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展览的多媒体技术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博物馆展览重视对陈列对象所蕴涵的背景、意义,以及与其他因素之间关系的挖掘,强调观众与展品之间的动态作用,籍此实现一般陈列手段难以做到的既有纵向深入解剖,又有横向关联扩展的动态展览形式,使受众通过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和行为的配合,促进观察、思考,从而理解所不熟悉的内容,达到展览设计者的意图。由此催生了展览陈列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野——多媒体展览陈列。关于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如何应用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文博行业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有人认为:在博物馆中最好让文物、照片、文献等具有原生态的展品说话,越少用多媒体越好;还有些人认为:多媒体技术体现了现代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应该大量使用。笔者认为:在展览中适度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活化展览,拓展陈列纵深,使展示效果更加突出。
  1 多媒体技术在展览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展览中的运用,是陈列手法的新发展。去过世博会的人想必都会对各个展馆的展厅设计印象深刻,它们把各种的多媒体科技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场景,仿佛使观众置身于仙境一般。由于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和文字等综合信息的传播能力,根据展览需要,其多媒体技术所展示的视频影像在展览中大致具有以下作用:
  (1)场景复原。文物、照片是历史的呈现,但却是“死”的,静止不动的,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历史“活”过来,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和面对面交流的感觉。
  (2)历史再现。艺术的历史就是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来呈现的历史。它不是原状的,但它也一样再现了历史。根据陈列需要,通过三维动画制作一些视频内容,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使历史具有可视性、可感性。
  (3)见证历史。在人们的意识中,博物馆展览的物品都是“死去的历史”碎片,这些碎片所隐藏的历史信息是有限的,其信息的传达是被动的。如果采访当事人,由当事人述说当时事件的经过,通过视频呈现在观众面前,不但“死去的历史”活起来,更主要的是,当事人的“述说”,是当时事件的最直接、最真实的见证,观众最直接聆听到当时的情况介绍。
  (4)拓展展览。在传统的陈列中,展线有多长,展览内容就有多长。因为所有的展览物品、照片、文物、文献资料等都是顺着展线的延伸排列的,照片、文物、文献资料都是平面呈现,对观众来说,其内容的含量有限,如果想全面深入了解,只能单独购买一些书籍或影视资料。但多媒体技术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能通过视频影像等形式,让展览向纵深延展,避免因上版面造成的辅助内容对主要内容的喧宾夺主,保证版面主线清晰,同时又避免了因舍弃不展而带来的遗憾。
  (5)活化展线陈列。传统的历史照片、文物加文字说明的展览过于僵硬,甚至枯燥。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展线动起来,陈列活起来,不但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更有听觉上的冲击力,让观众身临其境。
  2 多媒体技术在《虎门销烟》基本陈列中的应用
  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销烟》陈列大楼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其中一层、二层为《虎门销烟》基本陈列展览,面积共约1630平方米;三层为尾声与观众互动区,面积约为270平方米;四层为临时展厅,面积约为35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450延长米,展出文物200多件、图片200多幅,运用多媒体技术16处,全面翔实地展示了鸦片战争前夕的鸦片贸易和虎门销烟的历史。16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整个展览浑然一体,使得整条展线重点突出,亮点迭起,充满交响乐般的韵律感。这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全方位、多视角地审度林则徐与虎门销烟在世界禁毒史乃至整个世界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高科技手段为重点。“文似看山不喜平”,展览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展览,都要事先设计好重点展览内容和一般展览内容。在展览前期,经过多次修改及专家论证,设计好了陈列方案。就某些非常突出的内容,合理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演示手段充当主角。如《虎门销烟》基本陈列第四展厅大型场景《虎门销烟》,该场景通过大型背景画、地面塑形、人物塑像以及4D立体影视技术的运用,生动地再现了虎门销烟历史场景。利用声光电技术将背景画、地面塑形、人物塑像相结合,动态展示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销烟时的滚滚烟雾、鸦片倾倒、鸦片入池溅起的水花、搅拌引起的水体变化等。用三维动漫展示了销烟的全过程,这种采用大型开放式多元组合原生态场景、重点突出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形式成为一大特色。第四展厅的《林则徐传讯行商》场景,运用真人比例的幻影成像动态演示林则徐传讯十三行行商的情景,让人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人物有身着钦差官服的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行商伍绍荣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展览内容,让整个展览形式亮丽、现代、大气、庄重,又富有高科技成分,这成为《虎门销烟》基本陈列的一大看点。第一展厅的《野生罂粟》复原场景,场景由背景油画、地面塑形、实物塑形(罂粟)构成;在观众通道,通过虚拟影像技术的运用,使地面呈现出“地面罂粟花影像”、“场景罂粟花四季变化影像”,动态展示罂粟花的形貌,人们走入此处,犹如步入罂粟花丛之中,随着脚步移动,罂粟花产生相应的变幻:罂粟花果实鸦片大火,寓意着鸦片烟毒对人类的危害如同烈火般冷酷无情,让观众在虚实融合、亦真亦幻的场景之中,深刻领会到美丽的罂粟花背后是鸦片烟毒的残酷。
  (2)多媒体手段为辅助。在有些情况下,多媒体技术在重点展览内容中充当配角,起辅助作用。第二展厅的《鸦片烟馆》,通过电子调光膜透视的技术,该场景可以展示两种场景,在调光膜通电的情况下,观众可以通过调光膜透视看到以豪华大烟馆为大背景,烟馆中通过机器人、烟雾配合场景展现当时吸食鸦片的场景。在调光膜不通电的情况下,调光膜可以播放影片“白甲子的堕落”。反映清代社会各阶层吸食鸦片烟的社会情状,突出鸦片给人与社会造成深重灾难。再如电子示意图“罂粟的分布与传播”,用光感箭头表示线路,配自动语音解说。类似的情况在《虎门销烟》基本陈列随处可见。这些重点展览内容,配合了多媒体演示手段,直观、生动、活泼、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性。这些内容,在《虎门销烟》基本陈列中,属一般展示内容,但由于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得展览更加生动可感,更容易走进观众心里。
  (3)高科技互动项目为亮点。我们在《虎门销烟》基本陈列展厅里面,开辟了观众互动区之高科技项目,就是为了通过让观众亲自参与实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参观兴致,加深对陈列展览所反映的历史主题、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感悟,真正达成寓教于乐之目的。有鉴于此,观众互动区之高科技项目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前提下,充分地体现其互动参与性、科技趣味性之特征。该项目设立IDB交互数字平台,集大屏幕显示、即时手写操作、远程多方协同、桌面无线投影等功能于一体,通过直观、便捷的人机界面,提供具有可视、交互和人性化特征的信息显示和操作平台。通过“大家来找茬”、“大家来拼图”、“游戏解答”等游戏带领观众重温当时的情景,再次真实感受虎门销烟点滴。
