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3020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分析抓不住“牛鼻子”、“种了别人的地”、把学生当演员、“电脑糊弄人脑”四个现象,说明语文最本真的一面就是追求简约,而抛弃功利引诱下的假、大、空。阐述了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简约。
  【关键词】语文教学 简约语文 教学原点
  一个绿意明媚的日子,孔子携弟子多人来到泅水之滨,齐聚畅谈。话题从“水之德性”“水之志向”“水之情义”一直走向“水之善施”。完毕,他们在古琴声中载歌载舞……“春风化雨不留痕”,一番为人之道在不知不觉之中化入众人心田。民主的对话、智慧的碰撞、思想的交锋,这就是充满智慧的教育场面,没有灌输,却“于无声中见惊雷”。然而,返观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种种异化的现象不免刺痛我们的神经。且看以下课堂情景,便知情况堪忧。
  现象一:抓不住“牛鼻子”
  一位老师在教学《观潮》时,安排了这样的过程:看《钱江潮》视频、听录音读课文、齐读课文、画画大潮水、演演观潮情景、老师讲解关于水龙王的传说、诗朗诵。这堂课可以说融合了电脑、音乐、科学和美术等元素。经这位老师这么一折腾,一篇很简单的课文就变得高深莫测了。这种繁琐哲学,仅仅为了一个外在漂亮,显得“水性杨花”而没有语文味。
  现象二:“种了别人的地”
  新课改有个响亮的名词:课程开发。于是,一些老师在教学时盲目地拓展教学视野,课上也作一些精心的调控,为的是让出时间给学生以课外信息,抑或是向听课老师展示自己的知识广博。也许嘴里还念叨着“精彩不容错过”!结果语文课变成了科学课、美术课,这叫“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现象三:把学生当演员
  也许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许是为了给听课的老师一个惊喜,我们的老师绞尽脑汁进行花样翻新,许多课堂看似热闹,但实效甚微。甚至有些老师常常会把现成的课本丢弃在一边,就匆匆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与辩论,很多东西可能还是课前所准备的。殊不知,这恰恰丢掉了语文课堂中的本真——语言的诵读、感悟与应用。
  现象四:“电脑糊弄人脑”
  多媒体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空间,但是现在不少老师认为不用课件就是传统课。不论合不合适、需不需要,统统用起来再说。结果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不说,更为重要的是扼杀了学生对语文的独特体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这种追求外表的华丽成为语文教学的“灾难性隐患”。
  孟子曾说:“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就是说“广博学习与详尽解说,为的是能整合并返回到简约的境界中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感悟其哲理,一个词汇在脑际蹦出:简约语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教育专家周一贯也说过:“简约语文的实质就是从语文本体出发,理性分析语文教学的历史处境,以良知关心语文自身应该解决的问题,以思想追寻教学的优质与学生生活福祉的教育形式。追寻学生生命的原生态,就是要真正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回归语文的原点。”
  笔者以为所谓“简约语文”,就是要得自然之道,大胆取舍,该简不繁,彰显语文的本质。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最大技巧就是简简单单的听、说、读、写;语文最本质的属性是工具性;语文最本真的一面就是追求简约,而抛弃功利引诱下的假、大、空。
  1.简明的目标——简约语文的方向盘
  教师要精心制订教学目标,每一节课都要告诉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教师将怎样地检验,让学生清楚明白。一堂课能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够了,真正让学生每节课都学点有用的东西。
  我们呼唤“内容理解与表达形式有机融合”的语文课,然而很多老师却一直走着“分析课文内容”的老路。其实,语文课很重要的一个维度,是要引领学生揣摩课文是如何表达的,否则语文课就成了科学课、故事课。如果长期这么钻在内容的怪圈里的语文课堂,模糊了语文的影子而空耗了教学的时光。名优教师王崧舟执教《鸟的天堂》时,就将此课的落点放在探究语言形式上,欣赏文本的语言魅力上,通过读、悟及适量的演示,让学生把玩语言。课堂上,孩子们在听故事,但更是在品尝与体味语言的琼浆。
  2.简朴的设计——简约语文的展示台
  好课堂不是靠花样翻新的游戏、表演塑造出来的,不是依赖声、色、形俱全的现代媒体包装出来的,更不是按部就班的“设个套子给学生钻”,而是在听说、读背、写作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催生的。我们要教给学生干干净净的语文,而不能细枝末节地去“种别人的田”。
  特级教师金明东执教《猫》,既没有课件,也没有表演,一块大黑板一支白粉笔,竟然让人赞叹不已。他在引领学生体悟文章语言时,通过有声有色的引导,洋洋洒洒几笔,就扎实落实了双基;在组织学生参与语文活动时,让学生感悟作家老舍的精心写作与生活情趣,给学生播下了欣赏文学、热爱文学的种子。设计的简朴,使课堂照样有了收获的精彩和“收成”的丰富,真是妙不可言!
