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为世界命名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no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5日,年逾八旬的王蒙先生受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之邀,做客该校真知讲堂,为师生们奉上了一场题为《永远的文学》的精彩演讲。本刊记者记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让我们给世界命名
  文学在当下并不是特别热,但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越愿意谈一谈我对文学的体会。我这辈子读过的第一本书是《小学生模范作文选》,那大约是在77年前,我上小学一年级时。还记得书里第一篇作文是《秋叶》,里边的第一句话是:“皎洁的月儿升上了天空”。就这一句,就让我特别激动,因为小时候我常见到月亮,那时候的北京也没有什么雾霾,月亮特别亮,但是又和太阳的亮不一样,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一看到“皎洁”这个词这么好,就记住了。从此一抬头看到月亮,总会非常兴奋地想到这个词。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又了解了一个重要的词:光华。古人有诗云: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样的吟唱,到现在仍感动。由皎洁与光华二词,我开始知道了怎样给日月命名。而我们怎样给爱情命名呢?要知道,“爱情”这个词出现在中国并不久——古人很少将“爱”与“情”二字连着用,要让中国人说出一个“爱”字来很难,似乎这样太露骨,中国人更习惯只说一个“情”字。此外,中国人还喜欢用一个字:思。用“想念”来代替“爱情”,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命名。试想,我在十几岁追第一个女生时,打死也不会说“我爱你”,那好像是一种冒犯,但可以说“我想你”。一个爱情,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命名。有位香港人曾經告诉我,他们那边爱说:“我好中意你呀。”中意,和北方人说的“喜欢”“欢喜”差不多。但也有的命名让人产生反感,比如把恋爱说成“泡妞”,怎么那么流里流气、煞风景呀!同样,爱情到了阿Q那儿,就成了“困觉”。看《阿Q正传》,我最遗憾阿Q没能和吴妈结为连理,俩人儿挺合适的,就是阿Q的文学修养太差了,他这样一表达,好好的求爱就变成了骚扰。如果阿Q懂得命名,他本可以背诵一首徐志摩的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时,吴妈就算对不上诗,至少可以唱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说不定俩人儿就成了。文学可以改变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行为的性质。在徐志摩的诗中,有多少符号代表了爱情呀:投影、讶异、欢喜、相逢、交汇、光亮。不同的词带来不同的感受,或是美,或是丑,或是高尚,或是轻薄甚至侵犯与侮辱。通过命名,人用语言符号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而且这语言中增加了人的因素。
  我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感想,就是对“别来无恙”这个词特别感动。也不知为何就使我感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当已经身为秦国宰相的范雎故意穿着破衣去拜会当年的仇人须贾时,须贾的第一句话是:“范叔固无恙乎!”时光荏苒,年华似水,连老对手也会产生一种感情。《三国演义》中,曹操在华容道遭遇关羽,赶忙问候:“将军别来无恙!”一句话就使关羽想到曹操昔日之恩。按说,这句话并不方便在日常生活中用——“你最近没生病吧?”谁这样说话呢!所以,它为什么给我这么深的印象,我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经过命名,世界对你不再陌生,而你也获得了从某个角度去体味、爱恋它的机会。这个世界,经由文学,被命了多少名?给了人类多少趣味、认识、记忆,产生了多少情感?所以说,怎么能没有文学?
