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汉服的“90后”女孩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o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澳大利亚悉尼被这样的场景刷屏了:“快看,那是什么?”“是日本人、韩国人还是中国人?”“我认识,那是汉服,中国的!”“哇,真好看!厉害啦!”
  古典雅致的服饰,动感十足的音乐,一群帅哥美女穿着汉服,在老外的地盘上搞事情!这段视频在中外社交网络上迅速传播起来,但大多数看得津津有味的观众,并不知道这一幕背后藏着多少故事:有个傻傻的“90后”中国妹子,在离家8000公里外的地方,做着汉服梦。
  为此,她放弃高薪工作和升职机会,穿汉服送外卖、举办公益活动,忙到差点破产,累得急诊住院,但是她让祖国的传统服饰走向海外街头,更登上悉尼市政厅舞台。
  她叫卓桐舟,来自四川泸州。不过在悉尼,更多人知道她的另外一个名字——听月。

做汉服梦的中国姑娘


  和大多数女孩一样,听月对汉服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小时候看的古装电视剧:“里面的人好美,像神仙一样,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穿这样的衣服。”
  出生在教育世家的她,从5岁起就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国画、舞蹈、茶道、诗词都学过,小学语文课本上,全是她画的古典美人图。
  那时候的听月,还没有汉服这个概念,但这一颗小种子,悄悄在心里萌了芽。
  直到3年前,听月看到一篇汉服的介绍,才真正了解这个体系。她说:“原来老祖宗留下了这么漂亮的衣服,原来很多影视剧里的服装设计都是错的。汉服已经断代了这么久,还能不能把它捡回来呢?”
  于是,她买了人生中第一套汉服,迫不及待地穿给家里人看。没想到,外公连连摇头:“你怎么穿韩国人的衣服,不好不好!”听月赶紧解释:“这不是韩国人的,这是我们自己的,这是中国的汉服!”
  想起这件事,她用“震惊”来描述那一刻的感受。听月的外公是语文老师,从小给她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带她看古代连环画,可以说,她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启蒙都是外公带来的。
  正是这件事,坚定了听月推广汉服文化的决心。她给自己买了好多汉服,试着穿上走到街头。
  “其实当时我也很害羞,人不可能没经历过这种挣扎。很多人不理解,还觉得我很奇葩,最常见的4个字莫过于‘哗众取宠’。”听月说,“穿自己传统的衣服,有什么好丢人的?既然想走推广汉服这条路,最好的方式就是穿着它上街,让更多的人看到!”

