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合作学习探究的障碍分析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障碍
  
  记得小的时候,曾经看过一部少儿影片叫《七色球》,影片的最后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某教育专家在世界各国少年儿童中做实验,把7枚颜色不同的彩球,分别拴根绳子放入同一个窄口宽肚的玻璃瓶中,要求7个孩子在3秒钟之内把7个彩球拉出来。这个实验在很多国家都失败了,但在中国获得成功。在其他国家失败的原因是孩子们各自为战,都想尽快把球拉出来,结果卡在瓶口;在中国成功在于7个孩子合作分工,在一个学生的口令下,按照顺序依次拽出彩球。现在回想起来,这大概就是今天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雏形。合作学习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之一,旨在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善于合作是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也是学生走人社会迈向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笔者在本市进行近半年的高中新课程教学的调研后,发现这一教学模式不仅用得少,而且颇有争议。特别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往往认为课上只要进行思维训练就可以了,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又易使课堂秩序失控,更不愿意采用。笔者随团到外省考察,也关注了实验省份合作学习开展的情况,效果也不理想。开展合作学习,为什么这么难呢?
  
  一是教材内容繁多,教师不堪负荷。
  
  虽然新课程倡导教学以课程标准为主,摒弃“教教材”,提倡“用教材教”,但不可否认的是教材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是学科知识传授的主要载体。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教学设备简陋的贫困地区,教材的主导地位更为突出。任何一套教材都是专家们充分考虑知识的全面性、连续性和整合性后精雕细刻的结果,已是趋于完美的“作品”。让教师拿着智慧的剪刀去重新整合这些作品,似乎有点勉为其难——大多数教师抱着教材无从下手。新课程内容还有一些新知识,教师也需要“充电”,想研究教材,时间和资料都不允许,课时又不等人。加之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不当,续补知识又必然挤掉一些时间,使高中教学课时更加紧张。课改专家体会不到这种局面。因此,教师对占用课堂时间进行合作学习的模式,自然相当排斥,除非为了应付检查,否则极少采用。这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
  
  二是教学设备简陋让大多数学生缺失这条重要的学习通道。
  
  合作学习探究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课外资料的积累,说到底就是学生要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发表出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往往就是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体现。但是,目前高中真正能普及多媒体教学和多功能教室的学校恐怕只占少数,多数学生与这些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是无缘的。那些住校生往往是农村学生,平时连时事新闻都难以看到。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他们怎么可能在课堂上高谈阔论呢?在学生合作中,发言权一定是掌握在学习环境比较优越、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手中。所以有人质疑:合作探究究竟是小组共同得出的,还是一个学生思维的体现?这是合作学习在推进过程中缺乏内在动力的原因。
  
  三是教师教学水平偏低,能力不足。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和目前大多数教师的实际水平反差太大。教师的工作负荷量太大,历史教师每周20节课的情况非常普遍,工作压力使很多教师疲于奔命,这是教师素质难以提高的实际原因。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使其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么只是一个观望者,要么难以将学生生成的问题适时予以点拨,而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一些学生趁机肆意妄为,造成教学秩序混乱,反过来又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所以,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弊大于利。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决定教学水平的关键。专业素质不高,教师的自信心不足,驾驭教学的能力就有限,能驾轻就熟便不会另辟蹊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在实际中变成自找麻烦了。
  
  四是理解偏差让教师心里排斥。
  
  合作学习仅仅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模式之一,并不要求堂堂课都采用。由于教师在理解上有偏差,在问题的设置上缺乏一定的思维含量,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因此使得很多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形式,难显实效。有的教师没有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就急于下结论,使学生失去参与教学的机会,这很值得深思。教师没有意识到等待和观察的必要性,没有意识到让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意义,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思考,越俎代庖的教学很普遍。殊不知,这正是新课程要求改变的现象,也是组织合作学习难以开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的方式看似简单,实际触动的却是传统教育的最敏感之处,说到底,还是教育理念的碰撞。“满堂灌”的方式之所以遭到质疑,正是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不是让学生代替教师的作用,而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体验。教师讲得再好、再生动,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即使不采取合作的方式,也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动起来了,才有因材施教的可能。针对学生思维的反应进行教学,是一种较高的要求。尽管目前还有很多障碍,但是,我们必须朝这方面去努力,否则新课程就没有实质意义了。
其他文献
摘 要:微课让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彻底的颠覆,学生通过观看课外教学视频就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更好地学习和复习,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和教师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就可以帮助自身解决更多的疑惑,从而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就可以让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优势得到更好地体现,最终提高中小学德育微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微课教学;内涵特点  一、 德育微课的概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数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借助数学史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历史小故事,为学生展示我国数学历史的发展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数学知识,教师要不断完善与创新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
摘 要:高中体育学科属于健康学科范畴,其主要的教学内容都围绕着运动而开展的,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运动的方法和技巧。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倡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开展有效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的终身体育意识。足球是高中体育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运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获得身体方面的锻炼,还能够促使学生在行为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意志力等方面的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误区,考试    在网上看到崔永元的文章《从标语说开去》,其中一段谈他在高中的历史学习,让人啼笑皆非。在此截录几段,与读者共享:  我上中学的时候,历史学得不错。李老师是全国特级教师,教学有方。比如,他用彩色笔来表现历史进程,红色是革命的,黑色是反革命的;红色是进步的,黑色是退步的:红色是扬眉吐气的,黑色是灰头土脸的。除此之外,还有位置记忆,具体方式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高考前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使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主要体现为:打造卓越法律人才,法学师资和法律文化是基础,教学理念是条件,教学法为手段。 The pr
1920年12月10日,几位西班牙工人代表来到克里姆林宫,列宁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通过对传统舞蹈教学和远程舞蹈教学的对比,指出远程舞蹈教学的优越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对互联网舞蹈教学的操作过程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中学阶段人文社会学科始终秉承历史和地理学科分设的传统。其系统的知识体系、严谨的课程内容对于培养各个领域的建设人才功不可没。然而,随着当代社会、经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的社会利益格局已经形成,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失衡,导致当前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意识形态僵化、组织建设集权化以及资源投入的“异化”严重制约
认为在网络传播背景下,学术理论类期刊的发行模式和渠道已剧变,网络发行成为学术理论类期刊发行的主要渠道和模式。从销售对象、消费者和用户的购买对象与服务宗旨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