  通过文学编织我们的日子
  1953年,我19岁时,写下了处女作《青春万岁》。还记得小说前边的序诗:“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事实上,是文学把我们的日子又重新编织了一遍,通过文学我们表达对生命历程与过往经验经历的珍惜。就比如那时,我为什么要写作?因为作为一个青年,我亲眼目睹了旧社会的灭亡、新社会的诞生,我们曾有一个非常光明的底色,我感受到那种青春的激情,便通过文学,通过描写与记录,表达对那些转瞬即逝的日子的挽留之情。我们看《红楼梦》,永远感觉林黛玉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贾宝玉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好像他们永远不会再老了,他们青春的形象留在了《红楼梦》中,多少年后再看,仍然栩栩如生。
  我们对于生活的记忆,经过编织写成文学作品,还会有不同的味道产生出来。比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它的内容很简单,但经过诗人的重新编织,就不一样了: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传达了诗人无限的怅惘。
  我还佩服一些作家对于人生的看法,简单通俗但味道深厚。比如老舍先生在话剧《茶馆》里写茶馆老板总结人生:这人啊,年轻的时候牙口好,没花生豆吃;等老了,花生豆很多,但他却没牙了。这种对于人生况味的总结,你很难找到如此通俗又生动的一句话。人们年轻时有能力但没资源,年老了有资源但没能力了。当人生经验变成文学时,增加了许多味道。
  苏联作协书记法捷耶夫写的《青年近卫军》,是我年轻时最爱读的书之一。它写一批年轻人自发组织游击队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故事。人们都说好,但到了斯大林时期,斯大林认为这部作品有缺点,没有体现出党的领导,提出改一改。法捷耶夫非常尊重斯大林,就改动、添加了一段。他写一位老共产党员在德军逼近时,找几个基本群众户来部署抵抗运动,想到的第一个人是自己年轻时追求过的一位红军女战士,现在是集体农庄的一位农民。几十年没见,那女人一见他便说:“是哪一阵风儿把你吹到了这里?”之后,女人对眼下的生活发了许多牢骚。老党员觉得这人不行,听完没说话便走了。接着他找到另一个人,这人热烈欢迎、热情接待,但事实上他是一位花言巧语的骗子,老党员从这时起一步一步地把自己送到了敌人的枪口下,而那位发牢骚的女人反而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对党的忠诚。当时文坛普遍认为法捷耶夫不必要改,即使如此,这段改动仍使我感动。发牢骚的女人是把老党员当知己才对他说真话的,法捷耶夫这样写,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说真话,不希望人们因为说真话而不被信任。   文学的想象提供了极致的可能
  我们通过文学编织日子。但还有另一种情况,即一个个日子通过文学而发展到极致、发展到绝对化,让人惊讶、震惊甚至大喊大叫,这只有文学能做得到。
  《红楼梦》如何交待宝黛二人的前世今生?作者说黛玉本是绛珠仙草,宝玉本是神瑛仕者,仕者以仙水浇灌了仙草,仙草来世以眼泪相报答。这显然不是从日子里编织出来的,这是从想象里出来的,且达到了极致。
  我年轻时看过印度的一本书叫《二十夜问》,我很奇怪为什么在国内它没有再版。它的故事有点像《图兰朵》,但比后者极致、绝对化得多。它写一位美若天仙且才高八斗的公主,规定求爱条件是:王子要连续20天向公主提问,若公主都答对了就杀掉王子,若有一题答不出就嫁给王子。结果前来求婚的王子们一个个都死了,最后一位王子连续提问19天,提的都是最神奇的问题,但也无法难住公主。直到最后一天,他突然就想明白了,他说:“从前有一位美丽的公主,要求前来求婚的王子连续提问……请问应该向公主提什么问题呢?”没等他说完,公主就走下来和他热烈拥抱。这个提问有点类似于数学上的一种悖论,使公主无法作答。接下来两人坠入爱河,书里有许多性爱描写,当两人达到最高潮后,公主说:我们已经获得了最极致的幸福,请把我们的灵魂收走吧!然后天上咔嚓一个雷打下来,把俩人儿劈死了。这在现实中简直不可思议。类似于这样达到极致的故事,还有《一千零一夜》。在《一千零一夜》中,文学克服了暴力,战胜了兇恶,感动了豺狼,使生命得到了依靠。
  美国有一部电影叫《天才捕手》,写作家与编辑之间的故事。电影以美国经济大萧条为背景,电影中一位作家问:我们写这些有什么用?编辑安慰他道:本来有很多人准备自杀,看了你们的小说,觉得先不必急着自杀,又活下来了。是的,你说文学有用吗?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用处。可你要说它没用,它居然能使人活下来。当然,文学也有一个最直接的用处:能教会人们写情书(笑)。
  文学本身带有一种革命性,同时,也恰恰是这种革命性使文学达到了极致。海南师范大学让我给大学生们推荐一本散文集,我就推荐了《共产党宣言》。请感受一下它的文字:“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联合起来了。”你能感受到这是政治话语吗?这就是文学话语。这些词上哪儿找去呀?太厉害了!作为抒情散文达到了极致。
