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初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net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诗 教学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是最适合低段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儿童能从儿童诗歌里获得精神的力量,获得内心对于美的体验和享受。儿童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肯定可以成为儿童内心的容器,可以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儿童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1~2年级)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可见,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儿童多学习诗歌,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在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诵读的作用,让儿童在诵读中去感悟。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儿童诗更是如此。反复诵读能让儿童理解语言,欣赏语言,品味诗歌语言的优美,促进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并能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体验。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一、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不仅生动、凝练,而且具有极强的张力。儿童诗的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儿童最易于模仿。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166~167页中《四季的脚步》,这是一首歌颂四季的儿童诗,整首诗语言优美,节奏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极适合儿童诵读的诗作。诗分四节,分别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来临时的变化,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四季气候的特征,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中“丁冬、知了、刷刷、呼呼”等几个拟声词的运用,叠词“悄悄”的反复使用,以及每节末尾的押韵,使整首诗处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之中,诗的语言也具有了音乐美。一般而言,儿童诗比较符合古诗押韵的要求,用韵也比较严格,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诗中拟声词、叠词的运用,也能直接将客观世界的声音和节奏传达给儿童,拉近与儿童的距离,使儿童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二、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
  
  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他们把握对象、接受知识,往往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的,欣赏诗歌的时候,他们总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诗,总是致力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让孩子们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46~47页中《听听,秋的声音》为例,对儿童而言,“秋”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把它具体化为“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代表秋天典型特点的具体事物,就使抽象之物具体化了,从而吸引儿童往下读。当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触摸的形象时,儿童诗歌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拉住了小读者。在这首诗中,诗人用“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几个具体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天来临时世间万物的变化,流露出孩子们对秋的季节的独特感触。诗中通过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意象,化无形为有形,通过浅白的文字,像图书一样描绘出来,使本来抽象的“意”变成了具体的“象”。由此可见,一首好的儿童诗,总是要借助于具体的意象来诠释抽象的概念,使儿童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
  去领会诗中的意境。换言之,意象是儿童诗歌不可或缺的成分。
  
  三、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
  
  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融主客观于浑然一体,创造一种浓郁的情感艺术氛围,把读者引进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论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正是符合儿童心理,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教师的引领下漫步诗境中,借助具体意象去领悟丰富的诗意胜境,欣赏诗歌的独特魅力。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139~140页中《山城的雾》,这是一首意境优美奇幻的儿童诗,借助于多个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把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美丽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对美好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学习这首诗,关键是要体会它的意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大自然的奇幻美。抓住了意境,就抓住了诗作的灵魂,儿童阅读这样的儿童诗,不仅能够获得一种知识,而且能透过这种知识性的描述,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并能感悟到另外一种深意。
  
  四、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情”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现。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各种感观,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第23~25页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儿童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孩子们对雷锋叔叔的深切热爱。在孩子眼里,雷锋叔叔是爱心的源泉,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不禁为诗中流露出的朴素而亲切的情感所打动,爱心就像泉水一样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惬意,愉悦,幸福……儿童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爱的情感氛围之中。儿童诗因为有了情感,自然也就有了生命。由此可见,“情”是诗的根本,儿童诗必须缘情而发。
  总而言之,儿童诗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为初入学堂的儿童提供了学习语言的范例,它承载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通过儿童诗歌的教学,儿童的发音会更加准确,语汇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在儿童诗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撞击出学生的睿智火花。
  
  参考文献:
  [1]夏登高.试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赏析.小学语文教学,2006,(4).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周小芳.谈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7,(1).
  [4]陈晖.儿童诗歌的阅读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7,(7).
其他文献
[摘要]: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更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一条纽带。只要有爱存在,教育就有可行性,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爱这个字在教育中的作用无可比拟,尊重是爱,宽容是爱,赏识是爱,关注、惩罚亦是爱。如果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多一点爱,教育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爱 教育方式 班级管理  人类永恒的话题里有一个字眼,那遍是:爱,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对教育而言,爱更是教育
【摘要】从分析抓不住“牛鼻子”、“种了别人的地”、把学生当演员、“电脑糊弄人脑”四个现象,说明语文最本真的一面就是追求简约,而抛弃功利引诱下的假、大、空。阐述了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简约。  【关键词】语文教学 简约语文 教学原点  一个绿意明媚的日子,孔子携弟子多人来到泅水之滨,齐聚畅谈。话题从“水之德性”“水之志向”“水之情义”一直走向“水之善施”。完毕,他们在古琴声中载歌载舞……“春风化雨不留痕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但是,很多中职财会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却没有相应地得到调整和改革,这样势必造成了专业发展的一些瓶颈。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开发适合中职财会专业需要的教学内容,成为我们当前教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财会 课程设置 思考    一、传统的课程设置情况  1.课程设置的目标过于单一  目前我们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围绕对口升学
【摘要】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引导艺术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阅读 引导 改革  目前,语文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很清晰。但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些都严重地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活动不能适应时代
[关键词] 语文 生活 学生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因此,语文课应走进生活。  一、记叙文——述生活中的“情”  “人非草本,孰能无情。”感情在人们生活中,都有自然地流露。亲情、友情、爱情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情”,就成了记叙文丰富多彩的题材。我在讲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之前,就用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方式,请学生讲述他们与家里人之间发生的一件特别感人
【摘 要】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换句话说,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四放开”、“三尊重”的创造教育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创造教育环境 “四放开” “三尊重”    环
【摘 要】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体例新颖,内容简洁,是一套符合课程改革方向的好教材。尤其是选修3,课本把原来夹杂在各章节的战争内容单独成书,并用和平的全球史观来阐述,可以说是人类认识历史的巨大进步。但在研读的过程中发现,好教材也同样未达到完美的境地,笔者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人教版选修3 教学内容 分析    一、朝鲜战争一课    新教材的内容虽然简洁,但仔细分析,它的内容阐述不够详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高中开设游戏制作选修课的背景及开设可能性,并进行了游戏制作课程的设计。在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开设游戏制作选修课课程,通过实践探索高中开设游戏制作选修课对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在游戏制作中获得成就感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游戏制作课程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中开设的区别,为今后开设游戏制作方面的选修课做了很好地尝试。  [关键词]游戏制作 选修课 课程设计 R
[摘要] 针对目前的学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关爱、谦让,更不懂孝顺。教师应关注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学做小主人,旨在把孩子培养成“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感恩 学生 德育家庭作业    教育的“教”字,左边是“孝”字,右边是“文”字。这阐述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文化,孝字教育、品德教育同样重要。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长
(浙江省永嘉县上塘镇东岸小学,浙江 永嘉)    一、背景说明    《快乐合作的事》,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三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本单元以“团结合作”为主题,教育学生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二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信心,依赖性重,合作意识淡薄,因此,我将这节口语交际内容安排在了一个又一个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去倾听、表达与交流。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