  3.简练的教法——简约语文的工具箱
  有一位名师说,课堂教学宜“淡妆”而不宜“浓抹”,因为过多“浓抹”只会给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干扰信息,而清新淡雅的课风却如一盆幽兰给人无穷的遐思。
  《卧薪尝胆》是一则历史故事,很多老师都会在课前放一段战场的视频吸引学生,或者用富有气势的开场白来震住学生的心,但是这种表面刺激带来的热情过后,打开课本学生又陷入学习的无趣中,甚至还想着刚才的精彩画面而无心研读课文。绍兴市优秀教师董菲老师执教《卧薪尝胆》一时,利用绍兴的人文优势问:你们知道“古越龙山”吗?有的说这是绍兴的老酒名,有的说这是海龙王住的地方……教师说这是绍兴的一座名山,也就是我们天天在说的府山。我们北海小学不远就是府山越王台,二千五百多年前,越国当时就建都我们绍兴,“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来源于此,下面我们来看看文中哪些写法体现了我们绍兴的特色——尽管大家对府山公园耳熟能详,但知道它有怎样的历史积淀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当大家得知故事竟然发生在自己身边里,大家不免对这座伴随自己长大的城市增添了好多神秘感,听觉及相像的巧妙结合下,学生兴趣倍增而如入佳境,可谓“意味深远”!
  4.简洁的语言——简约语文的入场券
  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应清清楚楚,绝不东拉西扯。事先教师要对教案作一翻“检测”,剔除教学中非本质因素,保证课堂训练的“纯度”。一如秋高气爽的时分的天空,教师的教学语言应也应清净、透明而体现实效。
  教学柳宗元《江雪》时,笔者向学生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仅仅是在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老人是在欣赏风景,他在欣赏‘万径人踪灭’风景。”有的说:“我觉得老人是在磨砺自己的斗志,试试自己的老骨头有多硬。”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他不喜欢躲在屋里取暖,看起来很清高。”课堂上学生思维是那么活跃,那么深刻。那么独特!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效率。”课堂中笔者省去了不必要的空谈,更多的是教学的留白,就如“千山鸟飞绝”中的“孤舟蓑笠翁”一样,教学氛围如画境般空旷而长远,给人无穷的思考空间,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5.简便的学法——简约语文的实训场
  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有的有效的方法,教学设计的环节尽可能简化,不要设计许多陷阱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玄奥而不可知。
  语文学习常常需要感悟,即“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孙建锋老师的课,被称为“富于魔力的对话”。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既是非常自主和自如的,但又是极其深刻、多元的。虽然孙老师的课堂有时显得不够“热烈”,给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之感,即便偶尔有一两个动态的东西也如过眼烟云很快消失了,但细细回味之后却发现,他的课让学生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譬如,他在执教《最大的麦穗》时,当于学生陷入简单思维时,经过他的点拨,后来的发言就显示出质的飞跃。请看: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什么独到之处,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带着这个问你走入课文,大家一定会惊喜的发现(生静心研读,教师投以微笑与期待的表情)。五分钟后:
  生1:我们上课是在教室里,而苏格拉底却是在麦地里上课,他们的课本就是麦穗(有所感悟)。
  生2:是的,我认为广阔的大自然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而丰富多彩的社会就是学习的教室(学生受到第一个学生的启示,而智慧萌生)。
  生3:苏格拉底教育弟子总是让他们亲自实践、体会,最后悟出人生的道理,这样的感觉是刻骨铭心,让人终身难忘(学生由前面学生的回答而继续研讨课文,得出了比较规律性的认识)。
  生4:真有趣!这些弟子太听话了,不敢怀疑老师,最后才会落得两手空空(学生领悟到学习必须有创意)。
  学生学语文,归根结底是靠自己感悟去习得的。在孙老师的引导下,文本引发了鲜活的思考,学生在品味文字之际多了份与之交流的亲切感与期待感。语文学生可以闭目静思,可以放声诵读,可以同伴小议,可以如品茗般字斟句酌。这个过程中,教师尊重孩子独特的感受,鼓励他们谈真实的想法,他们可以一吐为快。简便的学法就是如此真切,学习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简约语文是本身就是一件玲珑剔透的艺术品。它的构架,需要教师有作家般敏锐的目光和敏感的头脑;需要教师在平实的课堂中捕捉灵感,适时、随机地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需要教师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升华而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简约的语文课堂里,语文学习不再是折磨人性的生命苦旅,而应有“随风潜入夜”的悄然浸润,更应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闲适与雅致。正因如此,我们应该抛开一切不必要的私心与杂念,打破华丽的外表追求与形式攀比,追求文本流露的固有清香与独特神韵。
  “大爱无痕”“大道至简”,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少为”与“无为”给学生个张扬个性的机会,让语文成为地道、纯净、透明的语文,如此才能真正守住语文的本真,回归教学的原点。
其他文献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山东 肥城)    [摘 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优良性格放在首位,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优良性格的重要方面。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 教学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优良性格放在首位,德育