  契诃夫有一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非常有名。这还不是他成熟期的作品,只是他成长期写下的带有滑稽色彩的故事。但看完让人感叹:小公务员太可怜了!故事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人生差别、地位差别,达到了极致。还有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事实上一根火柴的微弱火苗不可能让小女孩暖和过来,但作者写她一根根划亮火柴,在火光中幻想各种暖人的画面,第二天早上,小女孩冻死在墙角,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这种温暖幻想与冰冷现实的反差,也达到了极致。所以说,文学的想象提供了极致的可能,提供了绝对的故事,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思想、精神又将多么贫乏。
  当然,也有需要警惕的事,那就是,极致的故事很容易成为套路,而一旦成为套路,文学作品的水准就会降低。中国传统文学里有许多套路,比如评书每回末尾必留一个悬念,小说里清官遭陷最后总是胜利,忠臣之子逃亡总会被美貌小姐搭救并以身相许等等。印度有篇小说,写一对青年夫妇在乡村过着恩爱的生活,后来男的到加尔各答去打工,一去不回。妻子历尽千辛万苦找过去,却发现丈夫已经因为吸毒偷盗等恶行而被关押在收容所。岁月把曾经的美好都消蚀殆尽,这篇小说的套路和《胭脂扣》一样。
  前一阵子,以色列作家奥兹的《乡村生活图景》获得了京东文学奖。我参与了评奖。这篇小说也爱用“悬念”这一套路,每个故事都有悬念,但不同的是:直到最后悬念也没有解决,让你自个儿分析去,这马上就给人感觉不一样了。所以说,文学要突破套路,反套路。
  文学是恩维的艺术
  思维分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不管哪种思维,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人的思维很难离开语言符号。但语言又是最不直观的,所以人们会通过文学创作,将语言写成文字。现在有些人瞎起哄,说文学将会消亡。理由是,现在的多媒体发达极了,人们能够直观接收许多信息,就比如看完《红楼梦》的人有限,而看完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人却不少。他们认为,看书多费劲呀,所以书会消亡。
  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读书的时候,人的思维强度会胜过看电视听广播的时候。孟子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他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人们通过文学获得思想,获得深度,从而解释这个世界并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虽然现在读文学的人比看影视的人少,但文学仍然表达着人类对自己、对世界的种种经历与经验,对这一切一切的感受与思考。同时,文学和理论性的认识又不同,它里边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作家韩少功说过:想清楚的就写论文;想不清楚的就写小说。
  这方面的例子,除了奥兹的小说以外,还有当代同行高晓声的小说《绳子》。这篇小说写土改时,某村要批斗恶霸地主,之后将他枪毙。枪决前,需要把他绑起来拉到刑场。小村非常穷,到处找不到一条闲置的绳子,人们就向一位青年干部借他的行李绳,并表示只是用一下,绝不会弄上血。青年干部总觉得这事很别扭,但又没理由不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事件,磨磨蹭蹭之后还是把绳子交了。没想到第二天根本没人想起那绳子,批斗结束时地主已经被斗得不成人样,根本没费力气就把他拖到刑场枪决了。待人们把绳子还给青年时,青年看着那条绳子,忽然感觉自己成熟了。文学作品,有的主题思想非常明确,有的则不是。像这篇《绳子》,说不清什么意思,却让我念念不忘。
  最后我想说的是,河北是一个爱文学的省份,出了许多知名的作家。而河北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精神,也通过文学语言而成为一种符号,表达着燕赵大地的风格与况味。不要相信文学会衰退、会灭亡,不管那些直观的东西多好,语言文字以及文学作品,将永远是艺术中的硬通货。文学能丰富并推动我们的思维,我们对文学的热爱与珍惜将永远不会消失。
  (本文图片由彭世团摄)
  编辑:郭文岭
其他文献
自从那天晚上在打麦场出事后,银珍恨不得快点给小素找婆家,为儿子小海换媳妇。  这是那些年村里新时兴的习俗,名曰“换亲”。就是甲家的女儿,嫁给乙家的儿子,乙家的女儿呢,再嫁给甲家的儿子,这么一交换,双方的儿子都有了媳妇,皆大欢喜。家,还是这个家,血脉却得以延续。采用这种婚姻方式的大多是成分高的人家,有时有残疾的男孩子,也不得不采用这个办法。  村里有几户换亲的,还有一户是转亲。明面上都过得不错,只有
2006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总人数将达到413 万,比2005 年的338 万净增75 万。而据有关部门预测,2006 年全国城镇可增加就业岗位800 万个左右,加上自然减员提供的岗位,预计全年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 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 万人,比去年增加100 万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如何才能实现高就业率呢?下面几位专家的指点,也许会对求职者有所启发。    
