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客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其对传统的人类信息的沟通、传递和传播等模式起着翻天覆地的变革。从博客现状和发展趋势看,博客写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很多学生和教师逐渐把博客作为英语写作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反映了很多教育工作者和被教育者开始热衷于利用传播快、流传广、开放性和交互性等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科技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对何谓博客、博客兴起和发展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源自何理论基础,与传统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哪些特征等研究甚少,笔者拟结合多年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经历,阐释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博客的定义及其用于教学的研究情况
“博客”译自英文单词“weldog”,原意为网络日志。自从被著名的IT评论家方兴东首次使用以来,迅速被广泛传播和使用。2002年是我国国内博客网站的蓬勃发展期,被人们称为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沟通方式。博客内容一般简短且由经常变更的张贴组成,是个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其内容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和关注度的高低安排,内容多有文字、图片、音频和多媒体视频构成,一般有主体、内容和超链接构建成的页面,囊括了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反映了博主的个人特质和大众对博客的热衷程度。
字博客兴起以来,博客教学逐渐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许多教师通过博客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发布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博客了解自己所要学习内容的要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很多学生也喜欢通过博客把自己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呈现给老师和同学。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为视角,博客的兴起可以使学生都能了解到教师对写作课的主题、内容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博客作文,了解学生英语写作在词汇、短语、句子结构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增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泛在性。从国内学界对博客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影响的研究甚少,大多数是以网络技术兴起对教育影响为视角研究博客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而且很多研究成果都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博客能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实证性研究,尤其博客内容的文本特性,如何利用博客引起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以博客作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平台的理论基础和特征的研究甚少。
二、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关于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理论基础跟可谓众说纷纭,但从其理论源头看,方家之众说大致有概念隐喻理论、输入理论、图式理论、支架理论、主位理论、衔接理论、语篇功能理论。语类结构潜势理论等,这些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生长基点和发展趋势,但是都缺乏写作的语言建构和写作过程中的虚拟情景建构。基于此,笔者认为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应为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建构主义可作为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因为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即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视之为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知识不是简单地输送给学生、学生非被动性接受知识、学生为教育的中心等重要论断,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可切实可行的借鉴思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固有的经验性和理性认识,必然阻碍人对新生事物或新知识的接受和重组,若单纯地模仿或按照固有思维模式去理解和表述新知识,那新知识之本原则受到歪曲或背离本质地改造。我国大学生在学习英语写作时,母语思维、母语句式和表达方式应在意识领域中成型,缺乏建构主义理论指引,就陷入表达之冲突而不知如何调和,英语作文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的互动性论断,则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互动,才能提升学习成效。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虽然能随心所欲地沟通和互动,但是间接的沟通方式也会影响沟通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利用博客与学生进行英语作文的教学互动时,应该要翔实列出具体要求和步骤,引导学生遵循英语规则进行合理的句子建构和篇章建构,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英语表述方式,提升学生英语作文水平。
三、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建构主义理论的特征
建构主义理论视域审视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不难看出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节点和共享技术构架成的新写作平台,体现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新特色。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传统模式必须要具备笔墨纸等要素、且保存时间很短,学生对自己英语写作历程难有一个历史轨迹的认识,而且难以体现人性中的自我护短心里。毕竟指出学生英语写作的错误也是对学生的否定,采取博客为写作载体则能克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传统模式的弊端,尽显博客影响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特征。
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具有文本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传统写作教学的文本多数以文字为载体,是无声、无色、静态、平面的文本,无法为人理解文本内容提供视觉途径。与传统的写作文本相比,博客写作则是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介的技术优势,写出超文本的英语作品,写作内容可以是文本、音频、图像、动漫、图形或一段活动视频等。博客英语作文教学的成果不仅有文本形式,还可以有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多样化的文本形式能对人的视觉、听觉起着综合作用,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认识和提高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力。
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具有文字处理便捷性的特征。文字处理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因为载体的局限性,在文字处理上因删除、涂改等变得斑斑驳驳,甚至给人面目全非、不堪入目的感觉,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文本时,往往因为文字处理的缺陷而不认真找出失误之处。博客网络在大学英语写作内容进行文字处理时,能利用超本的无污点特质,在删除、涂改和批注上都很整洁、美观地便捷地将其变成数字化书写,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加之文字处理软件能智能式地指出并修改拼写和语法错误,不仅减轻了学生为查阅单词或短语而耗费的大量时间,还能使学生能从低级的语言层面的焦虑中解脱出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能比较集中地对写作的内容进行构思和对句子表达方式正误性的判断,在写作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写作要求的分析、写作布局谋篇中,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也能缩短教师批阅学生作文内容的时间。
