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梭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二)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n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所设想的精神的原始动力自爱心与怜悯心应当补充以能动性的“能”,三者将为原始精神刻画出简洁有效的样貌,其中怜悯心的可能的几种的保存意义对社会化的起源有解释的意义。
  关键词:卢梭;自爱心;怜悯心;“能”;种
  卢梭激进的哲学思想与其悲惨的流浪生活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自幼的悲惨流浪经历使得他比其同时代的人更加能够理解下层平民的苦难,上流社会的虚伪奢靡与其所经历的悲惨的底层生活相比显得分外刺眼。因此,他倡导“回归自然”,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提出"返回自然"的口号,为远古的“自然状态”振臂呐喊。并在《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为他“回归自然”的观点进一步充分展开,开创性的提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三个阶段私有财产、国家机器以及专制暴君的出现。得以补充发展的“自然观”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他所倡导的“回归”并非社会的倒退,而是呼吁用自然状态的美好事物唤醒被现实所蒙蔽的人们,从而建立自由平等的文明。在他的以《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为中心的一系列自然主义论调为其自然主义美学思想提供了思考原点,致使自然主义美学思想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1 “能”:理性的漫长开辟
  本能推动的原动力自爱心是有力的,其对个体生命幸福的关怀是如射线般单向持续的,因此而缺乏变化甚至固执。精神在如此绝对而单一的力量推动下将永远无法繁荣。“能”为精神的扩张及衍生注入最活跃的因子。
  “能”使精神在沿着个体生命保存的单行线上乏味地延续过程中,不断地有将这条单行线拓宽的可能性。在精神的语境下,“能”在前理性状态下只是一股盲目的力量,“能”的存在最终导致理性启蒙精神,导致精神向意识僭越,而后在理性返回下,“能”自身僭越为自由,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前理性的精神状态下,精神的内容物是“没有意义”的感觉表象,绝对存在的“能”的一切魔力在于它发生的偶然性以及反馈至自爱心的偶然性。陨石坠落引起的“天火”将动物烧死,烧熟的动物尸体与其生存时的样貌已毫无对照,第一个走近它并尝试将它这种既不同于树上有鲜艳颜色的果实也不同于可以奔跑移动的动物的存在放入嘴中的原始人,是偶然地被“能”击中了。这样一次概率极其微小的偶然事件会以更好的口感感知强烈地反馈至自爱心而以感觉记忆被个体保存。很不幸地,如此重要的体验可能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但漫长的时间将带来一次又一次上述体验发生的可能性,最终使得另外一位幸运的原始人“能”将其体验交流于同类。同样过程随着获得模糊体验的个体不断死亡可能再次消失。但事实是人们最终在漫长的时间流淌中,流传了熟食的体验并最终学会了驾驭火种。从偶然模糊地感觉到简单的理性知识的掌握,“能”的偶然作用是一个又一个关键的节点。“能”的击中与本能的反馈缓慢而随机地积累了最原始的理性知识,简单的理性知识再在最初依靠基于反馈的反射机制中被固化而缓慢地将盲目的“能”归置于自身的控制下。
  理性之于“能”的控制,是“不能”的肯定。“能”与自由均是可能性的定义。“能”与“能不能”是盲目的;而自由的可能性获得了理性意义的合法性。参照幼儿的道德生活,由于道德理性的尚未确立,幼儿在具体的道德情景下的行为反应是盲目偶然的,是“能”与“能不能”随机。成人在道德理性的判断中,获得了与道德理性相悖的“不能”及“能”的肯定,而反应与道德理性相应的“不能”与“能”。“能”与“能不能”不再随机盲目,选择的理性参与使自由最终确立其合法的地位。
  前文所述,“能”的存在与理性发生有历史范畴的区别,因此较之自由,更为古老原始的“能”,始终可以摆脱理性的驾驭从自由中退行而出,即绝对自由。
  2 怜悯心:种的自爱
  这种被卢梭本人描述为我们在看见有知觉的生物尤其是我们的同类死亡或遭受痛苦时产生的一种天然的厌恶之心会被方便直觉地认为是利他动机的原动力。因为这珍贵怜悯心的存在,卢梭得以反驳霍布斯认为人性邪恶、我们无休止地处于同其他同类斗争的“战争状态”的判断。应得到注意的是,在与卢梭假说的另一原始动力——自爱心的对比下,怜悯心所呈现的明显的强度变化。应当注意二者在并存之余强度差异的维度,自爱的欲望与爱他的倾向之间的强度差异程度是有可能大到将卢梭从与霍布斯的想法立场策反的。至少,怜悯心从来不曾表现出同自爱心同样强烈的精神能量级别可能蕴含着超越个体间意义的更多内容。
  看看卢梭自己的描述,怜悯心发生于感知到同类的死亡或遭受痛苦之时,而将其升华至普遍地对他者生命或幸福的持续关怀必定是贸然的。面对他者的死亡与痛苦预设了一种我与他或她之间力量悬殊的境遇,那么,是否这种怜悯心产生于首先我对自身的生命状态持肯定判断进而同时因他或她境况的糟糕而产生的自信当中?既然我不曾在他或她的境况变得更糟之前生发任何与怜悯心相类似的原动力,那么怜悯心将必然与始终处于道德范畴的利他主义绝缘。
  考虑卢梭所为怜悯心发生所界定的苛刻条件,我只是在其他个体生命面临消失的危险时表现为可能做出保存他者生命的违背自爱心的努力倾向。为什么要在原始的精神中植入如此有背自保与规避竞争的原动力?类似“一报还一报”的合作策略,可以设想他或她在相同的境况之下也会相同地发生怜悯心而保存我的生命,最终获得繁荣的是“种的生命”。因此,怜悯心的存在可能是超越个体间层面而自然法于物种的保存,即每一个个体精神当中存在两种不同层面的自爱心:对己的自爱心以及对种的自爱心。
  至此,卢梭意义上的自爱心与自怜心补充以“能”的精神样态,为原始的个体精神刻画了三条可能存在的原则:(1)保存个体生命,维系个体精神的运行;(2)为精神运行的理性变化积累提供可能;(3)在“一报还一报”的原始合作策略下保证自身在弱势境遇下生命的保存并同时延续保证种的延续。
  这三条原则可以简洁有效地保证人类共同体抑或精神——意识的持续生长与丰富。第3原则的可能存在尤为精彩且令人激动,它类似于高度发达组织共同体所具有的类似危机处理的自救程式,而在原始如卢梭所设想的精神当中便已然存在,可能为人类的社会化提供另外的解释。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 罗素.西方哲学史[M].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72.
