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盐类的水解”第三课时教学为例,通过讨论设置问题的时点、设置问题的深度,探究“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性。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148-02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强调以探究教学为突破口,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问题式教学法就是探究教学模式中的一种。问题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方式,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师首先认真研读教材、教参等相关书籍,对知识进行整合,然后设置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将教学方法和知识体系贯穿于问题中,并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急于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分析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使得知识易于接受,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不但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甚至全新的认识。
  问题式教学从问题的设置、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之后的反思与评价,处处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问题”,学生的探究始于问题,并围绕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展开相关活动,所以“问题”设置的时点及“问题”的深度是探究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普通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三课时的课堂教学为例,论述如何将问题式教学落实到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本节教学选择三个阶段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设疑于新课开头;探究实验感知,设疑于教学实验中;深挖问题,设疑于看似无疑处。
  1 创设问题情境,设疑于新课开头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才能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会让学生眼前一亮,很振奋、很积极地进入课堂探究中。要促进学生更乐意、更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可以模拟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被激活,然后提出有效问题,可以使学生迅速融入教学过程,积极思维。
  如教师提出:“同学们都知道,由于现代社会住宅高层化、燃料煤气化、装潢高档化、使用电气化,火灾的隐患和发生率明显升高,在消防中常用到泡沫灭火器(展示)。”播放视频:安徽一厂房着火,泡沫灭火器灭火。学生观看视频后,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他们叽叽喳喳,一个个问题从脑海中迸发出来,并互相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此时教师抓住契机,顺利导入本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1: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什么?教师说明:泡沫灭火器内装的药品是NaH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
  教师提出问题后,将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积极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利用自已的能力解决问题。首先分析两种盐的特征:NaHCO3是强碱弱酸盐,溶夜中发生水解,且水解显碱性;Al2(SO4)3是强酸弱碱盐,也会发生水解,且水解显酸性。二者水解生成的OH-和H 发生中和反应,使生成物浓度减小,从而使HCO3-和Al3 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即促进了两种离子的水解。得出结论:Al3 和HCO3-发生双水解,产生CO2气体。
  2 探究实验感知,设疑于教学实验中
  为建立高效的教学活动机制,“互动”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有效教学活动的方式。实验则是化学的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效率和效益,选择将问题置于探究性实验,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教学中介之间的互动。
  探究实验一:将纯碱分别溶于冷水和热水,并清洗油污。
  学生分组实验,并很快得出结论: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更干净。此时,教师顺利提出问题2:为什么热的纯碱溶液去污能力强?学生分析Na2CO3的特征:Na2CO3溶液水解显碱性,且碱性弱腐蚀性弱,热溶液水解程度大,碱性强,腐蚀性强,因而去污能力强。得出结论:温度升高促进了CO32-的水解。
  3 深挖问题,设疑于看似无疑处
  北宋文学家张载说过:“于无疑处设疑,方是进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不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而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提出一个问题远远大于解决一个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关键处设疑,更要善于在看似十分简单、没有问题的地方找出问题来。学生往往因粗枝大叶或未发现什么问题而表现出漫不经心,思维处于低谷状态,此时,教师应投石激浪,做“无疑”工作。巧妙提出问题再次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促进他们进一步积极思考。
  探究实验二:将1 g FeCl3固体溶于水配制成20 ml溶液。
  高二的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配制溶液”的操作似乎很简单,起初有些学生不重视,操作时出现随意性,等展示成果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看似简单的实验却出现不同结果,教室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此时问题已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教师巧妙给出问题3:为什么有的同学配得澄清溶液,而另一些同学却得到沉淀?又如何克服呢?通过对比试验,使学生认识到矛盾并去分析矛盾。学生开动脑筋,分析FeCl3的特征:FeCl3是强酸弱碱盐,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Fe(OH)3和H 。得出结论:在配制FeCl3溶液时,为了得到澄清溶液,必须加酸抑制Fe3 水解。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本节课中,教师采用问题式教学,把握好时机,恰到好处地设疑,提出诱人深思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观看视频、互动交流、分组实验、展示成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受求知欲的驱使,一直积极参与其中并发挥聪明才智,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多,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张素英.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艺术[J].中学化学,
  2015(10):1-2.
