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认识知识探究与问题探索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探究、发现和改造等一切活动中进行决策的基本能力。
  一、立足教材让学生体验数学探索数学规律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材料可切入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遵循大纲、教材,但又不拘泥于大纲、教材”的原则,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适当地加深、加宽,选出探究的切入点,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初步培养。如讲复数的概念时,告诉学生数的发展是由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和解方程的需要推动的,是科学实际和生产、生活相结合的产物,然后要学生:解方程:X2+1=0。学生一定会说无解或无实数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无解”和“无实数解”的区别,要学生探讨是不是有新的东西?如果有应该是怎样的?学生会通过探求及讨论发现此方程的解有但不是实数从而就会想到是虚的,教师
  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方法求出方程的解,学生往往会感觉困难,教师就要问学生为什么困难?学生会说无法求,教师要求学生探求一个新的东西来解决。通过问题的层层揭示,并通过联系数的开方知识、解方程知识等手段来突破难点。这一过程使学生亲历数学研究之中,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一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自然地掌握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把提出的新东西进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然后提出新的问题。课后教师可以再布置几个探究性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巩固课堂上的探究方法和思路,拓展和活跃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这样以数学教材为载体渗透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灵活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探求规律的能力。数学知识探索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用类似科学的研究方式,让学生置于探索和研究的气氛之中,亲身参与研究,体会知识及规律的探索方法,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开展研究性学习
  开展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和具体操作上都比较模糊。一方面难以寻找与数学有关的课程,另一方面受学生的素质与教师本身的学识水平的制约。因此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前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是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的问题来自于现实世界。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同,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学生是在一种开放、主动的环境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教师应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扮演研究者、组织者、监控者、评价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从而成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力及探索创新精神,重点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生学习方法,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法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性学习也不会与学科教育相矛盾,常常能自觉地加深拓宽了对课题相关学科的课程的学习,更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根本上促进了学科的学习。教师应知难而进、不断学习,成为有心人。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就要做充分的前期准备,加强素材的收集。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在研究型课程中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应具备起点低、入口宽、可拓展性强的特点。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开放题的编制不仅是教师的任务,它的编制本身也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内容。
  数学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1.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掌握知识并不一定具备能力,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编制出开放题,面对实际问题情景,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情景,根据自己的理解构造具体的数学问题,然后尝试求解形成的数学问题并完成解答.
  2. 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编制开放题。数学中的定理或公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中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常常是已有的定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或者是学生暂时还不知道,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3. 从封闭题出发引申出开放题。我们平时所用习题多是具有完备的条件和确定的答案,把它称之为封闭题,在原有封闭性问题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发散开去,能够启发学生有独创性的理解,就有可能形成开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首先呈现给学生封闭题,解答完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探究更一般的结论,探究更多的情形,或探究该结论成立的其它条件等等。
  4.为体现或重现某一数学研究方法编制开放题。数学家的研究方法蕴涵深刻的数学思想,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家的某些研究,做小科学家,点燃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火种。以此为着眼点编制开放题,其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5.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制开放题。在实际问题中,条件往往不能完全确定,即条件的不确定性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实际需要,其不确定性是合理的。如包装的外型,花圃的图案,工程的图纸这些是需要设计的,而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设计者的知识背景、价值判断不同,得出的方案也会不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将会更好的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有利于让广大师生更好的接受和践行新课程理念.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学位
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部分,是一种脑力创造性劳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话题素材,指导写作策略,是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会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所以教师如何教好信息课、学生怎样学好信息课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教学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信息化对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是对每个老师提出的要求。要从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信息技术课入门
有人说:“教师在学生眼中是权威,是榜样,现在流行时尚的东西鱼目混珠,孰是孰非谁也说不清楚,为了不误导学生,教师还是不要追求时髦的好”,对于这种观点,我颇不为然。流行代表着一种即时文化,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具有浓重的新鲜感,容易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并为之所接受。另一方面教师的任务是造就新人,培养社会新生力量,所以教师通晓潮流的思想文化,能够造就流行时尚、引导流行时尚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
期刊
长株潭城市群是由位于湖南省中东部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组成。三市地理位置相邻近,在省内经济基础都较好,受益于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推进,长株潭三市经济有了较快增长,2009年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的姿态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营造学习气氛  教学双方友好和谐的关系、轻松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只有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兴奋起来,促使他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奥秘。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讲究教学艺术、手段和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通过诱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来引
【摘要】: 数学教学的意义不仅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最终把它们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满足当前的学生的需求。我也在不断提倡从“满堂灌”走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这就使得教师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将结合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和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一些数学教学的新措施,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提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