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手机报在高校的传播现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re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校园手机报为例,通过对它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如何针对特定的大学生群体发挥手机报优势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对策。
  关键词:手机报;发展现状;需求;调查分析1研究背景及目的
  当前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交往的重要工具,手机信息已成为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特别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快速发展,作为传统媒体与电信增值服务跨平台合作孕育出的信息传播新方式——手机报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和使用,成为大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面对大学生群体的新变化、新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需要以新的视角和新的方式方法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了解大学生对手机报的各种不同偏好和需求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让手机报更加贴近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网络调查(红岩网校开设专题调查网站)、现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各学院抽样调查),对重庆邮电大学学生对校园手机报满意度进行调查。最终,网络调查获得238份有效数据,现场调查获得667份有效数据,学院调查获得865份有效数据,共计1770份。被调查对象的男女生比例为男生56.69%,女生43.31%;被调查对象的身份分布为大一学生46.48%,大二学生32.31%,大三学生12.38%,大四学生7.43%,研究生0.79%,教师为0.61%。学科种类分布为理工科类83.54%,人文社科类16.46%。
  3调查结果及分析
  3.1态度分析
  在“是否愿意接收手机报”的态度调查中,非常感兴趣的占22.85%,比较感兴趣的占34.04%,感觉一般的占33.34%,不太感兴趣的占5.79%,完全不感兴趣的占3.98%。同学们对手机报的态度基本上处在“比较感兴趣”和“感觉一般”阶段。手机报自推行以来,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发展,受到学生的喜爱。但是由于推行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完全被学生认识,没有充分感受到手机报的魅力,所以有一大部分同学“感觉一般”。从调查数据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还有10%左右的学生对手机报“不太感兴趣”或是“完全不感兴趣”,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可发掘的空间,我们的目标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对手机报产生比较大的兴趣,让手机报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好帮手。通过双变量交叉列联分析,男生和女生在对待手机报的态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略微乐于接受一些。
  3.2模块喜好分析
  调查显示,同学们最喜爱的手机报模块是“特别关注”,比例占到35.87%,其次是“菁菁校园”和“心怀天下”,比例分别为25.66%和18.23%,喜欢“品读经典”栏目的占14.56%。大学生群体,正处在汲取知识、开阔视野、开发智力的关键时期,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猎奇心理,“特别关注”栏目就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发送并展开讨论,正好满足大学生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的欲求,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栏目。
  为了比较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级之间模块喜好有无差别,通过双变量交叉列联分析,逐一分析。
  男生和女生在“心怀天下”和“菁菁校园”两个模块上表现出了差异性,男生较喜欢“心怀天下”,女生倾向于“菁菁校园”。这可能由于性别角色不同,性格不同,因而喜好也有所差别。“心怀天下”栏目内容为国内外发生的时政要闻以及重大政策,而“菁菁校园”栏目内容为校内开展的重要工作或活动简讯,以及即将开展的重要工作或活动的通知和预告等。男生视野比较宏观,较女生更喜欢时政要闻,而女生较男生更喜欢校内动态,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校园建设的热情高于男生。大一、大二在模块的喜好上没有明显差异,而大三、大四在喜好上表现出了不同,尤其是大四学生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们较低年级学生更喜欢“品读经典”栏目。“品读经典”栏目的内容为人生格言、励志名言、名言警句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高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或是进一步考研深造,意识到自身综合素质尚不足以应付踏入社会后即将出现的挑战,所以更加珍惜在校的时日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修养,这部分内容正好满足这种需求。
  3.3对反馈板块的分析
  对于“重邮e站”手机报“读者园地”的调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该板块“可以,但需改进”,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很好,能反馈问题”,比例占到15.65%,也有少部分人不太关注该板块,比例和前者相当。这说明,“读者园地”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同时信息反馈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手机报传播的双向性和沟通的交互性,不利于手机报的科学发展。
  3.4对手机报总体满意度调查分析
  “重邮e站”手机报自开通以来逐渐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在调查中,有49.44%的学生认为手机报比较好,28.66%的学生认为一般,认为非常好的只占到18.02%,认为不太好和非常不好的比例也占了3.88%。分析可知,超过六成的学生对手机报总体满意度较高,这说明手机报作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是成功的实践,值得推广。
  4总结
  (1)多增加一些话题讨论。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大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敏感度还是比较高的,单纯地以新闻的形式把这些热点问题传递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以话题讨论的形式进行,势必会增加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理解,在辩论中厘清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多增加些学习资源。如英语口语交际,翻译之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提高,与国际接轨是个大趋势,语言是接轨的桥梁,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多增加些英语知识,以满足学生需求。