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征。网络时代是开放性决定了博客英语作文内容的开放性,即认可人都可以享受到的信息量基本上是同等的。而网络时代的交互性凸显了沟通过程中人的对等性,不存在面对面沟通的尴尬,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心态。博客英语写作在学习形式、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上更体现学生的个体性和自主性,学生们可以相互沟通、深化对博客英语写作主题、内容和方式的了解,能满足了网上公开或私下交流、网上互评及修改定稿等过程的非线性和循环往复性,增强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增加英语本土文化。在更大的写作情境下完成真正的交际目的。
(作者简介:甘华丽(1969-),女,瑶族,广西贵港人,讲师,贵港职业学院英语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
一、博客的定义及其用于教学的研究情况
“博客”译自英文单词“weldog”,原意为网络日志。自从被著名的IT评论家方兴东首次使用以来,迅速被广泛传播和使用。2002年是我国国内博客网站的蓬勃发展期,被人们称为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沟通方式。博客内容一般简短且由经常变更的张贴组成,是个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其内容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和关注度的高低安排,内容多有文字、图片、音频和多媒体视频构成,一般有主体、内容和超链接构建成的页面,囊括了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反映了博主的个人特质和大众对博客的热衷程度。
字博客兴起以来,博客教学逐渐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许多教师通过博客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发布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博客了解自己所要学习内容的要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很多学生也喜欢通过博客把自己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呈现给老师和同学。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为视角,博客的兴起可以使学生都能了解到教师对写作课的主题、内容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博客作文,了解学生英语写作在词汇、短语、句子结构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增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泛在性。从国内学界对博客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影响的研究甚少,大多数是以网络技术兴起对教育影响为视角研究博客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而且很多研究成果都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博客能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实证性研究,尤其博客内容的文本特性,如何利用博客引起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以博客作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平台的理论基础和特征的研究甚少。
二、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关于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理论基础跟可谓众说纷纭,但从其理论源头看,方家之众说大致有概念隐喻理论、输入理论、图式理论、支架理论、主位理论、衔接理论、语篇功能理论。语类结构潜势理论等,这些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生长基点和发展趋势,但是都缺乏写作的语言建构和写作过程中的虚拟情景建构。基于此,笔者认为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应为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建构主义可作为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因为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即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视之为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知识不是简单地输送给学生、学生非被动性接受知识、学生为教育的中心等重要论断,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可切实可行的借鉴思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固有的经验性和理性认识,必然阻碍人对新生事物或新知识的接受和重组,若单纯地模仿或按照固有思维模式去理解和表述新知识,那新知识之本原则受到歪曲或背离本质地改造。我国大学生在学习英语写作时,母语思维、母语句式和表达方式应在意识领域中成型,缺乏建构主义理论指引,就陷入表达之冲突而不知如何调和,英语作文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的互动性论断,则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互动,才能提升学习成效。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虽然能随心所欲地沟通和互动,但是间接的沟通方式也会影响沟通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利用博客与学生进行英语作文的教学互动时,应该要翔实列出具体要求和步骤,引导学生遵循英语规则进行合理的句子建构和篇章建构,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英语表述方式,提升学生英语作文水平。
三、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建构主义理论的特征
建构主义理论视域审视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不难看出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节点和共享技术构架成的新写作平台,体现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新特色。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传统模式必须要具备笔墨纸等要素、且保存时间很短,学生对自己英语写作历程难有一个历史轨迹的认识,而且难以体现人性中的自我护短心里。毕竟指出学生英语写作的错误也是对学生的否定,采取博客为写作载体则能克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传统模式的弊端,尽显博客影响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特征。
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具有文本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传统写作教学的文本多数以文字为载体,是无声、无色、静态、平面的文本,无法为人理解文本内容提供视觉途径。与传统的写作文本相比,博客写作则是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介的技术优势,写出超文本的英语作品,写作内容可以是文本、音频、图像、动漫、图形或一段活动视频等。博客英语作文教学的成果不仅有文本形式,还可以有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多样化的文本形式能对人的视觉、听觉起着综合作用,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认识和提高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力。
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具有文字处理便捷性的特征。文字处理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因为载体的局限性,在文字处理上因删除、涂改等变得斑斑驳驳,甚至给人面目全非、不堪入目的感觉,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文本时,往往因为文字处理的缺陷而不认真找出失误之处。博客网络在大学英语写作内容进行文字处理时,能利用超本的无污点特质,在删除、涂改和批注上都很整洁、美观地便捷地将其变成数字化书写,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加之文字处理软件能智能式地指出并修改拼写和语法错误,不仅减轻了学生为查阅单词或短语而耗费的大量时间,还能使学生能从低级的语言层面的焦虑中解脱出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能比较集中地对写作的内容进行构思和对句子表达方式正误性的判断,在写作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写作要求的分析、写作布局谋篇中,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也能缩短教师批阅学生作文内容的时间。
博客影响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征。网络时代是开放性决定了博客英语作文内容的开放性,即认可人都可以享受到的信息量基本上是同等的。而网络时代的交互性凸显了沟通过程中人的对等性,不存在面对面沟通的尴尬,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心态。博客英语写作在学习形式、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上更体现学生的个体性和自主性,学生们可以相互沟通、深化对博客英语写作主题、内容和方式的了解,能满足了网上公开或私下交流、网上互评及修改定稿等过程的非线性和循环往复性,增强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增加英语本土文化。在更大的写作情境下完成真正的交际目的。
(作者简介:甘华丽(1969-),女,瑶族,广西贵港人,讲师,贵港职业学院英语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