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独特”和“个性”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散文教学的关键,然后分析解读和鉴赏不同类型的散文技巧,最后对散文教学的尝试实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散文;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散文是“自述”性的,这是有别于小说的“旁述”和戏剧的“代述”的,散文阅读就是与作者直接对话[1]。
  在听李海林教授讲散文教学之前,我不管是自己读散文,还是作为老师教散文,都是忽视作者的。但是,现在真正地感受到散文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和“个性”。
  一、散文教学的关键
  散文教学的关键是从文本中分剥出作者的存在。在散文中,作者存在的方式,一是直接呈现,或直接述说自己的经历,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另一种是把自己隐藏在这些述说中,隐藏在字里行间,隐藏在语言的细节中。可见,在散文教学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如以下几点:第一,散文写了什么人和事;第二,作者对自己所写的人和事有什么看法,有怎样的情感倾向(学课文是为了解读、鉴赏,这关键都在走近作者);第三,读者从何处感受到作者对自己所写的人和事的看法和情感倾向(作者情感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需用心体会才能有所领悟);第四,读者对散文所写到的人和事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读者的引入);第五,读者对作者的看法和情感又有什么看法,又持什么情感态度(进一步强化读者(学生)对作者的体贴和领悟)。
  老师自己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应该“深入浅出”,而作为教者,对象是学生,就应该是“浅入深出”。那如何做到呢?我觉得可以通过多次的活动阶梯性的达成。例如,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对《藤野先生》一文定的最终目标是体会藤野先生的“伟大”。中间就设计了藤野与其他人物的对比活动来看出他对鲁迅的意义不同。再设计了整理鲁迅自己心路历程的变化,来看出他对鲁迅的影响。通过这样两个活动就能很好地达成终极目标,真正做到“浅入深出”。
  二、解读和和鉴赏不同类型的散文的技巧
  假如作者的思想情感十分复杂,教学重点应放在对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认识和体验上(内容—解读型)。如《老王》,先教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步很简单;再引出问题:老王死了,作者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不安”,为什么说对老王而言自己是个“幸运”的人。这问题单看课文是得不出答案的,须引入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那个特定时代“知识分子”与社会底层“贫民”之间的特殊关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特殊的内心世界。“资料的引入”,是其重要的教学方式。
  如果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不十分复杂,但思想情感表达十分曲折精致,教学重点就应放在对文本的细读上,对语言方式、表达方式的细致分析与领会上。如《安塞腰鼓》,作者对安塞腰鼓的热爱是一目了然的,学生一眼即可看出。但是课文通过特有的语言节奏与表达方式,对安塞腰鼓的特点、对安塞人热烈的内心世界、对作者沉浸于其中的陶醉于痴迷,作了具体细致的描述与渲染,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节奏和表达方式没有具体的体验,就不能具体深刻地领会作者隐含在课文中的炙热情感,因此教学重点是“语言节奏和表达方式”[2]。
  三、散文教学的尝试
  散文教学,是指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因为散文之所以为散文,就是跟读者进行交心,直接跟读者进行对话。
  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也选择了三篇散文进行了教学尝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周星老师教的《雪》。这篇散文的难点在于,同样是雪,作者为什么会独爱朔方的雪呢?如果只停留在鉴赏雪景的描写上就太浅显了。而周老师设计了另外两个环节。学生不仅鉴赏了两幅雪景的特点,而且还看到了他们的不同,体会到了作者有着明显的感情倾向。而通过背景资料的补充,让学生看到了朔方的雪中带着作者要表达的志向。这样一个“景——情——志”的阶梯就搭建的十分到位了。
  而《心田上的百合花》的教学有几点是引发我的思考的。老师有一个这样的问题设计:“这个百合花,是谁心田上的?”然后学生开始寻找文中出现的各色人物和具有象征意味的景物。找到了游览者、作者、百合花、其他百合花、野草、读者……而且都牵强地说出了理由。教者设计这个问题就已经忘却了作者独特体验是散文的特点。对于《心田里的百合花》所表现的是林清玄意想的、向往的心灵世界。那个问题的设计不但没有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心灵世界,而且还产生了误导,这大概不能说是一个失误,而是一个错误了吧。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这篇散文与其他咏物抒怀的文章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其他”是除去这篇以外的所有咏物抒怀的文章,这个比较是如何的“不公平”和没有价值呀?“写法上”,更是一个宽泛的语文概念,让学生从哪里下手比较呢?这样的问题看似很有“学问”,并且也有“研究的价值”,好似不仅教了文章本身,还教了一类这样的散文。但是其实呢?“大而空”的提问加上无示例的引导,最后让老师都不知道该如何总结。还不如不提,改成扎实的解读作者、世界和读者之间的联系。
  总而言之,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我深有体会,对于散文教学,一是要梳理自己的散文知识;二是要了解某个作家散文的特征;三是要判断该作家这篇散文的教学价值;四是要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散文教学的“独特”和“个性”。
  参考文献
  [1]李秀文.现代散文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徐冬梅.对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几点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10).
