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的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ei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简便计算在教学中的功能,不仅仅作为一种技能、一种运算定律或性质的简单应用,而应成为借助于运算律的理解与掌握比较与优化的计算方法,它能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计算能力 简便运算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该注意方法合理、灵活。”为了达到这个要求,让学生学好简便运算显得非常重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成绩才能有显著提高。提高计算能力,熟练掌握简便运算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何有效进行简便计算教学,简便运算教学有哪些策略,下面对此展开论述。
  一、引导探究,归纳简便运算的方法
  小学数学的简便运算,是把繁、难的数值计算转化为简单的数值计算,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是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围绕“凑整”而进行等值变形,在教学时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归纳出在一般情况下“凑整”(凑十、凑百、凑千……)的几种方法运用到简便运算中。通过多多练习掌握归纳出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以后进行计算时更准确、速度更快。归纳简便运算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经验
  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定,更多的是依赖于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真实想法与最自然化的理解。那么我们在教学简便计算运算时应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自发需求。
  在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学背景要力求生活化,使学生感到这些问题是自己平常接触到的生活场景。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呈现这样的生活背景:学校购买校服,一件上衣55元,一条裤子45元,购买63套,一共需要多少钱?生甲列式为:55×63 45×63=6300(元);生乙列式为:(55 45)×63=6300(元),计算完毕后组织学生对两种解答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学生除了得出两种算法有相同的结论,都适用外,更重要的是发现两种物品的单价正好凑成整数时,先求和再相乘更简便,从而得到了一种优化的解题方案。学生所达成的这种共识是源自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选择,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后自行悟出的。基于这样的生活场景下进行知识的运用,学生的头脑中才会留下深深的烙印。
  三、教学中多设置简便运算的情境
  教学过程中要把简算意识贯穿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理清简便计算的思维方式,建构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即看到题目后,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能够根据题目的特点,自主判断是否能够简算,最后确定最合理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四、复习旧知,为新知识做铺垫
  为了让学生把新旧知识结合运用起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学生学习简便运算之前,根据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设计一些基础训练,如复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性质,并口答类似的数例;直接举例,进行“凑整”的训练。通过这个训练起到温习旧知识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为学生在简便运算时提供值变形条件;还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得到培养,为新知识做好铺垫,促进知识迁移。
  五、不可忽视“运算定律”的教学
  “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师在“运算定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运算定律”掌握使用程度,却忽视了学生对运算定律是怎么来的这一过程。
  例如:我们依然用学生所熟悉的买校服的情境引入“乘法分配律”。我们班准备买校服,冬装每套65元,夏装每套35元,现在我们班级一共44个同学,每个同学要买冬装和夏装各一套,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解答计算,一般有两种情况:(1)65×44 35×44;(2)(65 35)×44。在这里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得出:65×44 35×44=(65 35)×44。当学生利用这样的生活情境理解:“两个数分别去乘一个相同的数等于用这两个数的和去乘这一个数”,最后得到“运算的结果不变”,便有了现实生活经验的支撑,这样我们再把这个运算定律提取出数学模型,然后让学生理解这个定律就变得轻而易举,水到渠成。
  六、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练习既是巩固知识的需求,又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不可缺少的手段,我在教学时常抓两件事,一是讲清概念,二是精心安排练习。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清概念,教给学生方法,然后让学生多加练习,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一般的教学中,常用以下方法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强化练习
  对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一些简便运算,应及时强化训练。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对知识由生变熟,由熟悉到更熟悉。通过不断重复这样一个过程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牢记“多加要减去”、“多减要加上”的规律,尽量减去或者加上一个整百、整千的数等简便运算,争取让他们看到类似的题目就条件反射地想到这个规律。这样才可以使计算简便,也提高运算效率。
  2.对比训练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比可以更清晰地让学生看到两道题的区别、易错点,同时鲜明的对比更具有加深印象的作用。
  3.辨错练习
  辨错可以培养学生看清数据和运算符号,提高运算的正确率。还可以通过辨错找到知识点的遗漏,重新计算,温故知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易错的例题,让他们自己辨别自己的错误,再通过讲评,从反面加深印象。
  四、增加变式,开阔学生思路
  小学数学教材对简便计算编排的特点是简便计算的因素十分明显。这对学生熟练地运用定律、性质,提高简便计算的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仅仅靠这些简便计算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认为可以根据各班级学生的基础,适当增加一些变式题,让学生学会找到变式的简便方法,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在思考变式的过程中开动脑筋,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云凯.老师,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J].小学教学,2010(12).
  [2]彭国庆.小学生简便计算的错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5).
  [3]臧娜.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校园文学,2012(03).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中,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作者一直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仅是传授基本的数理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初步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注重教学创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方式 备课 创新教学  课程改革的成功在于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优化
相差关系应用题是指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一组应用题。它是简单应用题中的一部分。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对求总数和求剩余的问题,通过直观感知,直接应用加、减法的含义解答,理解不难,容易掌握。但接着学习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就不能直接应用加、减法的含义选择算法,而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即把较大的数量分成与较小量同样多的部分和多出的一部分,再根据这两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应用加、减法的
《新课标》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对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课程领域采取了“大力开发”的策略。这就要求电脑和网络等应成为学生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手段。要求教师普遍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数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一些数据处理有关的繁难运算,都能通过计算机运行,数学的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得以贯通。现代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只有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善于研究和探讨新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它是确定的、前后连贯的,无矛盾的、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思维。数学本身就是人类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结晶。数学教学最有利于发展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数学的过程就
摘 要: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启发学生的智慧、训练学生的思维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质量 提高策略  近年来,在新课标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重点逐步放在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上。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
摘 要: 在当今社会,英语专业的学生数量呈上升化趋势,满足市场要求的翻译人员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专业的翻译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院校在高年级开设了口译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以便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本文对我国大学本科的口译课程进行研究,经过调查研究知晓大学本科教学的现状,对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改革方法,供广大师生借鉴。  关键词: 翻译人员 市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新课改中合理开发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经济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育。因此,世纪之初,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在全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着,我国也不例外,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数年下来,收获多多,感慨多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