  [2]陈卫丰.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最佳时机艺术[J].中学化学,2015(12):1-2.
其他文献
课本中的识字课以儿歌的形式呈现,与传统的词串识字相比,儿歌所创设的语境为儿童全息识字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识字磁场。那么,当诗歌遭遇“识字”,将催生出怎样的奇花异果呢?从宏观角度来说,低段的教学内容几乎都是服务于识字,学生在拼音中识字,在词语中识字,在课文中识字,识字贯穿了整个低段的教学。因此,对于教材中的识字课,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几乎所有识字单元中的儿歌都是从学生生活中来,
习作教学是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意义”与“有意思”兼具的言语实践过程,既要指向写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长进,也不能忘记对学生活动和游戏本性的尊重。习作是学生主体投入的言语实践活动,需要融表演、感觉、体验、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语境,在链接生活、唤醒经验中开始,在活动体验中推进,在对话互动中丰富和延展,由浅入深形成习作的场域,使写作的知识、技能、方法也随之活动化、情境化,从而使学生的“言语图式”和“言语经验”
触摸语言世界—— 一切从好奇开始  我曾学过钢琴,至今不能忘记第一次坐在琴凳上,凝望着黑白相间的琴键,那油然而生的好奇与渴望。在生涩的触摸中,在不成曲调的“叮咚”声中,我获得了对音乐的最初体验与喜爱。  语文同艺术有许多相通之处。小孩子初入文学殿堂,不应该是胆怯,而应是好奇而跃跃欲试的。带着他们在文学殿堂的高阶前流连,摸一摸古朴的木制扶手,闻一闻酝酿着淡淡草香的清风,孩子们怎能不心向往之?这是我追
视觉学习行为的神经机制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姚海珊研究组开展了眶额叶皮层通过调节初级视皮层的反应增益促进视觉偶联学习的研究。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通过光遗传标记技术,发现投向V1的OFC神经元通过降低放电率的方式编码奖励预期信号,与V1神经元相反。在No-Go刺激出现时抑制O
何为“浸入式教学”呢?劳技课上实施的所谓浸入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真实需求为驱动,把基础的技术课程内容无缝地融入到真实的项目过程中。浸入式教学可以使学生自发地融入学习之中,达到寓教于无形、成技于无痕的目标。那么在劳技课堂上怎样结合语文学科,借助戏剧的浸入实现学科的有效融合呢?我做了以下的尝试,现浅谈一二。一、 研发戏剧道具,力促“技术运用”能力的提升  在核心素养中对于“技术运用”的解读是:具有学习
摘 要 课件制作是信息教育时代教师必备的技能,但也给教师增加了工作的负担。提出课件制作产业化思路,将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并探讨课件制作的资源整合与产业化策略问题。  关键词 课件制作;资源整合;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037-02  1 课件制作的普遍性  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书面语言,是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是涵养个体意义和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历经百年的“文白之争”,使文言文教学迷雾重重。统编本教材的一大亮点是文言文的比例大幅度提升,相较于人教版小学教材,古文、古诗增幅30%,篇数占到了小学全部课文的30%,明显加重了传统文化的分量。教育是为了人的完整发展,文言经典中积淀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追求,求同存异、和而
摘要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104—02  1前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成为中小学必修课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先生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语文课的专任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课文是承载语文课程内容的例子,语文课要教的是熟练的语文技能。先生几十年前的这段话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几乎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能随口说出,但真正落实到课堂的又有几何?日常语文课堂中,太多的语文教师或没有课程意识,教学目光短浅地盯在课文内容上,或在课程内容的选
习作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编码过程。在当下的很多习作课上,教学低层次、撒网化、随意性导致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更谈不上“如何评”,这是缺乏系統性、逻辑性、科学性所致。“清单作文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就是为了让学生写“看得见”、改“摸得着”的作文,并打通读、写、评的通道。清单作文是教师管理学生写作行为的重要媒介。所谓清单作文,就是将本次写作目标条形化,包含写作素材、表达方法、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