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健走干预对职业人群体重指数、腰围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angliu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短期健走对职业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方法

2016年"万步有约"中国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干预项目在中国139个国家级和70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展开,共29 224名在职人员以自愿形式参与为期100 d(2016年6至9月)的健走干预。采用统一的计步器、体成分测试仪、身高测试仪及腰臀围卡尺测量研究对象的健走行为、身高、体重和腰围。健走主要测量指标为日均步数、日均有效步数以及集中健走率。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行为生活方式及慢性病患病等信息。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利用多水平线性回归分析健走行为与BMI和腰围的数量关系;利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走对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影响。

结果

共有12 368名研究对象完成健走活动及所有测量,年龄为(41.19±8.99)岁,其中女性5 155名(58.17%)。经过100 d的干预,研究对象超重或肥胖相关结局指标均有所下降;日均步数每增加1 000步,干预后BMI降幅增加0.023 kg/m2[β(95%CI):-0.023(-0.030,-0.017)],腰围降幅增加0.046 cm[β(95%CI):-0.046(-0.071,-0.020)],朝超重或肥胖发展的可能性为干预前的0.97倍[OR(95%CI):0.97(0.95,0.98)];日均有效步数每增加1 000步,干预后BMI差值降幅增加0.028 kg/m2 [β(95%CI):-0.028(-0.035,-0.020)],腰围降幅增加0.062 cm[β(95%CI):-0.062(-0.091,-0.033)],朝超重或肥胖发展的可能性为干预前的0.97倍[OR(95%CI):0.97(0.95,0.98)],朝中心性肥胖发展的可能性为干预前的0.98倍[OR(95%CI):0.98(0.96,0.99)];与集中健走率水平低的人群相比,高水平人群干预后体重指数多下降0.150 kg/m2[β(95%CI):-0.150(-0.220,-0.079)],腰围多下降0.340 cm [β(95%CI):-0.340(-0.620,-0.064)],朝超重肥胖发展的可能性降为干预前0.74倍[OR(95%CI):0.74(0.62,0.89)],朝中心性肥胖发展的可能性降为0.78倍[OR(95%CI):0.78(0.68,0.91)]。

结论

短期内加强健走运动对促进职业人群降低BMI和腰围,改善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具有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分析济南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2016年济南市6家急性脑膜炎脑炎症候群(AMES)哨点监测医院上报的AMES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临床信息,并采集病例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采用Real-time PCR、细菌培养等方法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m)的检测及其血清群鉴定,描述流脑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2007—2016年,6所
目的了解2013—2016年济南市哨点医院急性脑膜炎脑炎症候群(AMES)监测病例的病毒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6年济南市6家AMES哨点监测医院上报的AMES监测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临床信息等,并选取其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共3 577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IgM抗体;对JEV IgM抗体阴性者进行人类肠道病毒(EV)、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为了解2017年贵州省H7N9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和疾病风险,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14株病毒HA基因的同源性、遗传进化、受体结合关键位点、致病相关和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其H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5.9%~100%,与WHO推荐的A/Shanghai/2/2013和A/Anhui/1/2013疫苗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6.8%~97.8%和96.8%~97.9%;14株毒株均属于长三角分支,来源于
目的分析2015—2017年中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及菌群分布特征。方法流脑病例资料来源于2015—2017年中国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NNDRS),NNDRS的子系统2015—2017年流脑单病/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国家统计局。纳入标准为:发病日期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传染病报告卡状态为"已终审卡",病例分类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
目的分析中国B群脑膜炎奈瑟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485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为1968—2016年分离和收集于29个省份的菌株,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分离菌株100株,健康带菌者鼻咽部分离菌株385株。根据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网站公布的方法,对菌株进行PorA外膜蛋白分型和MLST分型,采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序列型(ST型),构建最小生成树;针对B群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我国重要的病毒性脑炎,于20世纪40年代证实乙脑在中国流行,1971年的年发病率20.92/10万,2008年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计划,2013年乙脑发病率降至0.16/10万。乙脑病毒分为5个基因型,中国有基因1、3和5型,目前主要以基因1型乙脑病毒流行为主。近年来,乙脑发病人群特征出现变化,在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以成人乙脑为主。乙脑防控面临新的挑战。
期刊
中国上市的脑膜炎球菌疫苗包括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和联合疫苗,不同生产企业的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免疫程序有所不同,给实际接种工作带来困扰。本共识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基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脑膜炎奈瑟菌菌群分布以及中国脑膜炎球菌疫苗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等研究证据,提出脑膜炎球菌疫苗预防接种建议,供预防接种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参考使用。
在《阿拉木图宣言》发表40周年之际,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此时签署了《阿斯塔纳宣言》。从人人享有健康到全民健康覆盖,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人类健康理想的关键途径,预防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核心内容。中国曾经为世界各国的初级卫生保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进程,中国的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服务的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主要的疾病负担,系统发展和制度建设、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