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识字:方法与语境并重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本中的识字课以儿歌的形式呈现,与传统的词串识字相比,儿歌所创设的语境为儿童全息识字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识字磁场。那么,当诗歌遭遇“识字”,将催生出怎样的奇花异果呢?从宏观角度来说,低段的教学内容几乎都是服务于识字,学生在拼音中识字,在词语中识字,在课文中识字,识字贯穿了整个低段的教学。因此,对于教材中的识字课,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几乎所有识字单元中的儿歌都是从学生生活中来,顺应汉字构字规律,指向汉字识记。在这里,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有机共融。由此可见,识字课所要体现的理念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以下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物儿歌》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出示六种小动物图片)小朋友们,这些朋友是谁?你们认识吗?
  生: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师:看来大家对它们都不陌生。观察观察,它们的名字都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虫字旁的字。
  师:对了。老师以前说过,一个字的部首表示意思,看来这些带虫字旁的字都跟“虫”有关。谁能读正确这些小动物的名字?
  师:老师采访一下你,你是怎么读正确的?
  生:看着拼音读。
  师:这的确是个好方法。我们一起来学着他的样子,讀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吧。
  师:现在老师把拼音藏起来,谁还能读对?
  师:你又是怎么读对的呢?哦,你发现了,这些字的另外一半都表示读音。你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认字,真是巧妙。
  师:开火车来读。
  师:将动物名字和图片连连线。
  师:挑一个你最熟悉或最喜欢的给你的同桌介绍介绍。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介绍完后,读儿歌中的句子。
  师:蚯蚓造宫殿,蚂蚁运食粮,谁来演一演?你们看,“造”和“运”都要跑来跑去,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走字底”。一起来写一写。(指导“走字底”的写法)
  师:儿歌里还有一个小动物喜欢跑来跑去,发现了吗?对了,蝴蝶爱在花间捉迷藏。“迷”也是“走字底”。你们看,我们一下子记住了三个会跑来跑去的字,收获真大。
  师:蜘蛛是结网高手。来看这个“网”字,像不像一张网?你能写对它吗?
  师:你最想当哪只小动物?你来演演它。别的小朋友看着他表演,说出相应的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边演边读儿歌,好不好?
  师:同学们真厉害。老师现在把拼音去掉,大家还能读吗?
  师:谁来挑战一下?
  师:(出示“展翅”“飞舞”“松土”“搬家”“游水”和“结网”)这些动作,分别是哪种小动物的最爱?
  (生依次说出小动物的名字)
  (生齐读课后习题中的六组短语)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六位新朋友,它们是——
  (师说名字,生接句子。)
  (同桌一人说名字,一人接句子。)
  (师示范书写“间”“池”“欢”,生练写。)
  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料,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授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课标揭示出识字板块中诗歌教学的两个侧重点:一是多诵读、多组词,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让诗歌语境创设出一个识字磁场;二是教授识字方法,并将这种方法拓展开去,认识更多汉字。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紧紧围绕识字来教学。通过拼音识字、偏旁识字、组词识字、诵读识字、游戏识字等途径,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根据规律自主识字,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各个感官,以体验探索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在儿歌营造的氛围中,学生将生字牢牢印刻在头脑中。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大学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上期介绍了“亻”变形为“儿、几、尸”的情况,本期介绍“亻”变形为“匕、■、卩、■”的情况。  一、“亻”变“匕”  甲骨文“■”也变形为“匕”,如“死、顷”,但“匕”多来自甲骨文右向的“■”,如“北、比、此、尼”等字。“匕”的撇是“亻”的头和手臂,“乚”是身体和腿脚。选析如下。  1.死  会意字。“死”中的“匕”不是死人而是活人。甲骨文作“■”,左旁是残骨(歺,音è),代表死尸;右边“■”是侧立
摘要: 目前基于人们对教育本质理解的褊狭、对校园文化认识的不足等原因,校园文化处于被异化的困境。这将直接制约教育管理的效用,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 校园文化异化学生教师管理者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演进,校园文化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本真教育目的实现的必备条件。学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将会促进教育的进行和学校发展。萨乔万尼就曾经指出:“
【作者简介】许文胜,男,山东聊城人,曲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主要从事影视创作与影视传播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剧照 “沉默的螺旋”这一理论最早是由德国女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依曼(E-Noelle-Neumann)于1974年在《传播杂志》上发表的《沉默的螺旋——一种舆论理论》一文中提出的。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一书对该理论进行
16世纪早期,荷兰人对一种带有美丽杂色花纹的郁金香趋之若鹜,富商巨贾们更是将那些稀有的杂色郁金香视为珍宝,竞相收购。一时间,杂色郁金香价格飙升,有人不惜抛妻弃子、弃职转行专种这种郁金香。一颗上好的杂色郁金香鳞茎,与一间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房子同价,也等于一位砌砖工人15年的工资。当时的姑娘们以拥有一朵杂色郁金香做嫁妆为荣。  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知道,那美得耀眼,让人们倾家荡产的杂色郁
摘 要: 繁漪是曹禺精心塑造的一个现代知识女性形象。她渴望爱情,追求自由,她犹如一只被关在封建大家庭这一牢笼中的金丝鸟,尽管在苦苦地挣扎,却无法冲出这一牢笼,无法摆脱自己的生存困境,看不到明天的太阳,进而走上一条置她于死地的绝路,并走向毁灭。本文就在痛苦中挣扎的繁漪的生存困境、选择、结局作分析。  关键词: 繁漪 金丝鸟 生存困境 挣扎 毁灭  “五四”运动的风暴猛烈地冲击、扫荡着封建社会的一切污
战国时候,魏国的邺这个地方邻近漳河,老百姓本该安居乐业,但是举目四望,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为了生存,老幼妇孺纷纷逃离家园,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第一幕 摸清底细  一位萎靡不振的老农在田地劳作。西门豹微服上场,见老农立在田头,正望着田地唉声叹气。  西门豹 魏王说此处民不聊生,今日一见,唉,果真如此!这里邻近漳河,灌溉田地如此便利,为何却落得这等模样?哎!前面有一老农,不如我上前问个明白。  
摘 要: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应重视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所带来的功效,理论联系实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并普及给广大学生,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为了更好地研究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必须分析马克思主义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趋于大众化,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
一、聚焦文题——让题目亮起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周我们写的作文吗?  生:记得,写《乡村美景》,我写的是乡村的田野。  师:乡村田野你也会写,真有才。这位女同学,你写了什么?  生:乡村果园。  师:你很勤劳,很善于观察。她给作文取的题目是《乡村景色》。这个题目你感觉如何?  生:不太好,感觉范围太宽泛,没有落脚到果园。  (师出示:《果园,你好!》)  师:这篇的作者在哪里?原来是你。请作者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不同情境介绍动物不同方面的特点。  2.学习通过抓典型特征介绍动物外形,从觅食、喝水、睡觉、活动等方面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  3.尝试在介绍和写作过程中增强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看图导入,触发思维  1.谈话导入:(出示一幅宠物狗图片)同学们,这是一只生活中常见的宠物狗,请你来介绍一下这只小狗。  2.刚才很多同学都是从小狗的外形特征介  绍的,
摘要 通过微课这一重要载体来凸显教育教学智慧,实现我国中职纺织设备管理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在明确智慧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微课教学支持的前提下,通过精选微课类型、设计微课内容以及打造微课平台等手段,突破纺织专业传统教学的束缚,为大数据、智能化智慧教学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微课;智慧课堂;纺织设备管理;纺织专业;在线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