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伴随成长 让诗情融入生命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zhe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道出了背诵古诗词对语感的形成与优化所起的积极作用。新课标把优秀诗文的背诵要求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初中阶段80篇。以下是我围绕这一目标实施中的几点体会:
  
  一、分散背诵篇目,化整为零
  
  160篇的优秀诗文背诵任务,不是小数目,不可能在一两个学年里突击完成。因此,从第一学段开始,我就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背诵课文篇目以外的诗词若干篇。每册中都有一两课古诗学习,学习这些古诗的同时,我都会推荐作者的不同诗篇,让学生在课外一同背诵。另外,每年寒暑假,布置5到10篇的背诵作业,依据课标中推荐的篇目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另外增补优秀诗文篇目。这样一来,只要学生每学期的背诵数量都达到要求,到五年级下半年,大多数学生的背诵篇目已达到或接近160篇。课外背诵的篇目虽然不像课本中的讲授篇目,学生也许不能更多地理解诗意,有“囫囵吞枣”之嫌,但这样的“枣”吞下去,虽然暂时不能被消化,但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吞“枣”者随时都可能进行反刍和回味。文以载道,古代诗词里蕴含的不仅是语言的古典美,还包含着数不尽的人情美、风光美,更寄托了多少古人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以及富于启迪的哲学思想。试想,一个只背了一两首古诗词的孩子,日后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功底怎能和一个儿时背了一两百首诗词的孩子相提并论?
  
  二、多方鼓励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中阶段是学生无意记忆最强的阶段,也是强背古诗的黄金阶段。这时候背诵下来的东西,可能终身不忘。因此,激发孩子的背诵兴趣就成了这项工作的主要途径,做法如下:
  1.在中高年级,结合教材中有关古诗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诗朗诵比赛,在赛前一个月给出朗诵篇目,给足背诵时间。因此,每次这样的比赛之前,就会出现全班积极背诵的场景,孩子们争强好胜,哪个组都不想落后,平时背诵相对落后的学生也不甘落后了。此时,我不禁想起一句话:“过程远远比结果重要。”活动的良好效果可以从学生忙碌的准备过程中看到。
   2.引导学生寻找古诗词中的美。寻找春夏秋冬,寻找山水花鸟,寻找表达思乡、友情的名句。学生在分类寻找中进一步发现和感受古诗词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
  3.不吝赞赏,鼓励背诵与运用。古诗中有许多关于劝学的名言以及关于人生的警句,有悟性的孩子在作文中会恰如其分地引用一两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在讲评时会赞赏学生这种学以致用的做法。我告诉学生:“课后多背诵优秀古诗词,既丰富自己的语言,也充实了自己的习作材料库,当我们的语言充满诗意的时候,我们的心以及我们整个人也会充满诗意,古诗词中的美好情景,以及积极向上的态度将会融入我们的生活,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渐渐地,学生的作文里,有更多的诗句在“跳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落实课标要求,拉网式复习
  
  当学生进入六年级的学习阶段,诗词积累已达到一定数量,大部分学生在前五年里已背诵了课标要求的篇数,只有少数学生没有背完。“温故而知新”,在小学阶段最后一学年里,有必要让学生对已背诗文巩固记忆,还没达成背诵目标的学生补上缺漏。我采取的是“拉网式”复习方式,要求逐个过关。具体做法是:从六年级开始,每天复习一首古诗词,由值日组长负责抄写在黑板上,学生抄写在积累本上,每节课前读几遍,当天要在组长处背诵过关,并且每个周五由教师选择本周复习的古诗之一进行默写。因为是复习,大多数学生通过课前的诵读,都能够顺利完成背诵和默写任务,极少数学生需要教师课外花精力督促完成。经过一个多学期拉网式的复习,这一“工程”便可圆满完工。紧接着,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类诵读古诗文,按主题分类,按作者分类,按描写的事物分类。这样的分类背诵,孩子脑中产生的是联想与思考将有利于文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四、背诵带给学生的自信和喜悦
  
  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总复习开始了,那天,我发下一份关于古诗词知识的复习卷。孩子们拿到卷后,我分明看见他们喜形于色的表情,看着孩子们脸上的那份欢喜,我又怎能不喜在心头呢?我相信,孩子们带着这份自信和热爱,一定能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历史,把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化作自身的人文修养,化作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紫阳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其他文献
系列作文强调篇与篇之间从形式到内容的有机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取得成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 有利于深化主题  通常的作文训练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使学生对中心思想的认识难以深入,不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采用系列作文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因为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如成人深刻全面,学会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过渡,最后由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催化是能源转换、环境保护、化工合成等领域中的重要过程,理性设计与可控合成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剂一直是催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从原子、分子水平表征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并没有取代本土文化,二者是以一种共生的关系存在.“文化杂交”、“文化杂种性”的概念正是反映这种文化现象。在全球化加剧的今天,各民族相互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已被教师接受,我以为“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不能为读书而读书,使读停留在读通、读懂的表面层次上,而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读,注重读的实效性。落实“读”要做到“三要”,要有目的性、层次性,要有教师的指导,要积累并内化运用。    一、要有目的性、层次性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发展的现状,认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重新回到财务核算和监督。传统的高校报账流程有碍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因此本文从操作规范、降低时间成本、服务、监督管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优如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有消极的一面.在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对于一年级的写话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写话。  通过实践,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描写、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一手资料,写
福寿文化是五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福寿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但使福寿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也有力促进了城市或地方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从2006年开始,桂林永福县每年都举办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