  (3)增加些百科小常识和文学内容。21世纪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专业课的学习,对于那些能提高自身修养的文学知识和能提高生活能力的百科常识也是学生们迫切希望学到的知识。比如在第一帧增加“卷首语”,形式可采用小诗、散文、心灵寄语等形式。
  版面内容丰富多变,如此既可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又可避免天长日久的审美疲劳,让手机报期期新、月月新。编辑风格要求语言生动活泼,充满年轻气息,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习惯编辑手机报内容,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手机报是“大学生自己的手机报”,增加亲切感。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名杰出的音乐家,孔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孔子自幼喜爱音乐,尤其对传统音乐,他好学不倦,掌握了多方面的音乐技巧,并有部分作品传世;在音乐理论方面,主张音乐应“尽善尽美”、“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同时强调以礼乐治国,极大地提升了音乐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地位。除此以外,孔子晚年时期开始了对中国早期文献的整理工作,整理了《诗》、《书》、《礼》、《乐》,为中国文化尤其是音
期刊
摘要: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精湛的技术语言,第二就是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观念。本文试图以毕加索的作品《牛头》为起点,阐述作者关于对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区别的一点看法,相对于古典艺术,注重观念的表达是现代艺术所更加重视的。  关键词:现代艺术;古典艺术;绘画语言;观念表达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将我们司空见惯的自行车把手和车座组合起来,完成了一件举世闻名的现代艺术作品《牛头》。这
期刊
摘要:模拟教学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中模仿实际的教学方式。目前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教学方式仍显传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模 拟 教 学 法,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改善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大型励志亲情剧《天涯赤子心》的所传递出德赤子般的真善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欣赏。  关键词:天涯赤子心;真;善;美由《妈妈再爱我一次》导演执导的大型励志亲情剧《天涯赤子心》,播出后被媒体誉为“重磅催泪弹”。在剧中,以两个孩子历经磨难寻找亲生父亲的情节为主线,该剧讲述了两位孩子——九岁的小君和七岁的小杰在母亲和外婆相继辞世后,跨越台湾海峡到厦门寻找父亲郑世贤,经历重重困难,感受人间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初,中国经济开始蓬勃发展,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进程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西方的艺术思想对中国艺术界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我国建筑艺术领域影响巨大。贝聿铭先生是当今国际界享有盛誉的美籍华人建筑师,从他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但中国艺术始终坚守着自身特有的现代性特征,即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关键词:建筑艺术;贝聿铭;传统元素;现代性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品牌制胜的时代。由于差异化变得越来越难,品牌成为本土企业最后一道差异化的壁垒。本文以海尔为例,从传播载体、传播基础和传播途径三方面论述品牌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品牌;传播;海尔海尔是中国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它从二十多年前一个资不抵债、管理混乱的手工作坊式集体小厂发展为如今的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
期刊
摘要:民间信仰是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陈靖姑信仰是浙、闽地区颇具特色的民间女神信仰,具有丰富的区域文化内涵。本文基于《温州鼓词南游传》的描述,认为陈靖姑传说始终体现一种人神一体的思想,在人际网络的建立和社会秩序的构想上,都折射出神圣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共同性或互为一体性。  关键词:陈靖姑;陈靖姑传说;民间信仰;社会秩序1引言  陈靖姑,或名陈静姑、陈进姑,是闽、台、浙、赣等地区民间信仰中重要的地方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教育部“艺术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分析了在实训形式、教学目的、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及措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实践的依据。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实训课程;教学现状;改革建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课程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它具
期刊
摘要:本文以DISCOVER频道的发展策略为例探讨了电视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并从中提出对于我国科教频道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电视媒介;科学传播;DISCOVERY频道在媒体传播的力量渗透在我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电视依靠其传播和表现的双重优势,成为社会进行信息传播与知识传承的“利器”。以传输科学知识、科学概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为宗旨的各类科教电视节目,为大众与科学之间搭建理解的桥梁
期刊
摘要:在课改的推进中,我们深感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困难重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存在严重的不足,为此我们关注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相匹配的操作性较强新的评价标准。希望能通过调查发现问题,认真剖析问题,从而提出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管理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新的教学评价理论如春潮涌动,我们越来越觉得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