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习中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联想和想象,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在阅读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未确定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创造性阅读 培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把阅读训练当作重点。
  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说到底,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这种带有读者主观情感和意志的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在创造性阅读中,首先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思维,由一个形象创造另一个形象。例如,周汝昌的《浅说一首<清明>绝句》,对“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作者抓住“纷纷”两字,从雨的特征,雨的精神,雨的境界,多层次进行剖析,指出还有一层被读者所忽略的意思,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不同的读者,会因为身份、地位、心境的不同而赋予“清明雨”不同的内涵,会联想到相关的人、事、物,于是山水草木,云气雨丝等都会在读者的脑海里作出新的诠释。而运用这些联想和想像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我们的阅读训练,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在的联想和想像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联想、去想像,海阔天空,甚至是异想天开。《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当代的中学生们能欣赏其“沉鱼落雁”之美貌,但决不会认同其“小心眼”及病恹恹的娇态,他们会从现代明星中去寻找载体,比如周迅、徐静蕾等,从而形成一个现代版的林黛玉。那是因为同样的作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意义,新的见解。所以,阅读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融合,是一种整体感知。阅读后所产生的心理感触,是个性化的、人格化的,教师无法用任何标准去统一,否则,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泯灭了学生的个性。
  其次,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未确定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开放的图式结构,它存在的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而作品意义的实现是要靠读者通过阅读使之具体化,即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其作品中的空白填充起来,即“排除或填补未定点,空白或文本中的图式化的环节”,使作品的未定性得以确定,最终实现对作品的再创造。课内的阅读训练,就是在教师的带动、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共同实现阅读对象的开放性,并将文中的空白点加以具体化或明确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气氛。同时,尽可能多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天地。
  众所周知,优秀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既是鲜明的,又是模糊的,富有张力,它往往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像,而文学作品的魅力也常常就存在于读者的想像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理就这么简单。如果教师把那些优美的文章进行医学式的解剖,虽则是具体、细致,但却把“活体”分解成“死尸”,学生当然是索然寡味了。面对优秀的作品,教师任何自谓的“精妙”讲解,都是多余的、笨拙的,它不仅破坏了原作的意境,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僵化学生的思维,束缚他们的想像力。比如阅读徐志摩的《再別康桥》,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点,着重于徐志摩短暂的人生经历与剑桥的关联。至于诗意,教师决不能用“1+1=2”去确定,可通过听录音和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感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去体味由“金柳”、“青荇”等组成的意像所蕴含的挚情深意。因为文章的意蕴常常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的,所以说,阅读教育中的“空白”不可缺少,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更多的则是让学生去“意会”。
  当然,这种留有空白式的阅读教育,是需要一定基础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五个层次:认读能力→释义能力→解析能力→鉴赏能力→研究能力。这五种能力,既有其阶段性特点,又有其内在联系。从总体上考察,前三种能力侧重于理性的阅读能力,是一种接受性阅读,属于初级阶段。而后两种能力主要是想像中的情感与理性的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属于高级阶段。但如果没有“接受”,也就无从“创造”。接受性阅读是一种信息的搜集、积累的过程,是一处积淀,又是一种贮备,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否则,创造性阅读就会华而不实,甚至成为空中楼阁。任何文章都是人类认识世界万物的结果,它融合了各学科的知识,当我们阅读科技说明文时,就要借助于生物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当我们阅读朱自清的《威尼斯》时,就需要有地理的概念;当我们欣赏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音乐的旋律就会在我们心中澎湃。
  总之,要学好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关心其它学科,即广泛地阅读,并接受语文以外的知识积淀。语文是个大概念,其内涵极其丰富,其外延无限广阔。语文学习在课内,也在课外。正如余秋雨所讲:“时代的发展使每门专业的内在结构和外部界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足够的整体视野,连专业都很难学好。”因此,这种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是一种积累,又是一种创造,它对学生个体良好素质和人格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黄县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与其它科目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小孩子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方法,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体育课是一门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外进行的特殊学科,它受到场地、器材、气候
摘要:小学阶段的英语旨在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和听、说、读、写的技能,从而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走进世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开阔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 思维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虽然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有的是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意识。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日益突出英语的重要性,对
摘要:小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断深入,这种模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于这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效性,决定于教师的课堂组织,以及个环节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初中英语 小组分析 小组教学  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共同小组努力下,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只有小组取得了成功,个人才能成功。小组学习特
摘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又给语言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困惑,如语文选修课课程目标定位问题、选修课程服务主体问题、选修课程评价公正性问题。新困惑又在滞碍着课程改革实践。因此,审视选修课程实践,对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人文教育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反思,就显得成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 选修课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带来的新变革  1、更新教育理念,重构课程文化。语文教育的着眼点就由知识本身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精心备好课、讲好课,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笔者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而不应只是局限于认识性目标。(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结果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发现。(2)加强数
当前,全国各地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许多学校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在高中历史教学阶段,对于新课标的历史课程该如何把握,如何通过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应该就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识水平、知识层次,进行三段式能力培养。  一、高一阶段着重培养基础层次能力-------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许多高一学生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对基
最危险的,往往最优美;危险与优美,互藏着对方。空中飞行表演,瞬间呈现眼花缭乱、惊心动魄的特技景象。稍纵即逝中,何以能抓住瞬间精彩,取决于摄影者对美的感悟和灵机一动。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从结构上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
摘 要: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力求让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題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 生活实例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本次新课程首先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的价值观重新定位,对计算教学的目标、难度、训练强度及方法都作了相应的调整。  一、在前后比较中把握新课程中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特点  关于计算教学,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它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准确、熟练地计算。而新课程标准对之则有了许多新的要求:  1、计算教学仍然要理解计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