疗,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给予氧气吸入及镇静治疗,适当拍背翻身被动活动肢体。根据病患的情况进行甘露醇降压脱水治疗,保持血压的稳定,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酸碱平衡。对照组患者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入院后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西安德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543)10mg+250ml生理盐水静脉续滴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2020564,2010-09-30,5.0ml/支)20.0ml加入生理盐水中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
  1.3疗效判定指标
  根据《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对疗效进行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91.0%~100.0%——基本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46.0%~90.0%——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0%~45.0%——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0.0%~17.0%——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形式表示,并进行χ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值<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总有效31例,对照组总有效25例,两组患者的疗效分析,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注: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的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后GCS昏迷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血肿吸收量比对照组大。具体分析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GCS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量比较(χ±s;分)
  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GCS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肿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出血指的是机体其他器官、系统或是颅脑疾病引发的大脑内部的实质性出血,病情发生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早期血肿体积的增大,48.0h后病情的恶化主要是因为脑部发生水肿;脑出血导致的神经损害常常是因为血肿发生占位对脑部组织造成直接的损伤[4]。脑出血过程中病理变化最主要是由血肿自身和其继发性脑水肿、脑出血引发。目前临床认为脑损伤的发生主要是血肿周围脑血流量下降而引发,临床治疗的关键在降低出血量,促进血肿吸收[5]。
  本文研究中,采用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并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与对照组的80.65%相比较高,组间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联合用药方案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高。治疗前两组患者在GCS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肿量上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大脑功能,恢复清明,并有效促进血肿的吸收。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的rcBF下降具有逆转作用,可选择性透过颅内血管,属于临床极强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并与相关受体发生可逆性结合,调节钙离子进入平滑肌,缓解血管痉挛,改善患者脑部血流。并降低钙离子内流,减轻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6]。醒脑静对中枢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水肿的情况,对炎症介质进行清除,改善脑部缺血缺氧的情况,减轻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具有抗氧化的功效,协助甘露醇进行氧自由基的清除,缓解Ga2+超载;同时其还具备增强组织耐缺氧能力、抗凝以及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平衡的作用[7]。对脑出血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其昏迷情况,加速血肿的吸收,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培霞,刘志英.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出血66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1(13):121-121.
  [2] 王引明,胡玲玲,孙钧铭等.醒脑静对脑出血患者S100B、神经肽Y和脑水肿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8):1473-1475.
  [3] 张青,谢晓丽,王其新等.醒脑静合生脉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内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1):243-247.
  [4] 黄旭华.尼莫地平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68-3669.
  [5] 李超平.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5):144-145.
  [6] 江明庆.尼莫地平对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08-3209.
  [7] 王旭东,张均.醒脑静对脑出血后水肿的影响和疗效[J].江苏医药,2012,38(2):237-23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80例(92眼)患者,根据术式分为P组(复合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47眼,T组(复合小梁切除术)45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压、房水流畅系数(C值)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P组视力提高占74.5%,T组视力提高占37.8%(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对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较好疗
期刊
摘要: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的常见并发症,是由于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或者之原发于胸膜的恶性肿瘤所致,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本文简单介绍了如何有效地控制患者胸腔积液、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等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进展,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并涉及内、外以及放射科,但这些治疗对患者都有一定的适应征与副作用。以下就综述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进展研究。  关键字:恶性胸腔积液、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明胶海绵甲硝唑复合制剂疗法,实验组予以派力奥软膏疗法,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59%)明显优于对照组(78.38%),出血指数、牙龈指数(1.32±0.42,1.12±0.36)优于对照组(3.12±0.54,2.7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病变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例子宫切除术后发现盆腔囊肿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观察其疗效,并作随访。结果:治愈10例,显效13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良性病变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囊肿,应结合前次病变,妇科检查,超声影像及血清肿瘤相关抗原,初步明确囊肿的性质,结合中药治疗,大部分可免去再次手术。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后 盆腔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在碘缺乏病防治中的作用,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8月一2013年2月,在陕西省随机抽取36个县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分别在每个项目县各抽取3个项目乡。每个乡在中心小学校4-6年级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活动;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在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调查中,每个项目乡各抽取1所中心小学校,每个小学校各抽取1个班级5年级学生30名,在每所学校所在地各抽取1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BPH患者应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132例高血压合并BPH患者,在延续既往降压方案(除外α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下应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观察其疗效、对患者血压的影响及不良反应。 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患者IPSS评分、QOL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 结论: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对高血压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需手术治疗非外伤性外科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断方法,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36例需手术治疗非外伤性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痛病因、诊断、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36例患者确诊急性阑尾炎103例,胆囊炎62例,急性肠梗阻49例,消化道溃疡穿孔38例,胆管结石伴胆管炎37例,嵌顿疝14例,消化道肿瘤穿孔13例、肝癌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3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91.67%(33/36);术中出血量平均(503±20.3)ml;住院时间平均(25.6±3.4)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4.2±1.1)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3/36);随访
期刊
摘要:在临床上桡骨远端骨折非常常见,在其治疗中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则综述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的LCP治疗现状。  关键词: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LCP治疗  急诊骨折患者中,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约占到总人数的17%,因此其在临床非常常见。尤其是在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和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数量也有显著上升。其中L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奈替米星治疗胃肠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76例胃肠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诺氟沙星、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奈替米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2.11%(35/38)、5.2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