  (4)拓宽整个展览内容。影视播放实质也是与观众互动的一种形式。《虎门销烟》基本陈列展厅设置了弧幕影院及各种形式的多媒体系统,将重要史实以影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在尊重客观历史的前提下,充分体现故事性、观赏性。这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无疑拓宽了整个展览内容,把版面放不下的东西,放到多媒体系统里展示,便于观众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了解历史。随着文博事业的飞速发展,从事文博工作的业内人士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环境与陈列布展的关系,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多媒体展示技术的运用一定要恰当,必须要遵循“注重效果而不浮夸”,一切为陈列主题服务,否则,将成为展览中华而不实的败笔。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品牌制胜的时代。由于差异化变得越来越难,品牌成为本土企业最后一道差异化的壁垒。本文以海尔为例,从传播载体、传播基础和传播途径三方面论述品牌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品牌;传播;海尔海尔是中国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它从二十多年前一个资不抵债、管理混乱的手工作坊式集体小厂发展为如今的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
期刊
摘要:民间信仰是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陈靖姑信仰是浙、闽地区颇具特色的民间女神信仰,具有丰富的区域文化内涵。本文基于《温州鼓词南游传》的描述,认为陈靖姑传说始终体现一种人神一体的思想,在人际网络的建立和社会秩序的构想上,都折射出神圣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共同性或互为一体性。  关键词:陈靖姑;陈靖姑传说;民间信仰;社会秩序1引言  陈靖姑,或名陈静姑、陈进姑,是闽、台、浙、赣等地区民间信仰中重要的地方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教育部“艺术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分析了在实训形式、教学目的、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及措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实践的依据。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实训课程;教学现状;改革建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课程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它具
期刊
摘要:本文以DISCOVER频道的发展策略为例探讨了电视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并从中提出对于我国科教频道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电视媒介;科学传播;DISCOVERY频道在媒体传播的力量渗透在我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电视依靠其传播和表现的双重优势,成为社会进行信息传播与知识传承的“利器”。以传输科学知识、科学概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为宗旨的各类科教电视节目,为大众与科学之间搭建理解的桥梁
期刊
摘要:在课改的推进中,我们深感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困难重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存在严重的不足,为此我们关注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相匹配的操作性较强新的评价标准。希望能通过调查发现问题,认真剖析问题,从而提出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管理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新的教学评价理论如春潮涌动,我们越来越觉得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
期刊
摘要: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校园手机报为例,通过对它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如何针对特定的大学生群体发挥手机报优势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对策。  关键词:手机报;发展现状;需求;调查分析1研究背景及目的  当前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交往的重要工具,手机信息已成为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特别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快速发
期刊
摘要:宋人对自然、社会的崭新认识,在山水画作和山水画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宋人强调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的“常理”,这些与山水画的精神,一脉相承。  关键词:山水精神;淡彩;文人;画论  山水在两宋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是因为有宋人对自然、社会的崭新认识在起作用。宋人强调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的“常理”。宋代的文人画论思想,主要体现在苏轼的绘画美学思想中——“写意”,它在艺术创作中具有了主要的作用,成为了艺术创
期刊
摘要:色彩运用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重要内容,对相关课程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受传统美术绘画专业教学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部分院校已采取某些教学改革措施,但对基础色彩课程的教学定位仍混淆不清,直接影响教改方向和质量。因此,应厘清课程定位,尤其要处理好与绘画色彩的关系。可以把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色彩课程整合为写生色彩、设计色彩和应用色彩等三部分,并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被逐步的应用到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计算机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扮演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信息化也成为一个点击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博物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教育机构,它只有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引进计算机实现信息化,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继续其经营管理,并发挥它无可代替的宣传教育大众的作用。因此,现代化的博物馆都开始积极引入计算机,建立信息化、数字化的博物馆。这种信
期刊
摘要:字体是一种工具、一件玩具和一名老师,它能提供一种生存之道、一项休闲爱好、一种智力游戏和一种精神满足。当实验字体的概念进入学术圈的讨论时,“如何变得”和“为什么”一样重要,过程、目的、本质合而为一。在信息时代的语境下,字体设计将走向何处,是每个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实验字体;字体设计理念;多元化  传统的字体设计不仅是对字体的装饰,也要体现字体的文化内涵、商品特性以及设计对视觉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