  [3] 卢梭HYPERLINK"http:∥searchb.dangdang.com/?key=&key2=???&medium=01&category_path=01.00.00.00.00.00".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高煜HYPERLINK"http:∥searchb.dangdang.com/?key=&key2=????&medium=01&category_path=01.00.00.00.00.00",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卢梭,陈伟功HYPERLINK"http:∥search.dangdang.com/book/search_pub.php?category=01&key2=?????&order=sort_xtime_desc".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 吴金牛HYPERLINK"http:∥search.dangdang.com/book/search_pub.php?category=01&key2=????&order=sort_xtime_desc",译.北京出版社HYPERLINK"http:∥search.dangdang.com/book/search_pub.php?category=01&key3=??????????&order=sort_xtime_desc",201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DISCOVER频道的发展策略为例探讨了电视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并从中提出对于我国科教频道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电视媒介;科学传播;DISCOVERY频道在媒体传播的力量渗透在我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电视依靠其传播和表现的双重优势,成为社会进行信息传播与知识传承的“利器”。以传输科学知识、科学概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为宗旨的各类科教电视节目,为大众与科学之间搭建理解的桥梁
期刊
摘要:在课改的推进中,我们深感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困难重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存在严重的不足,为此我们关注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相匹配的操作性较强新的评价标准。希望能通过调查发现问题,认真剖析问题,从而提出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管理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新的教学评价理论如春潮涌动,我们越来越觉得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
期刊
摘要: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校园手机报为例,通过对它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如何针对特定的大学生群体发挥手机报优势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对策。  关键词:手机报;发展现状;需求;调查分析1研究背景及目的  当前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交往的重要工具,手机信息已成为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特别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快速发
期刊
摘要:宋人对自然、社会的崭新认识,在山水画作和山水画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宋人强调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的“常理”,这些与山水画的精神,一脉相承。  关键词:山水精神;淡彩;文人;画论  山水在两宋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是因为有宋人对自然、社会的崭新认识在起作用。宋人强调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的“常理”。宋代的文人画论思想,主要体现在苏轼的绘画美学思想中——“写意”,它在艺术创作中具有了主要的作用,成为了艺术创
期刊
摘要:色彩运用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重要内容,对相关课程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受传统美术绘画专业教学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部分院校已采取某些教学改革措施,但对基础色彩课程的教学定位仍混淆不清,直接影响教改方向和质量。因此,应厘清课程定位,尤其要处理好与绘画色彩的关系。可以把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色彩课程整合为写生色彩、设计色彩和应用色彩等三部分,并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被逐步的应用到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计算机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扮演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信息化也成为一个点击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博物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教育机构,它只有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引进计算机实现信息化,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继续其经营管理,并发挥它无可代替的宣传教育大众的作用。因此,现代化的博物馆都开始积极引入计算机,建立信息化、数字化的博物馆。这种信
期刊
摘要:字体是一种工具、一件玩具和一名老师,它能提供一种生存之道、一项休闲爱好、一种智力游戏和一种精神满足。当实验字体的概念进入学术圈的讨论时,“如何变得”和“为什么”一样重要,过程、目的、本质合而为一。在信息时代的语境下,字体设计将走向何处,是每个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实验字体;字体设计理念;多元化  传统的字体设计不仅是对字体的装饰,也要体现字体的文化内涵、商品特性以及设计对视觉心理
期刊
现代博物馆展览重视对陈列对象所蕴涵的背景、意义,以及与其他因素之间关系的挖掘,强调观众与展品之间的动态作用,籍此实现一般陈列手段难以做到的既有纵向深入解剖,又有横向关联扩展的动态展览形式,使受众通过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和行为的配合,促进观察、思考,从而理解所不熟悉的内容,达到展览设计者的意图。由此催生了展览陈列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野——多媒体展览陈列。关于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如何应用的问题,长期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务工。因为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受户籍、教育等制度限制,务工者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农村。这些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身心的成长受到严重影响,形成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里将在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对渭南市临渭区大王乡进行的实地调查,分析我
期刊
摘要:在表现主义绘画中,蒙克的《呐喊》是典型的代表,主要表现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情感。本文主要阐述了表现主义的观念、态度和影响力,分析了《呐喊》画面的主要构成因素以及带给人们心灵映射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表现主义;呐喊;情感;心灵;映射  1 现代主义美术繁荣发展  二十世纪以来,欧洲各个国家的艺术大都呈现出一种繁纷复杂、自由、开放的思潮,各种各样狂放的、惊人的艺术理论应运而生,传统的文化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