数 字    925 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劳动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06 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6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为76400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5 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2561 万人;第二产业19225 万人;第三产业24614 万人。  2006 年末全国共有技工学校2880 所,在校学生321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 万人。技工学
《水浒》故事背景,徽宗在位时光。北宋经济极盛,河北生态变样。小桥流水人家,绿树环围粉墙。四顾屏张锦绣,林海掩没村庄。近有旧城出土,四十八吨铁钱。铸造多在北宋,徽宗当朝期间。沧州地方治城,竟有如此积攒!可见当年沧州,富裕程度空前。  一部《水浒》传天下,历史沧州被误读:林冲发配蛮荒地,土瘠民贫物不丰。误读掩没多少事?拨云见日看真情。  一条运河,安邦卫国建奇功  五代十国,战争前沿沧州城;长年兵燹,
邱华栋,小说家,诗人,出版有小说集、电影和建筑评论、散文随笔集、游记、诗集等100多种单行本。曾获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上海文学》小说奖、《山花》小说奖、《广州文艺》小说奖、北京老舍长篇小说奖提名奖、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人民文学》林斤澜小说奖优秀作家奖、《十月》李庄杯短篇小说奖、《作家》“金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中骏杯双年奖短篇小说奖等。  蒋蓝,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中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对于职场中的劳资双方而言,利益的纠葛、矛盾的冲突层出不穷。因此,稳定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一列入立法计划就吸引了全社会的眼球。  作为一部与每位职场人士息息相关的法律,《劳动合同法》被寄予了怎样的期望?又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怎样的改变?《职业》杂志与智联招聘特别开展了《劳动合同法》专题调查。    关注度——90%    劳资双方的立场、利益从来都
快乐与工作可以并存吗?  当不少上班族还在为这个问题委曲求全、烦恼不已、频频跳槽的时候,有这样一些企业,这样一些员工,他们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推动着事业和职业发展,把上班这件事变得如回家、聚会一般值得期待。  以“快乐工作”为主题,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智联招聘网联合开展了“2005 ′CCTV 中国年度雇主调查”,以成就感、成长感、归属感为维度,推出了让员工快乐工作的最佳雇主。    百度公
央视《绝对挑战》倾力打造了“百万年薪”十集特别节目,中国第一个百万年薪职位公开电视选拔也隆重登场。想尝试一下应聘者们面对的招聘“怪”题吗?请认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如果你要去近郊的一处旅游胜地,你更倾向于选择以下哪种交通工具:  A 步行  B 自行车  C 公交车  D 租车    2. 你知道你的一名同事拿了一台公司淘汰下来的旧电脑而没有申报,你会:  A 私下里批评他,并设法用最合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所以在今后的几年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是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也最大的改革项目之一。那么,能否稳妥、深入地推进改革,会不会在社会上引起大的震荡,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规范    《职业》: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今年是否有具体的操作办法出来?  郑功成:今年肯定要对收
李丹,笔名舒音,1959年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一个书香门第。李丹的父亲李春秋先生,是著名的书画家。其国画作品曾在《人民画报》《林业画报》《中国画报》等刊物上多次发表。以十九种文字印刷并发行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评论家评论李春秋先生有两绝:一是他创新的中国快速书法,二是对中国国画的创新,他被行界称为“微画大师”。李丹承继父业,深耕画苑,在画种上山水、花鸟皆能,更长于花鸟,尤对牡丹情有独钟,这也许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