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下这个题目,我的眼前马上浮现出班上那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从他们刚进校门到现在,我已经陪他们走过了整整两年。孩子们的个子长高了,字漂亮了,懂得文明谦让了,爱上阅读书籍了,学会感恩了,很多孩子都有进步,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底总涌现难以名状的幸福,我感动着孩子们一点一点的长大,就像一个农人站在田边倾听庄稼拔节的律动。我也感动着自己的付出,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用暗示的方法悄声告诉孩子你所期望的,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育惊喜。这种方法就叫美丽的暗示。
一、动作暗示
动作暗示就是用肢体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孩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1790-1866)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刚进学校的孩子来说,教师的激励、唤醒、鼓舞尤为重要。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的游戏、玩乐活动为主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为主,并让孩子爱上学习,不产生叛逆、畏惧、厌学的情绪,是一年级教师的工作之首。
然而,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告诉我们,对孩子简单的要求、命令、指责,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害怕老师,害怕上学,给教师的工作带来障碍。而如果教师能和孩子们交朋友,用一些肢体语言来启发、暗示孩子,就能收到意外的惊喜。如为了让孩子们养成端正读书、写字的姿势,我特意搬来一套桌凳,摆在孩子面前,端端正正坐着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写作业,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其实,孩子们更愿意接受老师的“行动引导”,用动作暗示孩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语言暗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教师要想赢得孩子的真正喜爱,就要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并从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长远发展认识孩子身上的一切优缺点,用自身的阳光去放大孩子的优点,消除孩子的缺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当我们想向孩子表达我们的教育意图时,不宜一味用言语直接表态,而应采取迂回、委婉的方法把自己的观点巧妙“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也让孩子感受语言的美。
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场景:孩子们都在安静认真地写作业,很多孩子完成了一大半作业,可小钦还在津津有味玩着一块橡皮,作业本上只歪歪歪斜斜写了几个字。在此情景下,如果教师忍不住呵斥:“看看别人都快做完了作业,你还有心思玩,丢不丢人?”那么孩子的自尊心肯定会受到打击,而且还影响了其他认真做作业的孩子,如果教师悄悄走到孩子身边轻声提示:“你是个好孩子,你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认真做好作业,对吗?加油哦!”并爱抚地摸摸孩子的头,那么他肯定能明白老师的话,开始认真做作业。
三、眼神暗示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所以从眼睛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心灵的语言,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把用眼睛说话称之为“眼神暗示”。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清晰表达感情。在教育过程中,用心运用眼神,让眼睛说话,用眼神传达你的期望,就能收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当孩子课堂表现出色时,你可以用笑意的眼神给予表扬;当孩子提出有价值的创意时,你可以用惊奇的眼神表示你的惊喜;当孩子出现困难时,你可以用鼓励的眼神给孩子加油;当孩子犯错误时,可以用严厉的眼神注视;当孩子改正错误时,你又可以用喜悦的眼神为孩子祝贺。
四、表情暗示
表情是一个人情绪表现的晴雨表,和眼神相比,表情比眼神表现得更明确,更具体。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可以、不能、不该等,使暗示对象作出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善于用善意的表情暗示,能收到“风景这边独好”的效果。如当孩子做了好事时,你对他赞许地点头;当孩子经过努力,解出一道题时,你对他会心地笑;当孩子主动要求上进时,你给孩子一个拥抱,都是最好的激励。
教育是一门感动的艺术,是春风化雨的创造。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的东西,都具有奇特的教育力量。”我想,暗示,就是一种美丽而神奇的教育,一种让教师和孩子们快乐行走在成长道路的教育。◆(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一、动作暗示
动作暗示就是用肢体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孩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1790-1866)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刚进学校的孩子来说,教师的激励、唤醒、鼓舞尤为重要。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的游戏、玩乐活动为主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为主,并让孩子爱上学习,不产生叛逆、畏惧、厌学的情绪,是一年级教师的工作之首。
然而,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告诉我们,对孩子简单的要求、命令、指责,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害怕老师,害怕上学,给教师的工作带来障碍。而如果教师能和孩子们交朋友,用一些肢体语言来启发、暗示孩子,就能收到意外的惊喜。如为了让孩子们养成端正读书、写字的姿势,我特意搬来一套桌凳,摆在孩子面前,端端正正坐着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写作业,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其实,孩子们更愿意接受老师的“行动引导”,用动作暗示孩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语言暗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教师要想赢得孩子的真正喜爱,就要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并从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长远发展认识孩子身上的一切优缺点,用自身的阳光去放大孩子的优点,消除孩子的缺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当我们想向孩子表达我们的教育意图时,不宜一味用言语直接表态,而应采取迂回、委婉的方法把自己的观点巧妙“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也让孩子感受语言的美。
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场景:孩子们都在安静认真地写作业,很多孩子完成了一大半作业,可小钦还在津津有味玩着一块橡皮,作业本上只歪歪歪斜斜写了几个字。在此情景下,如果教师忍不住呵斥:“看看别人都快做完了作业,你还有心思玩,丢不丢人?”那么孩子的自尊心肯定会受到打击,而且还影响了其他认真做作业的孩子,如果教师悄悄走到孩子身边轻声提示:“你是个好孩子,你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认真做好作业,对吗?加油哦!”并爱抚地摸摸孩子的头,那么他肯定能明白老师的话,开始认真做作业。
三、眼神暗示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所以从眼睛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心灵的语言,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把用眼睛说话称之为“眼神暗示”。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清晰表达感情。在教育过程中,用心运用眼神,让眼睛说话,用眼神传达你的期望,就能收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当孩子课堂表现出色时,你可以用笑意的眼神给予表扬;当孩子提出有价值的创意时,你可以用惊奇的眼神表示你的惊喜;当孩子出现困难时,你可以用鼓励的眼神给孩子加油;当孩子犯错误时,可以用严厉的眼神注视;当孩子改正错误时,你又可以用喜悦的眼神为孩子祝贺。
四、表情暗示
表情是一个人情绪表现的晴雨表,和眼神相比,表情比眼神表现得更明确,更具体。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可以、不能、不该等,使暗示对象作出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善于用善意的表情暗示,能收到“风景这边独好”的效果。如当孩子做了好事时,你对他赞许地点头;当孩子经过努力,解出一道题时,你对他会心地笑;当孩子主动要求上进时,你给孩子一个拥抱,都是最好的激励。
教育是一门感动的艺术,是春风化雨的创造。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的东西,都具有奇特的教育力量。”我想,暗示,就是一种美丽而神奇的教育,一种让教师和孩子们快乐行走在成长道路的教育。◆(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