[摘要] 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其角色定位应体现以下几点:(1)强化准备工作,适当放松直接控制,成为孩子自主学习的课程开发者和思维点拨者;(2)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欣赏孩子,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者和孩子全面发展的引导者;(3)坚持学习研究创造,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成为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4)突破各学科之间界限,形成双赢教学共同体,成为合作式教育的促进者;(5)吸引家长的认同,取
[摘要] 近年来,国内经济迅猛发展,职业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根据教育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本位,以产教结合为途径,以创新为动力改革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新思路。只有结合专业特点、生源状况和工作实际需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软环境 高素质 培养 职业教育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国
我国使用货币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国货币在其发展中形成的中国货币文化是东方货币文化的主流。随着历代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演变,中国货币文化也不断有所发展。中国货币文化是中国古文化的缩影,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是国家的瑰宝。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校历史课外活动小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集古币,知中华”的活动。其做法是从民间收集一枚或数
苏菲很肯定那位写匿名信的人会再度来信。她决定暂时不要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自己是谁以及世界从何而来等问题,这些都是世间最重要,也可以说是最自然的问题。但为何一心想着这些问题会如此累人?苏菲打开信箱时,感觉自己心跳加快。起先她只看到一封银行寄来的信以及几个写着妈妈名字的棕色大信封。该死!她居然开始疯狂地期待那个不知名的人再度来信。   当她关上园门时,发现有一个大信封上写着她的名字。她把它翻过来
[摘要] 在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和上海二期课改精神的指引下,笔者从使用材料入手,引发对新材料、新工艺、新制作的思考,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线绳纤维构成”的课程计划和阶段目标,通过艺术欣赏、材料运用、了解构成原理等过程,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利用材料已有的色泽、肌理和形状的语言,直接进入创意造型训练。新课程倡导——发掘材料、保护资源与美化环境,既丰富了课堂教學的内容,又锻炼提高了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  [
[摘要] 做一名班主任不难,但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班主任却不易。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规律的掌握必须经过一个心领神会的过程。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一个班级好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班主任的管理艺术上。所以,作为班主任,要为这门科学、这门艺术不断努力。  [关键词] 班主任 工作艺术 宽严结合    如果说班级是一艘正在航行的船,那么班主任就是这艘船的船长,要想让船能安全到达彼岸,并且让水
[摘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作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培养勇于开拓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乐于写作。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乐于表达 成功体验 妙笔生花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多年来,很多一线教师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让孩子爱上作文课,如何爱写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好的经验和探索新的方
[摘要] 油画棒是学生常用的绘画材料,油画棒质地松软,颜色鲜艳丰富,使用方法又易掌握,深为孩子们所喜爱。教给学生油画棒画法,比水彩笔更易画块面,色彩也可重画,它有油画的亮丽、厚重,色彩丰富有变化。上色时和粉笔差不多,涂色既方便又快捷,可以取得华丽而明快的色彩效果。  [关键词] 画画 儿童画棒 教法    在美术教学时,让学生学会使用油画棒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健康审美素养的养成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
[摘要]: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更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一条纽带。只要有爱存在,教育就有可行性,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爱这个字在教育中的作用无可比拟,尊重是爱,宽容是爱,赏识是爱,关注、惩罚亦是爱。如果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多一点爱,教育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爱 教育方式 班级管理  人类永恒的话题里有一个字眼,那遍是:爱,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对教育而言,爱更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