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农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农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u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重要基地,需要顺应职业教育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水平人才。

关键词:中职;行动导向教学;农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本文以行动导向法在中职农业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展开讨论,首先简要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然后以病虫害防治课程为案例提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农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为相关学校农业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相关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指的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教学中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在教学工作开展前合理设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身能力完成“任务”,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就学生知识接受过程分析,知识是对实践现象、规律的总结,从实践中获取感性认识,反复实践验证形成实践认识,应用至实践中解决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需要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将大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小任务,分层次下发给学生。在中职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应用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升课堂趣味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操作、掌握知识[1]。同时,学生按照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学习时,当达到某一目标时会产生成就感、喜悦感,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提升其知识掌握程度,同时能够促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为其参与后续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在行动导向教学中,任务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对任务进行讨论、分析、操作时重建知识认知结构。最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农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明确其教学步骤。首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准备任务书、课件、学生分工、教学设备、仪器仪表、元器件等。其次,下达任务,通过简短的语言向学生讲述本课时学习内容和目标,并下发任务。再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了解任务完成基本思路与方法,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开展合作学习,小组配合完成“任务”。最后,教学结束后让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形成新认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点:

(一)情景模拟,增强实践能力

在中职农业教学中病虫害防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目标是熟练掌握农业制剂稀释和配置方式。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只是单一的对农药稀释配置、器械使用进行讲解,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难以积极地参与至课堂,学习兴趣低沉,教学质量和效率较差。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操作情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了解知识、体会知识,产生疑惑和问题,自主思考、合作探讨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熟练掌握农业知识的同时,锻炼其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能力[2]。另外,在操作探讨结束后,各小组需要汇报防治措施,并补充好防治工作注意事项和关键技术,让其他小组的学生指出存在问题或者互相学习。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基础创设情景,深刻感悟,身临其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升其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专业技术,解决问题,为其未来参与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生为主体,增加其参与度

中职学校要重视农林专业实践教学,努力为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教学条件。例如在开展绿化养护相关知识讲解中,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导权,将学校绿化作为项目内容,对校园内植物病虫害情况进行研究,下达任务,讓学生通过自身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阶段,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试验、小组讨论等作业获取数据,分析数据,结合具体情况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期间老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角色,让学生个体、团队之间共同分析问题。整个过程中主导,减少对老师的依赖,锻炼其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能力。同时,学生对知识学习进度加以全面掌握突出其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脑、手、心共同参与、共同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就地取材,利用现有条件

在中职农林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单向输出知识的弊端,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熟练掌握应用知识的技巧。病虫害防治课程实践性较强,为实现学生动作能力的提升,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因为病虫害防治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难以在校外开展,因此,学校需要善于应用自身所具备的资源开展教学工作[3]。例如,利用校园中的绿地开展实训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学校可以和周围的绿化养护部门达到合作关系,让学生参观绿化养护工作具体内容和流程,参观学习,对实际绿化养护工作加以了解,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不断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农业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小任务、小目标,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完成,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提升其实践技能水平。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应用融合应用合作学习、问题引导等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课堂学习体验,调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樊文东. 行动导向教学法本校化的有效性思考[J]. 东方教育, 2016.

[2]周兴祝.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农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2021(2018-23):123.

[3]郭含莲.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种植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9):1.

其他文献
本文依托于马基雅维利的《论李维》一书,并结合国内外相关二手研究资料,对马基雅维利的公民教育思想展开讨论。选取诸如“公民与城邦的关系”、“人性论的预设”等问题作为讨论重点,审视马基雅维利对这些问题的阐释,及其对现代西方共和主义政治的复兴所产生的影响。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现代西方政治理论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为解决这一困境,剑桥学派与施特劳斯学派追溯至马基雅维利共和思想的原因。第二部分主
学位
中国有着群众科技创新的传统。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实施后,中国的群众创新热情被极大地激发,诞生了庞大的民间发明人群体,并出现了部分民间发明人因为从事发明活动而使自己陷入贫困状态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当代中国“发明流浪汉现象”。判定“发明流浪汉”的条件有三个:一是发明者是一个民间发明人,已经申请或者获得了国家专利;二是在发明的过程中,发明者的经济状况发生大幅恶化,这种经济状况的恶化程
学位
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段开创性的时期,许多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都留下了不朽的著作经典。儒家思想便是这思想源头的一股主流。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在先秦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综合性的思想著作,对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政治观念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历史背景的局限、文献资料的缺乏和社会演进的变迁,今天对于这段思想史中重要的一环——孔孟之间的思想发展仍有许多不甚了解的地方,值得学者继续进行探索。  本文在
学位
金圣叹是中国古代小说美学思想发展过程中贡献最大的一位文学理论批评家,对《水浒传》的艺术分析是其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标志着中国小说批评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建构,在中国小说美学史上竖起了一座具有时代意义的丰碑。  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比较博杂,本文试着从整体上对其小说美学思想加以系统化、条理化梳理,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所接受的哲学思想出发,论述其小说美学思想的最为主体的部分,以及他的思想对后期小说批评所产
学位
科学合理性问题是科学哲学中的经典核心问题,在不同的理论中究竟有没有合理的评价和选择规则?不充分决定性论题(UDT)和所谓蒯因-迪昂论题(强的)都否认存在理论选择和评价的规则。而Lakatos认为他给出了科学理论评价和选择的模型或理论。本文尝试考察UDT是否对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构成实质性的挑战,反过来,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是否真正构成对UDT的限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对科学研究纲领
学位
王重阳的内丹学是一种探讨体道,修道和成道的学问,它继承了先秦老庄思想,隋唐的重玄学和儒释道三教思想。他主张“性命双修”,而“性”、“命”存在相对相关的关系,他说:“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立。”《五篇灵文注》在本源性的“道”中存在一个原始性命未分前的“性命合一”状态,但后天身心活动使性命分离,所以修道的方法无非是通过身心的清静使性命合一,回归道体。而唐力权教授则认为在内丹学中的“太极”一词兼指道体或场
学位
本森·塞勒提出的宗教概念化是学者怎样而且应该怎样表征宗教范畴的问题。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宗教概念化的种种进路,认为学者的宗教概念与大众的宗教概念不同,学者的宗教概念化是宗教的理论化或宗教的学术建模问题,属于科学认知范畴,而大众宗教概念依赖于传统的犹太教-基督教的原型效果,属于大众的宗教认知范畴,二者不可混淆。大众的宗教概念与学者的宗教概念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宗教认知与科学认知之间的差异来把
医患关系自古以来就备受社会关注,关于医生与病人之间权利与义务的讨论也从未停息,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学对人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在这种环境下,医患关系,或者说研究者与研究参与者的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笔者首先在第一章描述了医患关系的历史变迁,讲解了历史以来中国和西方对医患关系问题的不同定义和处置原则。第二章是本文的重要基础,笔者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广泛的资料收集,通过图表
学位
摘要:小学体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起到了推动素质教育的作用。小学体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其教育效果不佳,因此,为了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创新研究,本文就此问题作了深入地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教学方法,希冀有效推动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显著发展。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一、创设趣
期刊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法约尔和韦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个人、组织和社会来解决组织管理问题,结束了经验管理的历史,为现代管理学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使管理成为一门科学。他们以“经济人”假设,以提高生产率,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层次分明的组织结构等等方法进行管理。管理学者称他们的管理理论为科学管理理论或古典管理理论,有的系统理论学者称之为组织的理性模型。  组织的理性模型是早期管理科学的管理思想,其核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