穿着汉服走上海外街头


  18岁的时候,听月独自到墨尔本读本科,还当了学生会副会长。她曾主办过一个多元文化节,很多学生都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来参加。
  那天,听月低调地穿了一套旗袍,却看见日本和韩国的朋友,自信地穿来最正式华美的和服和韩服。这件事给她的印象很深:“当时我觉得被比下去了,明明我们的传统服饰既大气、又很美!”
  2016年,听月从悉尼大学研究生毕业,毕业典礼上,大家都穿着学士服,她却选择了一身明制袄裙。旁边一位老师看着她激动地说:“我认得这个,这是汉服!我也是华人,在这里工作10年,这么多届毕业典礼,你是第一个穿汉服过来的!”
  硕士毕业后,摆在听月面前的,是高起点的就业之路。她曾在墨尔本凯悦集团负责VIP客户关系,离职后悉尼柏悦酒店抛来橄榄枝并给出升职许诺;研究生阶段,又收到了PWC的工作邀请。偏偏在这时候,听月决定放弃之前奮斗来的一切,在悉尼进行汉服相关的创业。朋友和家人知道后都惊呆了。听月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姑娘,她说:“人是有惰性的,跌进舒适圈就可能出不来。我想趁着年轻拼一把,免得后悔。”最后,家人被她的这股劲打动了,决定让她放手去干。
  一开始,听月想做一个汉服小面馆,为此,她花了1年的时间调研,做好上万字的计划书和3年的预测评估,连员工服装和店铺风格都设计完毕。没想到,国内厨师嫌澳洲太远撂手不干。当时听月很绝望,眼看同学们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她却成了无业游民,甚至只能靠代购赚钱。
  第一个创业泡汤后,闲不下来的听月在家捣鼓起了中式糕点。2016年6月初,“听月小筑”糕点店在微信里开张了。冰皮月饼、玫瑰山药糕、青玉绿豆糕……客服、厨师、外卖小妹都只有她一个人。
  学了17年的国画派上用场,每个包装盒都是听月亲手画的,古色古香。送餐时她会穿上汉服,几乎每个客人都会拍照发朋友圈,路人也被惊艳,不到1个月就积累了2000多位客户。
  在繁华时髦的澳洲街头,突然走过一位袅袅娜娜的古装美女,是不是就像穿越时空一样的神秘?就这样,穿汉服送中式糕点的听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连澳大利亚Dior都想联合她做活动。
  听月穿着汉服走在街上,很多人求合影,却被称赞一句“Japanese kimono(日本和服)!”每当这时候,听月都很想转过头说一句:“看清楚了,姐是中国人!”
  受到了很大触动的听月,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摄影,视觉也许是传播汉服之美的最直接的形式。
  于是,“听月小筑”从中式糕点店变成了汉服主题文化工作室。听月说:“很多人看到汉服,只是新奇想合影,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想做一个活动,让大家真正了解到汉服和中华文化的魅力。”
  “我又干了一件特别不靠谱的事儿,发起‘寻找悉尼汉服大使’大型公益比赛。谁说汉服和传统文化老旧过时,我们就敢把它做成一次创意十足的传承!”听月主意已定,拉上合伙人Owen,还有小伙伴“墨策划”“悉尼汉服同袍会”和“安妮缘分慈善基金会”办了一场比赛。从海选、初赛、复赛和决赛,3个月时间,这群“90后”完成了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6年10月底,在悉尼中心最具标志性的市政厅,“寻找悉尼汉服大使”决赛晚会开始了。这场观众达到1200人的大型公益比赛,有唱歌、跳舞、乐器、戏剧改编……决赛选手和明星嘉宾都倾尽了全力。
  赛后很多观众和嘉宾都说:“这是国内外见过的最精彩的一场汉服比赛。”
  比赛在澳洲以及中国都引起了轰动,CCTV4中文国际频道还专门进行了报道。
  时隔2年,今年年初,听月和朋友们发起了第二届“寻找汉服大使”公益比赛,从600多位报名选手里选出12强,在5月13日晚上6点,再次登上悉尼市政厅的决赛舞台。
  他们在歌剧院等地进行汉服快闪,这种中西结合的形式,看得当地人合不拢嘴:“汉服,很酷!”
  为了力求完美,听月和朋友们又开始了熬夜啃泡面的生活,甚至一度累到半夜送急诊。她说:“决赛晚会2000人的观众,电视直播、CCTV报道,说实话,我的压力很大。”
  除了办活动,这两年听月也没闲着。去年初,她签下了一家上下层商铺,开始打造自己梦想中的汉服工作室。设计图是自己画的,所有的家具是自己装的,连墙壁上挂的装饰画,一部分都出自听月的手。她平时在这里看书,也在这里工作。除了摄影,还会不定时举办各种汉服主题活动。书法、风水、妆发课、及笈礼……悠悠五千年的中华传统,让一群身在异国他乡的年轻人,像是有了归宿、有了家。
  “人的一生,有多少次机会,让你不顾一切地去做一件事?很多人都没有,因为怕。怕输了不能翻身,怕朋友嘲笑,怕家人失望,怕爱人死心。”
  听月说,“我也一样,我怕在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中丧失了对生活的激情,在平淡安逸的柴米油盐里丢掉了对梦想的渴求。有些事总得有人做一下,我怕再不疯一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为何如此执著,只因心中有梦。梦里有诗、有酒、有茶、有花,还有记忆里那件最美的衣裳。“听到外国人说:‘你穿的汉服真好看!’那是我觉得最自豪的一刻。”
其他文献
大学先修课程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元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近期,相关教育部门和部分高中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比如国家选修课程的开设、校本课程的开发。本期《深度报道》将关注高中教育改革中一次新的尝试——大学先修课程的开设,专题采访中国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发受到重视,于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走进了课堂。本文旨在探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并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问题导学”的一般流程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与学生对话,并引导他们提出、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新问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问题导
什么是教育?当我们面对这个问题时,出于思考的本能,我们会习惯性地给出教育的定义。然而,当我们仔细思索所给出的教育的定义时,会发现自己给出的定义并不能涵盖教育的全部。纵然我们能够给出关于教育的多种定义,但进一步追问教育的真谛到底是什么时,恐怕又没有多少人可以真正说清楚。“教育”一词虽然耳熟能详,几乎每天都被人们谈论,但人们关于“教育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清楚。教育依旧是一个模糊性的存在。  一线的普通
传统语法课,往往是教师眉飞色舞地讲,学生无动于衷地听,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笔者就此问题通过自己不断的教学实践、反思和总结,探索了利用情境在初三年级教授定语从句的情境教学法,取得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此设计一改原有的语法教学模式,摒弃了填鸭式的语法概念的讲解,通过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创设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语境中领悟定语从句的语法概念及用法。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师范大学的学科教育课该怎样开展?中美两国大学课堂提供了两种决然不同的理念和模式。在中国的师范大学课堂中,教育理论为授课的重点,教授们试图以各种教育理论教育学生,让学生牢记这些理论和观点,以期待这些未来的教师在中学课堂上予以实践和落实。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首先要掌握理论,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理论要重于实践。而在美国大学的学科教育课堂中,教授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来模拟课堂教学,以此训练
安军,北京市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北京一零一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海淀区进修学校兼职教研员。2011年获得北京市首界高中教师新课程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生物学科一等奖、海淀区优秀科技辅导教师。  《中国教师》:安老师,您好!2011年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注重重要概念的教学,并在内容标准中具体描述了50个重要概念,引起广大生物学教师的极大关注。你们多年前就注重了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你们
为实现我校第一个五年(2007—2012)发展规划,我校从“校风”建设入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形成“文化引领、特色发展、品质立校”的目标追求。在“校风”建设的过程中,大致有两方面感悟。  一、“校风”的意义  “校风”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具体来说,有三方面意义:其一,“校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其二,“校风”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的重要保证;其三,“校风”既是学校的
吉林省通榆县实验高级中学是一所县级普通高中,为顺应当前普通高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我校先行先试,以多元自主的课程建设、丰富高效的教学样式和严格有序的教学管理,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尤其在艺术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打造出了优质的艺术教育品牌。学校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的同时,也为艺术特长生的潜质挖掘和专业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善的培养方案。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显著,艺术教育办学模
教研组是教师学校生活和工作的最基本单位,它的性质是“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然而,近年来教研组的作用与功能正日益淡化。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学校教研组的主要任务为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精神,教研组“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尚未成为群众性的、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离新课改要求还有相当距离[1]。  一、传统学科教研组活动面临“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  历史与社会(以下简称社会)学科被人们认为是一门副科,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的日益膨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伦理观念却在逐渐消退,青少年的自我认同、自我价值感也在不断下降,自杀率上升,各种吸毒、伤人的事件不断出现。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除此之外还有约200万自杀未遂者。在国民死亡原因中,自杀已经排在了第五位。[1]浙江健康教育所对浙江省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13.3%的学生曾认真考