  (编辑:钟园)
其他文献
【摘要】“学贵疑,教贵思“,做好教后反思对一个教师具有重大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的教师成长方式,“经验 反思=成长”。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是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  【关键词】语文;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
【摘要】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力,也是语文学习灵性的表现。语感好的孩子,诵读、写作一定非同凡响。 介于此,我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灵敏度,让他们阅读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阅读中享受,在阅读中成长。  【关键词】培养语感;优读教学;拓展阅读  【中图
暑假来咯!亲爱的小读者们,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有趣的大冒险吧!冒险的目的地是浩瀚海洋中的“怪怪岛”,这些小岛或是奇异,或是有趣,或是神秘。迫不及待了吧?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我们出发!  “怪怪岛”第一站——肥皂岛  冒险之旅的第一站是肥皂岛。肥皂岛是埃尔卡海域的文哲思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它的本名是阿理极达。明明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名,为什么大家都叫它肥皂岛呢?原来,这个岛上的泥土和岩石很特别,含有大
模块化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Centoventi看上去充满科技感。它最大的卖点就是模块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根据个人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   Centoventi可定制的程度超出了你的想象,当你订车时只有一个最基本的车架,接着从车顶、保险杠、轮毂、喷漆,再到中控台、方向盘、座椅、音响设备,甚至是电池,都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定制。每个部件都有4种颜色可供选择,搭配组合起来有多达200多种款式。   小
【摘要】语文是重要的交流工具,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一定要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语文教师应该以教学实际为出发点,了解和掌握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再结合教学内容,真正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当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保证教学质量。本文旨在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推动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的个人
运动会是常见的幼儿园大型活动。在以往的运动会中,我们往往把重点放在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使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上。因此,在项目设计上注重趣味性和幼儿的参与性,倡导人人有奖、快乐运动。随着我们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小衔接中幼儿情感衔接的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对运动会的价值也有了新的定位:重情感渗透和家庭参与:以促进幼儿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和谐发展为宗旨,倡导全员(幼儿、家长、教师)参
“世界大脑先生”托尼·博赞读书时期有一个困惑,他发现自己做的笔记越来越多,成绩却直线下降。带着这个疑惑,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他于20世纪60年代创设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利用关键词、图案和颜色把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视觉表象,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从繁杂的信息中迅速找到重点、理清思路并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从这方面看,利用思维导图学习物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将结合教
20世纪90年代以来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0~3岁婴幼儿阶段是人大脑发育、语言习得、智力发展、个性形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今后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大脑细胞用进废退,早期教养的缺失,终身难以补偿。愈来愈多的发达国家认识到,为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必须从0岁开始关注婴幼儿的成长和教养。早期教养与科学育儿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
嗨!我是陈婉儿。同学们都叫我“豌豆”,原因是我的名字里有个同音字“婉”,他们就顺其自然地叫开了,后来连我家里人也跟着叫。我真怀疑他们是否还记得我的真名。  其实叫“豌豆”也不错。我也喜欢吃豌豆。豌豆是攀藤植物,叶子青翠,攀着竹子篱笆长,在菜地里成排成行。我的学校旁边就是一大片菜地。长豌豆的菜地尤其好看,一行绿色的风景线。  我的个子不高,有一头非常漂亮、浓黑的长发,一个红红的、小小的樱桃小嘴,可骂
【摘要】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沟通能力,吸收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文学素养之外,还需要适时地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本文以《伤仲永》为例,在课程中尝试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渗透,力求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了解身边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法制感,让他们明是非、知善恶。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