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教”与“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4606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学困生的讨论由来以久,学困生是父母也是老师心头的痛,有的学困生已经进入对学习无所谓,敷衍了事,甚至自暴自弃的状况。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把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直接归因于“学不好”“脑子笨”,但实际上更多可能是教学双方当事人在方式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存在重大障碍或“隐患”。
  新课程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关注学困生的成因
  1.教材中的一些图片在理解上产生模糊。低年级教材中最普遍的情况是一道题中除了主体图外,这边是老师提出的问题,那边是小西红柿说个条件,还有小辣椒的补充说明。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呈现在他(她)们眼前的他(她)一定会去看;不管这些信息有没有用,而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每部分新知识都不可能用无限的时间学习,一些孩子从收集信息时就比别人慢了一步,他(她)还没能弄懂题意,做题时间已经过去了,这就造成了他(她)跟不上教学的步骤。
  2.只强调了“学”而忽略了“教”。现在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现,老师的“讲授”用之极少,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让他们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太多的合作学习影响了独立思考。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每小组学生合作学习时,总是以一些活跃的孩子为中心,个别反映较慢的孩子则一直充当忠实的观众,久而久之,不仅没有在合作中受益,反而连自己的独立性也丢了。
  二、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学而不困
  1.“教”与“学”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教材出发,老师要创造性地处理和驾驭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创造出最适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2.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加以指导。对于学困生,首先要弄清他(她)“困”在何处,找到症结所在,然后根除病因,这样他们才能轻装上阵,自由自在地学习。
  3.课堂上,我们一定要让学困生感到自己的存在,不要让他们成为看客。要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困生解决,给学困生留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当他(她)们受到全班同学的关注时,自然会激励自己完成任务。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尊重、注视、宽容学困生,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他们的发言,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三、关爱学困生
  由于学困生的知识水平处于中下游,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怀与温暖,希望多与老师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老师和家长要让孩子对学习和生活抱有热情和期望,让孩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和提高,让孩子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力量,帮助他们把自尊心找回来。家长和老师要努力打开“学困生的心锁”,给予这些孩子充足的自信和自尊,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失败时找到重新起跑的勇气,在迷途中找到了新的航向。
  四、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这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样既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断帮助,学困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关注学困生,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我们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习质量。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团结精神,交往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差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又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从而有效避免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
  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启发感染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能主动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得到同学的帮助,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学习成绩又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总之,如何对待班级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将自己的爱体现在具体的“关爱、重视、认可……”上,给他一个亲切的微笑,或者是一个鼓励的眼神,让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感觉自己是老师的“宝”。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中,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作者一直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仅是传授基本的数理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初步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注重教学创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方式 备课 创新教学  课程改革的成功在于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优化
相差关系应用题是指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一组应用题。它是简单应用题中的一部分。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对求总数和求剩余的问题,通过直观感知,直接应用加、减法的含义解答,理解不难,容易掌握。但接着学习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就不能直接应用加、减法的含义选择算法,而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即把较大的数量分成与较小量同样多的部分和多出的一部分,再根据这两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应用加、减法的
《新课标》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对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课程领域采取了“大力开发”的策略。这就要求电脑和网络等应成为学生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手段。要求教师普遍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数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一些数据处理有关的繁难运算,都能通过计算机运行,数学的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得以贯通。现代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只有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善于研究和探讨新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它是确定的、前后连贯的,无矛盾的、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思维。数学本身就是人类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结晶。数学教学最有利于发展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数学的过程就
摘 要: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启发学生的智慧、训练学生的思维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质量 提高策略  近年来,在新课标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重点逐步放在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上。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
摘 要: 在当今社会,英语专业的学生数量呈上升化趋势,满足市场要求的翻译人员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专业的翻译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院校在高年级开设了口译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以便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本文对我国大学本科的口译课程进行研究,经过调查研究知晓大学本科教学的现状,对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改革方法,供广大师生借鉴。  关键词: 翻译人员 市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新课改中合理开发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经济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育。因此,世纪之初,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在全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着,我国也不例外,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数年下来,收获多多,感慨多多。反思
摘 要: 简便计算在教学中的功能,不仅仅作为一种技能、一种运算定律或性质的简单应用,而应成为借助于运算律的理解与掌握比较与优化的计算方法,它能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计算能力 简便运算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该注意方法合理、灵活。”为了达到这个要求,让学生学好简便运算显得非常重要。计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